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种维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自身所具备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障机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本节课教材正好紧紧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同时也是对上一节学习内容的深化和拓展,还是下节课的理论基础。教学策略和方法自主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角色扮演策略。以资料阅读、问题讨论和角色扮演法为基本方法,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线,提问、讲解、活动、课件辅助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资料、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并进行评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瓶的制作及“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活动,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通过分析生态瓶、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举例说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2、技能目标(1)通过角色扮演发展合作能力、创新能力。(2)尝试解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曲线图,获取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3)模仿课本中的实例解析某些自然现象。3、情感目标(1)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2)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材重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教材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概括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含义2课前准备:学生自制生态瓶教师自制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复习引入新课学习第一环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第二环节:1.生态系统自我调组织学生观察并且指导观察方法,找出生态瓶中的食物链。质疑:为什么有的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有的生态瓶中生物就很快死亡了?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找出凯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参与寻找活动。2.提问: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PPT展示)(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教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引导学生分析)3、解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内容。4、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为什么能维持稳定?5、分析为什么有的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中的生物能生存较长时间?6、归纳概念并板书。(PPT展示)问题串设计(PPT展示)1图中哪种生物数量最早达到第一个高峰?你对此怎么理解的?小组讨论与交流。观察课前制作的生态瓶,交流制作过程,找出有关的食物链(各小组交换生态瓶)。阅读课本82页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资料的第1自然段,并写出凯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1、阅读书本84页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内容,分析写出其中存在1.了解学生课外实验情况进行评价。2.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更好的引入新课题。通过学生对生态瓶和书本“活动”资料的分析,提供充分的背景材料有利于学生对重点概念的建构。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上来,关注学习过程。这样形成的概念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不是空壳概念。3节能力2.探究:草原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稳定的?2哪种生物数量最后达到高峰?能不能改变它的先后顺序?说明你的理由。3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规律?能解释这种规律吗?4与你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这种规律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活动规则及过程并且组织好教学。规则如下a.每人准备草、鼠和狐狸的三种头饰。2b.出场顺序按草→鼠→狐狸,数量有少到多表示生物数量变化。c.扮演草的同学被扮演鼠的同学抓住就表示吃掉了,这个同学则换成鼠的头饰表示草减少鼠增多,以此类推。d.当后一种生物多于前种生物1比2时捕食停止,并有部分学生换成另一种头饰表示这种生物部分死亡。e.被捕食的‘鼠’中约有3份换成‘草’1份换成‘狐狸’。游戏进行到大致恢复到原来的比例时结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通过上面的游戏你能说出为什么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吗?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4页,有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的食物链,2、对图“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的进行解读。学生讨论后回答3、阅读课本85页[小资料]‘远渡重洋的屎壳螂’提出问题:草原上的各种生物数量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时,该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作出假设:草原上的各种生物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草原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回答问题“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本质内涵比较抽象,通过资料的阅读讨论,问题窜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技能。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理念通过形象的活动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更深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氛围。4检查评价1.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长的较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植被破坏B、环境污染C、食物链被破坏D、缺水干旱2.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缺少干旱C自动调节能力D食物链被破坏3.思考:我们祁门山区每年都要进行有计划的捕猎野猪和适度采伐林木活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教学反思1.上课前组织学生自制生态瓶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使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了提高。2.上课时通过对自制生态瓶的观察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一开始就紧紧的抓住了学生,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跃跃欲试的情景。3.新课教学中将学生这种情绪引导到对教材活动资料的分析上来,凯巴森林中大多数肉食动物被捕杀而黑尾鹿数量先增后降的现象再次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情绪再次被提升。4.课堂中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实现了从感性向理性、从具体到抽第三环节:知识迁移应用巩固复习节能力的内容。并板书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所做的生态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2、下面生态系统能保持稳定吗?(PPT展示生态系统图片)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2、你有什么感悟?分析应用学生回忆再现本课核心内容。学生回答自己的收获进而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归纳提升形成能力通过学生回忆议论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识记,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环境的意义。5象的飞跃。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5.角色扮演的活动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经历了知识建构的洗礼,较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有一种心身愉乐的感觉。6.本节课的概念教学运用了‘先填材料,后加框’的模式,检测中发现效果较好,7.角色扮演活动课前进行了预演,课堂上秩序较好,效果明显。解决了‘活而不乱’的难题。8.整节课教师讲的少,引导参与的多,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约20%的学生没有参与完成生态瓶的制作,部分学困生阅读、分析、概括能力差,参与意识不强,注意力不集中。2.发现部分学生解读图表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