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一)临床表现(二)护理措施1.常见症状的护理(1)恶心、呕吐:应避免空腹,少量多餐;食用清淡食物;给予精神鼓励和支持。妊娠剧吐需住院治疗。(2)尿频、尿急:不必处理,此现象产后可逐渐消失。(3)白带增多:嘱孕妇保持外阴部清洁。(4)水肿:嘱孕妇左侧卧位,下肢垫高15°。避免长时间地站或坐,以免加重水肿的发生。长时间站立的孕妇,则两侧下肢轮流休息,收缩下肢肌肉,以利血液回流。适当限制孕妇对盐的摄入,但不必限制水分。(5)下肢及外阴静脉曲张:孕妇应避免两腿交叉或长时间站立、行走,并注意时常抬高下肢。(6)便秘:应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大便通畅,不可随便使用大便软化剂或轻泻剂。(7)腰背痛:指导孕妇穿低跟鞋,在俯拾或抬举物品时,保持上身直立,弯曲膝部,用两下肢的力量抬起。(8)下肢肌肉痉挛:遵医嘱口服钙剂。(9)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若改为左侧卧位,使下腔静脉血流通畅,血压迅即恢复正常。(10)失眠:每日坚持户外活动,如散步。睡前用梳子梳头,温水洗脚.或喝热牛奶等方式均有助于入眠。(11)贫血:应适当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等。如病情需要补充铁剂,应在餐后20分钟服用,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2.心理护理了解孕妇对妊娠的心理适应程度,给孕妇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孕妇消除不良情绪。第三节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妊娠满28周及以后,胎儿及其附属物由母体产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一、影响分娩的因素影响正常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一)产力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和肛提肌收缩力。1.子宫收缩力分娩时子宫肌产生规律性收缩称宫缩,是临产后的主要动力。宫缩能使宫颈管缩短直至消失,子宫颈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及胎盘娩出。临产后正常的子宫收缩具有三个特点。(1)节律性:宫缩具有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常宫缩是子宫体部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临产后随着产程进展,每次子宫收缩的强度由弱到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到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松弛。如此反复,直至分娩全部结束。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频率逐渐增加,强度逐渐加强,子宫腔内压力逐渐加大。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30秒,间歇期约5~6分钟。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当宫口开全后,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60秒,间歇期可缩短至1~2分钟。(2)对称性和极性:正常宫缩每次开始于左右两侧宫角,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部集中,然后再向子宫下段扩散,引起协调一致的宫缩,称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子宫底部收缩力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变短,子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宫缩的这种下行性梯度称为宫缩的极性。(3)缩复作用:子宫肌收缩与其他部位平滑肌或横纹肌不同,每次宫缩时,子宫肌纤维缩短变宽,宫缩后肌纤维虽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此现象称为缩复作用。2.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肌和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主要辅助力量。腹压在第三产程中可促使胎盘娩出。3.肛提肌收缩力第二产程中,宫缩时肛提肌的收缩可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完成内旋转及仰伸等作用,并且在第三产程时可协助胎盘娩出。产产力力(一)子宫收缩力1.节律性2.对称性3.极性4.缩复作用(二)腹肌及膈肌收缩力(三)肛提肌收缩力(二)产道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骨产道及软产道两部分。1.骨产道产产道道(一)骨产道1.骨盆各平面及其径线(1)骨盆入口平面(2)中骨盆平面(3)骨盆出口平面2.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1)骨盆轴(2)骨盆倾斜度(1)骨盆各平面及其径线骨盆腔分为3个骨盆平面。以入口前后径、中骨盆横径及出口横径为主。(2)骨盆轴及骨盆倾斜度2.软产道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和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1)子宫下段的形成:由非孕期时长约1cm的子宫峡部伸展形成。在妊娠12周时已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到妊娠末期逐渐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的规律宫缩进一步使子宫下段拉长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的肌层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被牵拉而伸展变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肉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处,称为生理缩复环。(2)子宫颈的变化1)宫颈管消失:临产前的宫颈管长为2~3cm,初产妇比经产妇稍长。临产后由于宫缩的牵拉及宫缩时前羊水囊对子宫颈的压力,宫颈内口先扩张,随后宫颈管道逐渐变短消失展平。初产妇一般是宫颈管先消失,宫颈口后扩张,经产妇的宫颈管消失与宫颈口扩张同时进行。2)宫颈口扩张:临产后由于子宫肌肉的收缩、缩复,以及前羊膜囊对宫颈压迫,协助扩张宫颈口。胎膜多在宫颈口近开全时自然破裂。破膜后,胎先露直接对宫颈的压迫,扩张宫颈口的作用更明显。随着产程的进展,子宫口从指尖逐渐扩大直至10cm,使妊娠足月的胎头方能通过。(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临产后,胎先露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和扩张阴道,阴道黏膜皱襞展平使腔道加宽。使5cm厚的会阴体变成2~4mm,以利胎儿娩出。分娩时如保护会阴不当,容易造成裂伤。(三)胎儿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还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和有无畸形。1.胎儿大小(1)胎头颅骨:胎头颅骨由顶骨、额骨、颞骨各两块及枕骨一块构成。颅骨间的缝隙称为颅缝,两颅缝交界处空隙较大称为囟门。胎头前部菱形的称为前囟,前囟也称为大囟门。后部三角形的称为后囟,后囟也称为小囟门。(2)胎头径线1)双顶径: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临床以B型超声测此值判断胎儿大小。一般足月妊娠时平均值约为9.3cm。2)枕额径:又称前后径。为鼻根至枕骨隆突的距离,胎头以此径衔接,妊娠足月时平均为11.3cm。3)枕下前囟径: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9.5cm,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4)枕颏径: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13.3cm。2.胎位胎体纵轴与骨盆轴相一致,容易通过产道。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记。3.胎儿畸形当胎儿某一部分发育不正常,如脑积水、连体儿等,由于胎头或胎体过大,通过产道发生困难。(四)精神心理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精神心理状态可以明显影响产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一般来说,产妇对分娩的安全性有顾虑,并对医护人员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除产妇在产前门诊接受健康宣教外,更应在分娩过程中,做好入院评估,提供必要的护理支持,讲解分娩知识,使产妇以最佳的精神心理状态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二、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一)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临床上枕先露占95.55%~97.55%,以枕左前位最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