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崔在元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1.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管理: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合理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管理学中的十大著名定律:零和游戏原理、华盛顿合作规律、马太效应、水桶定律、酒与污水定律、蘑菇管理、奥卡姆剃刀定律、不值得定律、手表定理、彼得原理。马特莱法则、达维多定律、墨菲定律、凡勃伦效应、翁格玛丽效应、霍桑效应、刺猬法则。•著名管理学家:罗宾斯、希尔.琼斯、德斯勒。1.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信息•信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包括数字、符号、文字、图形等。•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1.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信息•信息按照管理的层次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按照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按照是否经过加工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信息的性质:事实性、时效性、增值性、不完全性、可压缩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传输性、分享性。•信息价值的衡量:一种是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另一种是衡量使用效果。•信息的度量1.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系统•系统: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分类:•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可分为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和物理系统;•按系统与外界的关系可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按系统内部结构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开环系统又可分为一般开环系统和前馈开环系统。闭环系统又可分为单闭环和多重闭环系统,闭环中既可能包含反馈,又可能包括前馈。1.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1.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概念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大部件组成。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1.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结构: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它总有一个目标,具有多种功能,各种功能之间又有各种信息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形成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1.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软件结构•支撑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的软件系统或软件模块所组成的系统结构,即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一个管理系统可用一个功能/层次矩阵表示。•由软件模块组成的软件结构,其中每个方块是一段程序块或一个文件,每一个纵行是支持某一个管理领域的软件系统。1.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硬件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特征必须依赖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硬件结构来实现。因此,硬件结构指硬件组成及联接方式,包括硬件所能达到的功能、硬件的物理布局等。1.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三要素•合理确定系统目标•组织系统性队伍•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1.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开发方式•自主开发:费用少,便于维护;技术力量要求高,花费时间较长,软件水平可能较低。适合技术力量强的单位。•委托开发:省事,省时,软件水平高;费用高,维护不方便。适合技术力量弱、资金充足的单位。•合作开发:较委托方式节约费用,省时,有利于技术力量的培养;沟通容易出现问题。适合技术力量较弱,但希望培养技术力量的单位。•购买现成软件:最省时,费用低;可用性差。适合有较强行业规范的情况,如:财务管理软件。1.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开发策略•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运行不协调的危险。•缺点:缺乏从整体考虑问题,往往要多次重大修改。•适合小型系统的设计,缺乏开发经验的情况。•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来设计信息系统。•大型系统先自上而下规划,再自下而上实施。1.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基本思想:用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成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五个阶段。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如在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到最基层;在系统分析、提出新系统方案时,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而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应坚持自底向上的逐步实施。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特点•用户至上:强调用户是整个MIS开发的起源和最终归宿。即用户的参与程度和满意程度是系统成功的关键。•严格区分工作阶段•强调将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以及预期要达到的阶段成果。一般不可打乱或颠倒。•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应首先站在整体的角度,将各项具体的业务和组织放到整体中加以考察,自顶向下分析设计:首先确保全局的正确,再一层层的深入考虑和处理局部的问题。•自底向上进行实施:在具体系统实现过程中,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进行开发,调试,然后再由几个模块联调(子系统联调),最后是整个系统联调。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特点•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在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都要充分的考虑可能变化的因素。•一般可能发生的变化来自于周围环境变化,来自外部的影响:如上级主管部门要的信息发生变化等。系统内部处理模式的变化,如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和鼓励体制发生的变化,工艺流程发生变化,系统内部管理形式发生变化等。用户要求发生变化:用户对系统的认识程度不断深化,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作文件的标准化和文献化。•在系统研制的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要有详细的文字资料记载。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优点•逻辑性强,易于学习掌握和使用。•结构化分析的实施步骤是先分析当前现实环境中已存在的人工系统,在此基础上再构思即将开发的目标系统,这符合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从而大大降低了问题的复杂程度。•结构化分析采用了图形描述方式,用数据流图为即将开发的系统描述了一个可见的模型,也为审查和评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缺点•所需文档资料数量大。使用结构化方法必须编写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说明等大量文档资料,而且随着对问题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或者用户环境的变化,这套文档也需不断修改。这样的工作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文档经反复变动后,也难以保持其内容的一致性,虽然已有支持结构化分析的计算机辅助自动工具出现,但要被广大开发人员掌握使用,还有一定困难。•不少软件系统,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是人机交互式的系统。对交互式系统来说,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使用该系统,如输入命令等,所以在系统开发早期就应该特别重视人机交互式的用户需求。但是,结构化分析方法在理解、表达人机界面方面是很差的,数据流图描述和逐步分解技术在这里都发挥不了特长。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缺点•结构化分析方法为目标系统描述了一个模型,但这个模型仅仅是书面的,只能供人们阅读和讨论而不能运行和试用。因此在澄清和确定用户需求方面能起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可能导致用户信息反馈太迟,对目标系统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适合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型法•基本思想•首先用户提出开发要求,开发人员识别和归纳用户要求,根据识别、归纳的结果,构造一个原型,然后同用户一道评价这个原型,若根本不行,则重新构造原型:若不满意,则修改原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的最终原型即实现的系统。原型法•优点:贯彻的是“从下到上”的开发策略,更易被用户接收;简单。•缺点:缺乏对系统全面的认识,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户合作不好,会耗时耗钱。•适合小型系统的开发。1.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CASE方法1.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往往要和企业的变革同步进行。尤其现在,这个趋势更加明显。集企业变革和系统开发于一体的是最近兴起的企业过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MRP•MRPⅡ•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