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怒放的生命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学习目标1、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形象。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3、领会文章别样的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感恩之心。听读课文:1.听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认清字形、理解意义;2.听懂内容,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了共鸣。课文朗读一检查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瘫痪侍弄整宿憔悴仿膳豌豆诀别烂漫翻来覆去絮絮叨叨鲜血吐着吐露暴躁猝然•瘫痪tānhuàn侍弄shì整宿xiǔ憔悴qiáocuì仿膳shàn豌豆wān诀别jué烂漫màn翻来覆去fù絮絮叨叨xùdāo鲜血(xuè)吐着(tù)吐露(tǔ)•暴躁(zào)猝然(cù)一检查预习•2解释下列词语•憔悴:•央求:•诀别:•絮絮叨叨:•热烈:•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恳求,乞求•分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形容说话啰嗦文中指热情洋溢。一检查预习•3填空•(1)《秋天的怀念》作者,北京人,代作家、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小说《》《》《》,散文《》《》《》。《秋天的怀念》体裁是:•答案:史铁生、当代、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叙事散文•(2)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补叙、分叙五种。•答案:顺叙、倒叙、插叙一检查预习•3填空•(3)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秋风中正开的烂漫。•答案: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二阅读•1、细读课文,想一想,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作者写了哪些事情•答案:线索是看花,课文写了四件事:(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课文朗读二阅读•2、概括这篇小说的主旨•答案: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通过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一阅读•3、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生活态度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3分)•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②“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③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答案:“看花”为本文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将作品内容贯穿为有机整体。三次“看花”反映了“我”的生活态度从绝望而暴怒无常到产生希望而在面对现实,再到热爱生活,渴望创造美好人生的变化过程。“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评分:结构2分,生活态度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4、结合全文,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2分)•答案:①提议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评分:每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5、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答案: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母亲患有肝病,母亲隐瞒病情,她是不让他的儿子受到打击,失去生活的信心。•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在临终前满怀牵挂与期望,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二阅读•6、在“我”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说“好好儿活”,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是母亲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寄予着母女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一阅读•7、这篇散文在生活中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细节震撼人。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或这样问:史铁生的作品语言质朴而含蕴深厚,试从选文举出一例加以赏析)•答案示例:•(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答案“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二阅读•7、这篇散文在生活中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细节震撼人。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或这样问:史铁生的作品语言质朴而含蕴深厚,试从选文举出一例加以赏析)•答案示例:•(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答案: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挡”字写出母亲对儿子看到落叶会感到凄凉、悲怆和绝望的担心,表现了对儿呵护的无微不至。二阅读•7、这篇散文在生活中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细节震撼人。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或这样问:史铁生的作品语言质朴而含蕴深厚,试从选文举出一例加以赏析)•另外还有:•(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二阅读•8、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本文塑造了一位忍着肝病的巨大痛苦,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母亲的形象,母亲活的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在生活中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睿智。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9、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有什么深意?二阅读•9、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有什么深意?•答案:①课文最后一段详写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同时菊花也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菊花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②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二阅读•10、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在第2、第5段中。•(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答案:“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答案:“绝”“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重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成熟了。二阅读•11、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答案: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小结透过看菊花,母亲给儿子的究竟是什么,也正是史铁生在文章中写到——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升华: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活”的含义,那发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无比的怀念三布置作业•小作文•学完本文之后,你是否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感动呢?你会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你的妈妈对你所做的一切,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封信。字数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