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稻束教案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题序号5教学班级教学课时1教学形式新授课题名称金黄的稻束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1、从形象入手,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诗人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无课前准备认真阅读诗歌,试划分诗歌节奏,体会诗歌主题。课外作业1、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2、完成《学习指导用书》的“阅读与思考”题。2板书设计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母亲问题探究1、“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2、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3、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为何不给人零乱、费解的感觉?教学感想3课堂教学安排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式导入新课新课分析一、导入新课: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关键性的诗句中看出?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金黄的稻束是母亲的形象,可从“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这些诗句中看出。二、问题探究1、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为感人的力量。在具体写法上,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的稻束”直接比为“母亲”,或是直接比为“雕像”,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来回闪动,展开联想和沉思。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相映成辉。读后,黄昏收割过的田野里“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像静默的雕像一样令人难忘,而母亲的疲倦、母亲的无言的坚忍和美丽又激起我们对历史和生命的无尽的沉思。值得称道的还有这首诗的语言,它们不仅很美,而且富有雕塑的质感和深长的意味。用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板书提问投影4课堂教学安排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式5新课分析总结课文作业布置2、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为何不给人零乱、费解的感觉?这得益于诗人意象创造的技巧圆熟,尤其是组织得非常和谐。它在跳跃的地方都作有机的过渡,用一根无形的线索把数个意象贯串起来。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稻束”,一个跳跃,却又写起了“皱了的美丽的脸”的“疲倦的母亲”。从稻束到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见”作了暗过渡,所以虽然跳跃,却不感突兀。在省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全诗把“稻束”与“疲倦的母亲”连了起来。这联结的线索就是由诗人对那个一切都被颠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引起的,即为什么劳动者却是贫穷者,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己却丧失得越多。诗人把这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稻束──母亲──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贯穿起艺术形象,表现了出来。三、课堂小结通过生动丰富的形象,展开浮想联翩的画幅,把读者引入深沉的境界。《金黄的稻束》写的是一片秋天的静穆,一幅米勒画面。诗人不单是借景抒情,而是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四、布置作业提问小结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