《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三章辅导第三章辅导如果说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的学习主要是解决思想前提、背景、基本观念等问题的话,从本章开始,对课程的学习就进入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的内容了,教学中应该注重联系实际,多思考、多讨论、多交流,并且自主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力求真正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理解和消化有关新课程的新理念,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进行学习,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一、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重要内容:设计、教学设计与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的功能;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主要学习和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设计、教学设计与语文教学设计“设计”一词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设计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国外有学者认为,“设计就是为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一般认为,设计是指在活动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对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安排或策划。设计一般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超前性和预测性。因为设计是在活动进行之前做出的一种安排或策划,所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设计时虽然考虑了影响解决新问题的各种因素,但因为还没有实施,所以无法落实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只能提出设想或预测。其次是差距性和不确定性。设计是在某种理念和需要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种实施方案,与实践活动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设计者对问题的理解、条件的分析、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具有较大的动态性,所以设计的结果也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三是创造性和想像性。由于设计体现着设计者很强的主观性,因此,富有创造性和想像性的设计方案,常常是设计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它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设计的着眼点是“学”,它是关注“学”的方案,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具有方法论的性质。美国学者马杰(R.F.Maget,1968)对教学设计曾作过这样的比喻: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样判断自己已经到达了那里?这就形象地提示了教学设计中必须涉及的目标、策略和评价三项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设计属于学科教学设计,它是从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按照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和优势,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作出的一种策划。语文教学设计的要素是: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的教学目的、恰当的教学策略、合理的教学过程安排、符合实际的教学评价。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辨证统一。所谓科学性,就是要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原理为指导,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方法的运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语文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所谓艺术性,就是要求语文教学设计要行之有效和富于独创性,有利于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解决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和情感的需求,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功能语文教学设计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增强教学的系统性;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1.语文教育理念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设计要坚持语文学科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教学目标和内容语文教学设计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3.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语文教学设计,就要研究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所谓研究学生,是指设计者要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语文教学属于母语学习范畴,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不是“零”,尤其中学生,经过6年的小学语文的学习(如是高中生,已经上了9年语文课),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一定的背景知识,设计者不能无视学生的这种“已知”的存在,而应当在了解学生“已知”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还要预先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思路的走向会是怎样的,学生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等等问题。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经验、好恶去考虑,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教学资源语文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运用。教学资源除了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以外,还应包括教学对象——学生。学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学生已成为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去教,也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教同学,教老师。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四)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1.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取决于对教学内容熟悉和掌握的程度,也取决于对学生认知状况的把握。2.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语文教学要解决学生问题、满足学生需求,包括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学生在求知、情感和发展等方面需求的了解。深入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是教学设计所不可或缺的要素。3.发挥教师特长,充分利用资源语文教学设计要注意发挥授课教师的特长,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教师应养成反思的习惯,准确认识自己教学的优势和缺陷,在教学设计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教学资源包括物质和人两个部分。所谓物质,主要指可供教学利用的一切硬件、软件资源。此外,人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经验的教师常会利用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将教学引向深入;善于教学的教师,更会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4.预想教学过程,制定最优策略教学设计要预想教学过程,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安排施教的程序(过程),然而更重要的是预想每个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并对此制定预案。要多想可能出现的不相同、不一致、不一样的情况,并对此有所准备,才能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掌握了以上四个方面以后,本章主要应该深入理解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语文教学设计到底应该设计什么?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过程、选用教学策略、组织教学评价、编制教学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有关教学设计的论著中,为了强调媒体的重要和独特功用,把教学媒体设计也单独作为一项内容,教材中把它放在教学策略中一并介绍。这里着重进一步谈谈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运用这三个主要方面。请各位学员结合自身语文教学设计实践深入理解。(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什么是教学目标?克拉克认为,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前的、将要产生的事物”([美]L.H.克拉克等著《中学教学法》(上),第16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实际上,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生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表达了学生通过学习后的一种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明确的、具体的,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因此,应使用明确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如表述不清,将影响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安排和采用,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不同。教学目的往往是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对教学意图作普遍性的陈述,教学中不易把握尺度,也难以测定教学效果。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把笼统的目的转化为精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必须说明学生学习后能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必须使教学目标具有精确性、可观察性、可测量性,以克服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般认为,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是教学对象。即教学中,针对谁。二是学生的行为。说明学生在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知识和能力,态度会有什么变化,应该用可观测到的术语来说明学生的行为,以减少教学的不确定性。三是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生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或范围。四是程度。程度是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低衡量依据,是阐述学习成就的最低水准,程度可以从行为的速度(时间)、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下面举两个例子:;例1在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和写出10个生字。条件对象程度行为例2复述课文内容,学生的口述要具体涉及事情的时间、经过、结果。条件对象行为程度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向学生传达有关教师期望的大量信息,可为教师保持教学活动的方向提供线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期望相一致,又便于评价教学效果。(徐英俊著《教学设计》,第127—128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不仅限于教材),依据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所谓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指通过教学,学生最终将达到一种怎样的行为状态,并把这种行为状态用具体的、明确的和能够操作的目标表述出来,也就是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在起点能力基础上,获得什么样的终点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确定教学目标时常见的问题,就是简单化,表述不清。设计者只将每篇课文前“教学重点”所列的内容视作教学目标,缺少甚至根本没有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行为结果的描述。例如一份《春》教学设计所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上的一些特点。2.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美。学习这样一篇课文,学生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兴趣在哪里?最终使学生的行为达到怎样的状态,或产生何等程度的变化等等,在这个目标里都没有反映出来。这些问题如果事先没有所考虑,教学目标就难以确定,即使确定了,也是模糊的,难以实现的。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教学过程,目标实现的条件、手段等,而这些又都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实际。教学目标定得高,脱离实际,无法实现,等于零;教学目标设计得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影响继续学习内驱力的保持。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决不是可以随便对待的,它是整个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教学目标的最终确定不是在课前,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前的预想,须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因此,不可能要求这种“预想”百分之百地符合教学实际,常常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来调整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敏锐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