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题库-考点整理-史美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题型:填空20%名词解释(包含换热器型号表示法)20%简答10%计算(4题)50%0绪论热交换器:将某种流体的热量以一定的传热方式传递给他种流体的设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热交换器的分类: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分为: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按照传热量的方法来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填空])1热交换器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题)热容量(W=Mc):表示流体的温度每改变1℃时所需的热量温度效率(P):冷流体的实际吸热量与最大可能的吸热量的比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传热有效度(ε):实际传热量Q与最大可能传热量Qmax之比2管壳式热交换器管程:流体从管内空间流过的流径。壳程:流体从管外空间流过的流径。1-2型换热器:壳程数为1,管程数为2卧式和立式管壳式换热器型号表示法(P4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记:前端管箱型式:A——平盖管箱B——封头管箱壳体型式:E——单程壳体F——具有纵向隔板的双程壳体H——双分流后盖结构型式:P——填料函式浮头S——钩圈式浮头U——U形管束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胀管法和焊接法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等边三角形排列(或称正六边形排列)法、同心圆排列法、正方形排列法,其中等边三角形排列方式是最合理的排列方式。(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填空])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基本构造:⑴管板⑵分程隔板⑶纵向隔板、折流板、支持板⑷挡板和旁路挡板⑸防冲板产生流动阻力的原因:①流体具有黏性,流动时存在着摩擦,是产生流动阻力的根源;②固定的管壁或其他形状的固体壁面,促使流动的流体内部发生相对运动,为流动阻力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热交换器中的流动阻力: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管程阻力:沿程阻力、回弯阻力、进出口连接管阻力管程、壳程内流体的选择的基本原则:(P74)管程流过的流体:容积流量小,不清洁、易结垢,压力高,有腐蚀性,高温流体或在低温装置中的低温流体。(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简答])壳程流过的流体:容积容量大(特别是常压下气体),刚性结构换热器中换热系数大的流体,高黏度流体,层流区流动的流体,饱和蒸汽管子直径的选择:总的趋向是采用小直径管优点:传热增强,单位体积传热面大,传热面一定时,可使管子长度缩短缺点:流动阻力增加,管数增加,管子与管板连接处的泄露的可能性增大,易积垢。选择流速要尽量使流体呈湍流状态23高效间壁式热交换器紧凑性:指热交换器的单位体积中所包含的传热面积大小,单位m2/m3板式热交换器主要部件及作用:传热板片:①使流体在低速下发生强烈湍流,以强化传热;②提高板片刚度,能耐较高的压力。密封垫片:防止流体的外漏和两流体之间内漏。压紧装置:将垫片压紧,产生足够的密封力,使得热交换器在工作时不发生泄漏,通过旋紧螺栓来产生压紧力。板式热交换器的型号表示法(P129)板翅式热交换器的结构基本单元是:隔板、翅片、封条。(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填空])翅片作用:扩大传热面积,使换热得以改善,承担主要的传热任务,加强两隔板之间的作用。翅片的型号表示法(P141)(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翅片选择基本原则:(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简答])平直翅片:流体之间温差较大;流体中含有固体悬浮物;传热过程中有相变的冷凝、蒸发等情况。锯齿形翅片:流体之间温差较小;流体的粘度较大;传热过程中有相变的冷凝、蒸发等情况;在空分设备中,可逆式热交换器。多孔翅片:在空分设备中,冷凝蒸发器。