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申请人名称:产品类别:产品类别名称:生产场所地址:核查日期:年月日—2——核查组成员姓名(签名)单位职务核查分工核查员证书编号组长组员组员—3——使用说明1.本记录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等有关要求制定。2.本记录表包括食品安全管理基本要求(15分)、人员(12分)、厂房和车间(30分)、设备(12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18分)、生产管理(21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33分)、确认和验证(6分)、文件和记录(12分)、信息化管理(6分)、产品追溯和召回(9分)以及产品研发和检验(6分)十二个部分,共60个核查项目。3.核查组应当按照核查项目规定的“核查内容”“评分标准”进行核查与评分,并将发现的问题具体详实地记录在“核查记录”栏目中。4.现场核查按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的项目得分进行判定。核查项目单项得分无0分项目且总得分率≥85%的,该品种明细判定为通过现场核查。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之一时,该食品类别及品种明细判定为未通过现场核查:(1)有一项及以上核查项目得0分的;(2)核查项目总得分率<85%的。5.当某个核查项目不适用时,不参与评分,并在“核查记录”栏目中说明不适用的原因。—4——一、食品安全管理基本要求(共15分)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1食品安全管理基本要求1.建立与产品生产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组织机构及相关岗位职责。所有人员明确并理解职责,熟悉与本岗位职责相关的要求并保证执行。符合规定要求。31.相关岗位职责尚需进一步明确;2.个别人员不熟悉与本岗位职责相关的要求等。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2.配备足够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符合规定要求。3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基本符合生产要求但略有不足。1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严重不符合生产要求。03.建立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独自履行食品安全保证和食品安全控制职责,职责明确。符合规定要求。3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职责需进一步明确等。1—5——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1.无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2.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不能履行食品安全保证或食品安全控制职责;3.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不能独自履行职责等。04.建立相应的管理规程和管理制度,对从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采购使用到产品生产、包装、检验、放行和销售等所有环节进行规定,规定符合要求并保证执行。符合规定要求。3管理规程或管理制度略有不足。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5.建立食品安全控制机构,配备适当的设施、设备、仪器和经过培训的人员,各岗位职责明确。有检验规程文件,按要求取样、检验、考察和检测并有相关记录。符合规定要求。31.设施、设备、仪器或人员基本符合要求;2.各岗位职责尚需进一步明确;3.检验规程文件、检验记录略有缺陷。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6——二、人员(共12分)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2.1人员要求配备与产品生产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生产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技术人员(包括研发人员、检验人员等)、生产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人员职责明确并符合规定要求。符合规定要求。3人员配备基本符合规定要求。1人员配备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2.2人员培训制定新员工上岗培训计划、员工定期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及考核方法。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生产管理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等应通过相应的培训后上岗。有培训记录,记录符合要求。符合规定要求。31.培训计划略有不足;2.未完全执行培训计划;3.培训记录略有缺陷等。11.无培训计划、培训方案或考核方法;2.相关人员无上岗前培训记录;3.培训记录表明个别人员有考核不合格记录等。02.3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制度符合要求并保证执行。符合规定要求。31.健康管理制度内容略有缺陷;2.个别人员未能提供健康证明等。1—7——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1.无健康管理制度;2.人员健康管理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等。02.4卫生操作规程建立并执行人员卫生操作规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产品造成污染的风险。符合规定要求。3卫生操作规程略有缺陷但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三、厂房和车间(共30分)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3.1企业选址及厂区要求生产企业选址及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和布局等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并与申请人提交的注册申请材料一致。符合规定要求。3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和布局等略欠合理。1—8——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1.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的设计或布局等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2.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的设计或布局与申请人提交的注册申请材料不一致等。03.2厂房和车间1.有与产品特性、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厂房和生产车间,根据产品特性、生产工艺和清洁度级别要求等进行合理布局,能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各区域设计和要求符合规定。符合规定要求。3个别作业区布局或划分不太合理,但不会导致污染或交叉污染。11.厂房和生产车间与产品生产不相适应;2.生产车间各作业区布局或划分不合理,存在污染或交叉污染风险;3.各区域设计或要求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等。02.生产车间分为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各生产工序应在相应区域内进行,生产环境符合要求。符合规定要求。3生产车间各区域划分及生产环境基本符合要求。1—9——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生产车间各区域划分或生产环境等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3.生产企业应当在进行充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查清潜在风险,制定控制措施,进行有效验证,确保不产生交叉污染等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制定不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共线生产方案。