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内二科培训记录氟喹诺酮类为人畜通用的药物(动物体内蓄积是造成其耐药率上升的一个原因),为静止期杀菌剂,具有抗菌药物后效应。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从而干扰细菌的DNA复制。属于人工合成抗菌药物,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菌,部分对阳性菌如金葡菌有较好疗效,为广谱抗生素。属于浓度依赖型。一、适应证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本类药物可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及宫颈炎。诺氟沙星限用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或肠道感染。但应注意,目前国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中,耐药株已达半数以上,应尽量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本类药物已不再推荐用于淋球菌感染。2.呼吸道感染: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主要适用于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可用于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等,及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此外亦可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4.肠道感染: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及大肠杆菌引起的旅行性腹泻。在成人患者中伤寒沙门菌感染本类药物可作为首选5.腹腔、胆道感染及盆腔感染:需与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合用。莫西沙星可单药治疗轻症复杂性腹腔感染。6.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属感染。本类药物对MRSA无效。7.部分品种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作为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分枝杆菌感染的二线用药。8.细菌对喹诺酮类天然耐药率极低,但后天耐药却发展很快。并且该药之间有交叉耐药性,但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9.喹诺酮类药少量在肝脏代谢或经粪便排出,大多数主要是以原形经肾脏排出。二、注意事项1.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2.造成软骨损害,孕妇和18岁的儿童应避免使用。大剂量长期致肝损害。肝肾功异常患者注意。3.喹诺酮类可螯合二价、三价金属阳离子,如Ca2+、Mg2+、Al3+、Zn2+等,因而不能与含有这些离子的食品和药物同服。其为盐酸盐酸性制剂,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本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若尿液为碱性尿,则易发生结晶尿。4.与咖啡因、丙磺舒、茶碱类、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和环孢素同用可减少后数种药物的肝脏清除,使其血药浓度升高;5.利福平(RNA合成抑制药)、氯霉素(蛋白质合成抑制药)均可使本类药物的作用降低,使萘啶酸和氟哌酸的作用完全消失,使氟嗪酸和环丙氟哌酸的作用部分抵消。6.本类药物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又叫哌啶酸,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多种大脑代谢代谢活动)偶可引起抽搐、癫痫、意识改变、视力损害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肾功能减退或有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易发生,因此本类药物不宜用于有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7.本类药物可能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关节病变、肌腱炎、肌腱断裂(包括各种给药途径,有的病例可发生在停药后)等,并偶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加替沙星可引起血糖波动,用药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按时间先后分为四代。第一代:萘啶酸1962年,吸收差,毒性大,作用弱,已被淘汰。第二代:吡哌酸1973年,因尿中浓度高,只用于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抗菌谱窄,血药浓度低,现已不用。第三代:20世纪80年代,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等除对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部分菌株等作用进一步增强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效,且抗菌谱扩大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结核杆菌。第四代: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在第三代的基础上,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部分厌氧菌、革兰阳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明显提高,并具有明显抗菌后效应。诺氟沙星(氟哌酸)是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相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等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作用不如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口服易受食物影响,空腹比饭后服药的血药浓度高2~3倍。t1/2约为3~4h,在肾脏和前列腺中的药物浓度可分别高达血药浓度的6.6倍和7.7倍。主要用于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敏感菌感染,效果良好;对无并发症的急性淋病有效。环丙沙星:胆汁中的浓度可超过血药浓度,当脑膜炎症时可进入脑脊液并达有效血药浓度。t1/2为3.3~5.8h。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是目前临床应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最高的,其对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军团菌、淋病奈瑟菌及流感杆菌的抗菌活性也高于其他同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泌尿道、胃肠道、呼吸道、骨关节、腹腔及皮肤软组织等感染。常见胃肠道反应,也有神经系统症状,偶见变态反应、关节痛或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静脉滴注时血管局部有刺激反应。氧氟沙星: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胆汁中的浓度是血药浓度的7倍。突出特点是在脑脊液中浓度高。尿中药物浓度在服药48h后仍维持在杀菌水平,体内抗菌活性约为诺氟沙星的3~5倍。对革兰阳性菌作用比诺氟沙星强;对支原体作用与四环素相似;对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与诺氟沙星相似或稍高,对其他葡萄糖非发酵性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比诺氟沙星及庆大霉素强,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仅为诺氟沙星的1/2。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呼吸道、胆道、皮肤软组织、耳鼻喉及眼部的感染。因有较好的抗结核杆菌活性,对已耐链霉素、异烟肼、PAS的结核杆菌仍有效,所以是治疗结核病的二线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时呈相加作用。不良反应少而轻,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偶见神经系统症状和转氨酶升高。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抗菌活性比氧氟沙星强2倍,其水溶性是氧氟沙星的8倍,更易制成注射剂。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是环丙沙星的2~4倍,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是环丙沙星的4倍,对肠杆菌科的抗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当。除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致病菌抗菌活性极强外,对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最突出的特点是不良反应远低于氧氟沙星,是目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ADR最小的。洛美沙星(罗氟沙星)含2个氟原子,t1/2长达7h以上,对繁殖期和抑制期细菌均具有迅速杀菌作用,有明显的抗菌后效应。高敏菌有肠杆菌科的大多数菌属、奈瑟球菌属及军团菌;中度敏感菌包括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对葡萄球菌属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对衣原体、支原体、结核杆菌等也有作用。在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洛美沙星最易发生光敏反应,其发生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增高。氟罗沙星:含3个氟原子,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分枝杆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均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口服吸收完全,绝对生物利用度接近100%,t1/2长达10h以上,可每日给药1次。光敏反应发生率下降。司帕沙星是最长效品种,t1/2为17.6h。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可迅速进入多种组织和体液,脑脊液中也可达到血药浓度的24%,以原形经胆汁排泄。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厌氧菌、结核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的作用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菌和军团菌作用与环丙沙星相似,高于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