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国外教育界有人说:“这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失败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桌子边,而不让他们合作做一件事情。”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也是目前教育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但中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教师任教班级多,管理学生多的弊端,要解决这一问题,依靠教师的经验将学生合理分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班级教学形式的局限性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英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然而,这种转变和改进并不十分彻底。有些英语教师仍采用班级教学形式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及其教学原则,这种单一的班级教学形式,特别是在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越来越体现出其局限性。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这单一的班级教学形式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新教材中教师只发挥指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的要求,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实践性不强。这与新教材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不相符。单一的班级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的机会减少,动口的覆盖面小、频率低。很大一部分学生单一地接受现成的语言知识。单一的班级教学形式不易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他们不会,也不能在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也就没有成就感了。再次,单一的班级教学形式难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于因材施教,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传统的班级教学很难照顾英语差——特别是口语差的学生。这就使他们越差越不愿开口,越不开口就越差。这不但会挫差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会扩大班级个体成绩的两极分化。最后,单一的班级教学还缺乏真正的集体性。学生只分别对教师负责,而学生之间无分工合作,彼些不承担任何责任。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一种孤立的双向交往。而教育心理学指出,课堂上的最佳交往形式是多向交往。由于单一的班级教学形式存在以上种种缺陷,加之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所以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就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何谓合作学习?就是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改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方式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一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具体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表现在:1、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儿童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活动,喜欢合群,喜欢受称赞。小组化要求学生2-6人围坐一起。他们会感到新鲜,很好奇。因为以前都是一人一桌面向黑板,而现在几个人围坐,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群体感觉。由前一节课的一人一桌转到英语课上的小组化,这必然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地转入英语课堂,也必然会提高他们上课时的学习效率。另外,小组化也易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英语游戏,易于开展组与组的竞赛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不仅“学会”“会学”,而且还“乐学”“好学”。2、使教师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组织教学活动,减少学生开小差和走神的机会由于上课是以小组为单位,控制比较容易。又由于学生围桌而坐,他们便始终有一种被同组成员(特别是对面同学)监督的感觉,而且一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这样,必定会减少做小动作的学生人数。3、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得到改进传统的班级教学使师生之间只限于单一的双向交往,一般是单个的学生和教师发生联系,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很少。小组合作学习则不然,它表现为师生间和学生间都形成一种反馈联系,其每个成员都可以和任何成员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而这种多向交往是学校班集体中最理想的交往类型。因为以前一个个学生上课时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由小组来解决。这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小组成员每个人的积极性,也可以快速协调意见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4、它有利于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传统的班级教学,学生都是单枪匹马地上课,集体性互助性不强。这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就如负重物了。实行班级小组化后,使得学生以一个个小组的形式上课。这样,成绩差或内向的学生在成绩好和外向的学生的直接带动下,久而久之他们也能开口,也能对课堂上教师的要求作出积极反应,从而形成一种班级内小组间的竞争,小组内成员的既互助又竞争的活跃气氛。5、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至少不是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因而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声中,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实效性不强。三、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及其原因目前,课堂上教师们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只是"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教师们在操作中尚存在着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每当教师宣布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教室里马上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仔细一看,这热闹背后存在的学生"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大多"各自为政"。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也有可能老师要求在合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但学生早已用中文在天南地北地闲聊起来了。有的搞"一言堂",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俨然成了主角。但多数学生是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或心甘情愿当听众,更有的小学低段生东张西望,思绪早已云游四海,或趁机做小动作与旁边的小朋友窃窃私语,成了课堂上的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有的你争我抢,互不谦让,无组织,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浪费合作学习的时间;有的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更有甚者,不让别人插话,全得按他说的办;老师示意结束时,每小组的代表发言有条不紊,汇报时说的却是:"我认为……","我觉得……",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觉得……”。这样的轰轰烈烈,五彩斑阑,有"形"无"质"的合作,有多大的实效性呢?形成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1、教师方面:1)作为教师本身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学生时代,合作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合作的技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教师的合作理念尚未能有效构建,这样势必造成合作教学技巧的贫乏,无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也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只能简单地要求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2)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尚未养成,教师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违背小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不讲清要求,不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随意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不研究差异性,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没有动态地变更小组人数及成员的角色。不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能科学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一味地让学生合作、讨论,结果是表面热闹,实效不强。3)忽视了学习小组带头人的功能,小组长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小组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勾通不能协调发展,合作就不能深入。教师本人又不能及时转变角色,溶入小组讨论中。2、学生方面:小学生年龄小,不大会合作,甚至没有合作的意识。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较多,娇生惯养,我行我素;另外,就是个别同学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自私、狭隘、自我优越感强,怕别人超过自己;社会、家庭又很少能为儿童提供练习合作的机会和场所,因此小学生不愿与人合作;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指责"和"埋怨",而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合作学习所必备的"互相包容"、"不嘲笑别人"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等没有真正树立,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还有的同学,自卑心重,胆子小,不敢与他人合作。3、评价方面:尚不能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堂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老师分不清"合作学习"是手段还是目标。操作上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研究,缺乏创新,长期以往,势必造成合作学习的形式化。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哪怕只是一个拇指的表示,都会给学生带来惊喜、带来信心、带来动力。四、解决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策略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拿来就可以用的,它看似简单,其背后隐含的教育思想极其丰富。教师首先要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其精髓。"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践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各种游戏、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不可能孤立地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愉快、有意义的事;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学生只要建立了这种意识,才能为"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才会在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同时,教师要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老师本人也通过一番的认真观察,然后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交流之中。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而更重要的应突出小组合作的成功。交流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仔细地倾听学生的想法,激发讨论,耐心启发,直至成功。这样,从"尝试--合作学习"逐步走向"养成--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后便会在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2、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形式、方法都是由内容决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第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班级规模与教室空间大小进行动态分组,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原本秧田式的座位编排也随之变成“对称式”、“马蹄式”、“对阵式”、“新月式”、“擂台式”、“圆周式”等(如下图),以增加生生之间的交流,为更好地进行合作创造了条件。但学习方法的转变,不仅仅是座位编排形式的改变,它更依赖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