存在引起食物蛋白过敏等食品安全风险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不得与非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共线生产;其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进行充分评估,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与婴幼儿配方乳粉共线生产。符合规定要求。3共线生产时,风险评估报告略有缺陷但能确保产品切换不对下批次产品产生交叉污染。11.存在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共线生产情况;2.共线生产时不能确保产品切换不对下批次产品产生交叉污染等。04.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的墙壁、地面、顶棚等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符合规定要求。3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的墙壁、地面、顶棚等相关防护措施略有不足。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10——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5.清洁作业区应安装空气净化系统,进入洁净区的空气必须经过净化。空气净化系统运行情况应按规定进行检查维护,并有运行记录。符合规定要求。3空气净化系统运行记录不完善。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6.按规定要求对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对环境实施监控,并确保空气质量和环境符合规定要求。符合规定要求。3空气质量监测报告、环境监控报告基本符合要求但略有缺陷。11.未按规定对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空气质量进行检测;2.未按规定对环境实施监控;3.监测或监控结果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项目不符合规定要求等。03.3供水、排水、通风和照明设施供水设施、排水设施、通风设施和照明设施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符合规定要求。3—11——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供水、排水、通风或照明设施略有不足。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3.4仓储区要求仓储区有足够的空间,清洁、干燥,能满足物料贮存条件(如温湿度、避光)和安全贮存的要求,有有效的防止虫害的设施和管理措施,并定期检查和监控。符合规定要求。3仓储区整洁程度或者相关设施略有不足。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3.5卫生间和更衣室生产区域内的卫生间和更衣室设计和建造符合规定要求。符合规定要求。3卫生间或更衣室设施略有不足。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12——四、设备(共12分)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4.1生产设备1.配备与产品特性、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设备。设备设计和布局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便于操作、维护、清洗或消毒。符合规定要求。3设备设计或布局略有不足。11.生产设备不能满足生产要求;2.设备设计或布局严重不合理等。02.与食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应符合要求。符合规定要求。3设备清洁程度或者设备材质略有不足。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4.2设备和工器具的清洁和消毒所有直接接触物料的设备和工器具必须清洗或消毒并符合生产要求。采用流化床设备的,空气使用或气体处理方式应当符合要求。过滤设备定期检查、更换,符合生产要求。符合规定要求。3设备或工器具清洁消毒制度略有不足但不会导致污染或交叉污染。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13——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4.3设备维护、维修、保养和验证。生产设备、检验设备、监控设备等应有明显的运行状态标识,并定期维修、保养和验证。计量器具和关键仪表应定期校验。设备台账、设备说明书、档案以及维修、保养记录应当齐全。符合规定要求。3设备台账、设备说明书、档案以及维修、保养记录略有缺失或不完善。11.设备未按规定要求进行维修、保养或校验;2.计量器具或关键仪表没有定期校验;3.设备台账、设备说明书、档案或维修、保养记录严重缺失;4.个别设备没有运行状态标识等。0五、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共18分)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5.1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采购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采购管理制度,保证其符合要求。对可能涉及的有害成分建立内部质控标准;对可能出现的掺杂使假物质进行必要的检测;对国内外关注的或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监控。符合规定要求。3采购管理制度略有不足。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14——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5.2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供应商审计、确定和变更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供应商评估和批准规程,与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并有文件和记录。供应商的确定及变更应进行质量安全评估,并经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批准。符合规定要求。31.供应商的确定或变更未完全进行质量安全评估;2.相关文件和记录略有缺陷等。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5.3进货验证制度和到货检验制度建立进货验证制度和到货检验制度并保证执行,有到货记录和检验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供应商、贸易商的资质证明文件符合要求。符合规定要求。31.制度规定的内容略有不足;2.执行制度略有缺陷等。11.没有进货验证制度或到货检验制度;2.制度内容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3.有未执行制度情况;4.到货检验结果表明个别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或包装材料不符合要求;5.供应商、贸易商的资质证明文件或相关记录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等。0—15——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5.4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要求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符合规定要求。3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基本符合要求。1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5.5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贮存、发放、使用和管理所有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需做好标识,按要求贮存、发放、使用和管理。符合规定要求。3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贮存、发放、使用和管理略有不足。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5.6生产用水生产用水不应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产品直接接触的生产用水采用去离子法或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应符合纯化水卫生标准。符合规定要求。3基本符合规定要求。1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0—16——六、生产管理(共21分)序号核查项目核查内容评分标准核查得分核查记录6.1生产条件按照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建立与所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