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案】古代诗歌四首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3.准确朗读并默写。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课所选的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3课时教学过程[来源:Z&xx&k.Com]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饱览西湖早春景色;学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感悟寄情于物的艺术匠心。[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胜景。图片展示西湖美景,引入课文。二、指导学习《钱塘湖春行》1.作者简介(先由学生简介,之后多媒体显示)2.初读(1)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2)多媒体展示朗读,要求学生跟读。3.细读(1)诗人按照怎样的行踪春行钱塘湖的?请从诗中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2)在春行的途中,诗人看到了西湖的哪些美景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看到钱塘湖怎样的景色。(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这首诗来看,你觉得是要表达作者的什么感情?能不能用诗中的词来回答?4、诵读感受诗中清新和煦的情趣和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你能把诗人当时内心的感受读出来吗?5.悟读诗人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恰到好处,是与他遣词善于把握分寸感分不开的。你觉得哪些词用得恰到好处?为什么?6、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至。开头写“湖平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7、全班背诵三、学生自学《天净沙秋思》1.作者简介及解题(学生小组交流即可)2.初读多媒体播放朗读,要求学生跟读。3.细读这首小令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学生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活动设计】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4.悟读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课后完成)来源:学科网]5.背诵这首小令。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熟背读歌四首2、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