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授课日期2013年10月7日授课学校莱西市机械工程学校课程名称音乐欣赏授课内容中国民歌《沂蒙山小调》授课教师刘奎华学时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聆听赏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进而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对《沂蒙山小调》的对比赏析,从优美的旋律和朴实、含蓄的歌词中使学生感受山东民歌的艺术美。德育目标通过欣赏《沂蒙山小调》进一步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通过聆听、演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感受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2、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教学重点连线,一字连音的唱法。教学方法试听法、对比法、讨论法、识谱法、情感体验法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中国民歌欣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一、山东民歌的特点: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二、歌曲分析:1、调式:民族调式2、调性:1=A3、节拍:3/4拍子4、结构:单乐段分节歌形式三、创作手法:“鱼咬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欣赏了江南民歌《茉莉花》,了解了江南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那么你能说说我们山东吗?你们熟悉、知道我们山东民歌吗?师生就山东的人文地理知识交流。如:谁知道山东产什么,谁会学山东话等。山东用她丰富的特产养育了我们,更孕育了五彩斑斓的音乐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近山东,聆听领略那独特的音乐文化。【授课过程】一、赏析歌曲《沂蒙山小调》:1、播放《沂蒙山小调》旋律。2、简介歌曲。(讲述沂蒙山的历史,革命老区的故事,游击队的故事。红嫂支援解放军的故事等)3、教师边唱边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风格对民歌音乐风格所起的作用4、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特征。民歌手独特的音色、滑音和装饰音的运用,更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格特色和赞美自己家乡的那种自豪感。二、学习歌曲:1、用“Lu”哼唱旋律。分析感受歌曲的调式和结构。分析歌曲分为几句?(4句)回忆民歌的种类,讨论《沂蒙山小调》属于哪一类?(小调)师生问候引导学生设置疑问归纳引出课题感受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视唱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回答学生聆听感受体验音乐教学反思优点缺点2、练唱歌词重点体验:衬词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重点分析:感受歌曲拖腔的特点。解决音准问题:(各音音高要唱得准确,段与段连接要注意停顿:一字多音唱准,不能换气)三、乐理知识歌曲的旋律特点:“鱼咬尾”1、重点揭示:传统民间创作手法——“鱼咬尾”(屏幕出示)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2、以古诗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鱼咬尾”“春风裁剪万千花,花艳香闻百姓家。家有后园恩赏月,月羞何敢对奇葩。”这是一首“顶真体”体式的《咏春》诗,诗句前后顶接,蝉联而下,别具一格。4、对《沂蒙山小调》加以分析验证,认识到“2、1、6、5”【拓展赏析】1、欣赏《春江花月夜》2、欣赏《青春舞曲》(屏幕出示谱例)视唱进一步体会“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巩固加深】1、创作练习。用汉字接龙的游戏启发学生感受“鱼咬尾”的旋律创作手法。先用语言接龙来理解什么是“首尾”相接;再进一步“练习旋律接龙”;最后明确前句的“尾”,为后句的“头”。2、完整演唱歌曲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沂蒙山的热爱。学生分组演唱《沂蒙山小调》师:老师在歌声中听到了同学们【小结】通过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学生了解了山东民歌的风格情韵,掌握了“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以及传统的创作手法“鱼咬尾”的特点,并且从歌曲中领悟了沂蒙老区人民对子第兵的深厚情情谊。希望通过对我们山东民歌的学习,同学们能更加热爱我们山东,热爱我们的家乡莱西,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发扬民族音乐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流光溢彩,更加绚烂。讲解“鱼咬尾”这种结构形式通过不同的曲子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鱼咬尾”的特点感情升华,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学生体会旋律特点加强学生对民歌特点的理解对家乡的真挚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