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红烛》闻一多(上课)课件(共23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红烛闻一多•谈谈你所知道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1、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2、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在“五四”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五四”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闻一多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认识红烛的形象。2、梳理诗歌写作思路和抒情脉络。3、思索人生使命,感悟青年人的担当。初读全词,整体感知读准字音读对节奏体会情感听音频,体会情感背诵:问题1:诗歌为何用“红烛”做题目?改成“蜡烛”好不好?诗人笔下的红烛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并概括。要求:1、自读诗歌,自由概括,3分钟。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3分钟。红烛•火红赤诚•矛盾煎熬•救赎世人•心急流泪•创造光明•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矛盾困惑自我劝勉坚定奉献诗人托物言志•本诗共九节,第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面,凸显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联想到诗人自身,物和我完全交融。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一哲理,将红烛精神归结为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诗的主体部分,扣住“灰”和“泪”两层来展开抒情,全是以诗人与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诗人对人生真谛求索的过程和结果。问题:诗人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诗的引子,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1、李商隐的诗句引出了诗歌歌咏的对象,引出了诗歌的主旨,让诗人的情感有了缓冲。2、与结尾的诗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应,以引用起,以引用终。让诗歌首尾照应。丰润圆满,加上中间部分的赞叹、困惑、疑问等情感,全诗呈现出一种起承转合的结构美。3、用李商隐的诗句领导全篇,是诗歌的主题所在,中心所在。•闻一多在诗中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波澜起伏,使得全诗充满了张力。诗人的情绪抑扬顿挫,感染力极强。归纳起来,这样的抑扬顿挫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赞叹红烛的“红”,这是扬;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这是扬,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这是抑;欣喜于红烛的伟绩,这又是扬;最后,写“灰心”与“创造”不公平的因果关系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但全诗的收束却又是昂扬向上的。•赏析句子•拟人。古人称蜡烛点燃后流溢的油脂叫烛泪,诗人在“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一句中沿用了这种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行思考这一节开头的呼喚,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第6节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感情?•“又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残风”暗指反动势力。“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着急得流泪,体现了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故此痛哭流涕。“着急”一词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世人创造光明,无私奉献的精神你愿不愿意做一支红烛,为什么?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臧克家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朱自清课内素材积累•闻一多在《红烛》一诗中抒发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地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培育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表明诗人创作时一开始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适用话题:“爱国”“奉献”“社会责任感”等。•写作借鉴•作为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用诗歌抒发爱国情怀,表达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贞大爱。他在《七子之歌》中这样写:“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热烈的眷恋和对帝国主义列强无比的憎恨。闻一多经常告诫学生:闻义能徒方为善。他讲:“即知爱国,则当随地为国尽力。”他在《红烛》中写道:“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他在《人民的世纪》中响亮地喊•出:“人民至上!”这一口号震撼了时代,闻一多被学界称为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