翅化比(β):翅片管外表面积与光管内表面积之比(P165)(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热管正常工作的2个条件:①ΔPc≥ΔPv+ΔP1+ΔPg(文字表述:毛细压差应能克服蒸汽从加热段流向冷却段的阻力、冷凝液体从冷却段回流到加热段的阻力以及重力对液体流动的影响)②热管工况:蒸发段的饱和温度仅稍高于冷凝段的饱和温度,此温降小于1℃~2℃即近乎等温流动时,被认为是工作正常热管工作原理:工作时,蒸发段因受热而使其毛细材料中的工作液体蒸发,蒸汽流向冷凝段,在这里由于受到冷却使蒸汽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已,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一端。热管工作特性:冷凝段,工作液在流动方向上因有蒸汽不断冷凝而增加;蒸发段,工作液在流动方向上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绝热段,工作液保持不变热管工作极限:①黏性极限②声速极限③携带极限④毛细极限⑤沸腾极限工作温度低时,最易出现黏性极限及声速极限,在高温下则应防止出现毛细极限及沸腾极限。(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填空])6.3传热强化增强传热的基本途径:①扩展传热面积F②加大传热温差Δt③提高传热系数K计算题部分:1.已知t1′=300℃,t1″=210℃,t2′=100℃,t2''=200℃。试计算下列流动布置时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1)逆流布置;(2)一次交叉,两种流体均不混合;(3)1-2型管壳式,热流体在壳侧;3(4)2-4型管壳式,热流体在壳侧;(5)顺列布置。解:(1)Δtmax=t1″-t2′=210-100=110℃Δtmin=t1′-t2″=300-200=100℃(2)由课本图1.14查得=0.92Δtm=104.90.92=96.5℃(3)由课本图1.8查得=0.85Δtm=104.9×0.85=89.2℃(4)由课本图1.11查得=0.97Δtm=104.9×0.97=101.8℃(5)Δtmax=t1′-t2′=300-100=200℃Δtmin=t1″-t2″=210-200=10℃2.1-2型管壳式换热器,用30℃的水来冷却120℃的热油(c0=2100J/(kgK)),冷却水流量为1.2kg/s,油流量为2kg/s,设总传热系数K=275W/(m2K),传热面积A=20m2,试确定水与油各自的出口温度。解:取水的定压质量比热cp=4200J/(kgK),4热油的热容量W1=M1c0=22100=4200W/K,冷水的热容量W2=M2cp=1.24200=5040W/K因而W1=Wmin,W2=Wmax则,,传热有效度代入数据,得=0.539又因为,所以解得t1″=71.5℃【或利用实际传热量Q=εWmin(t1′-t2′)=W1(t1′-t1″),代入数据,解得t1″=71.5℃】热平衡关系W1(t1′-t1″)=W2(t2″-t2′),即4200(120-71.5)=5040(t2″-30),解得t2″=70.3℃所以水的出口温度为70.3℃,油的出口温度为71.5℃3.一台逆流式水-水换热器,t1′=87.5℃,流量为每小时9000kg,t2′=32℃,流量为每小时13500kg,总传热系数K=1740W/(m2K),传热面积A=3.75m2,试确定热水的出口温度。解:取水的定压质量比热cp=4200J/(kg•K)热水热容量冷水热容量因而W1=Wmin,W2=Wmax5【或利用实际传热量Q=εWmin(t1′-t2′)=W1(t1′-t1″),代入数据,解得t1″=64.7℃】所以热水的出口温度为64.7℃。4.温度为99℃的热水进入一个逆流型的热交换器,将4℃的冷水加热到32℃,热水流量为9360kg/h,冷水流量为4680kg/h,传热系数为830W/(m2•℃),试计算该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有效度。水的比热为cp=4186J/(kg•℃)。解法一:W1=Wmax,W2=Wmin,Rc=Wmin/Wmax=4680/9360=0.5,又NTU=KF/WminF=NTUWmin/K=解法二:由热平衡方程W1(t1′-t1″)=W2(t2″-t2′),代入数据,解得t1″=85℃逆流型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为6【或者用算术平均温差Δtm=(Δtmax+Δtmin)】传热量Q=W2Δt2=5441.8(32-4)=152370.4W又5.在一台1-2型壳式换热器中,管内冷却水从16℃升高到35℃,管外空气从119℃下降到45℃,空气流量为19.6kg/min,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84W/(m2•K),试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解:先按逆流算出对数平均温差为故查图1.8,,=0.952,故对数平均温差空气平均温差,查表得空气的比热cp=1009J/(kg•K)空气的换热量故需传热面积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