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及建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及建议于晓(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推进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在存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型保障制度,目前存在诸多不足,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以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为题,论述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并就这些现状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按照国家要求,积极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践,并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出建议和启示。[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一、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关于农村养老,许多地区还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已建立的地区也存在很多缺陷,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体现出来。(一)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中国农村进入老龄社会的步伐日渐加快。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人中农村为5938万,占老龄总人口的67.4%.在这种严峻的现实面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徘徊显得极其不协调。(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相对较小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且大多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截止2000年底,全国7400多万农村居民参加了保险,占全部农村居民的11.18%,占成年农村居民的11.59%.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14亿人。而基本方案中没有体现出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区别对待。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三)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减弱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农村根深蒂固,家庭赡养一直是最重要的养老方式。在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色的农业社会中,“子承父业”这种世代交替的形式比较稳定,可以在家庭内部自然地完成赡养老人的职能,并形成相应的道德规范。但是随着以社会分工为特征的工业社会的到来,这一自然稳定的关系被打破了,也使赡养老人的传统道德约束力日益递减。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农民的养老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养儿防老的观念则在逐渐减弱。(四)“土地保障”变得越来越脆弱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从1978年到1998年,全国农民平均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由91.5%下降到了57.2%,其中纯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2.9%.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日益下降,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非常微薄。目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大约40%来自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1/4左右来自劳动收入,来自转移性与财产性的收入约占纯收入的5.7%.由此可见,来自土地的农业收入已难以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以之养老更是奢望。农民的承包地被大量征用,相反,其获得的只是极少的土地补偿费。因此说,完全依靠土地来养老的选择是不可行的。[1]除此之外,贫富差距拉大,资金筹集与基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等现状,也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98年以来,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主要是因为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和银行利率的变化,使以“储蓄积累”模式为基础的老农保暴露出制度设计的缺陷,表现为:老农保缴费实际上完全由农民个人负担,筹资渠道单一;保障水平低,不能满足农民年老以后基本养老的需求;全省大部分地区农民收入较低且不稳定,个人缴费难以持续,集体补助基本上得不到落实;缺乏公共财政的补助支持机制。从老农保工作开展的实践看,没有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难以正常开展。老农保十多年的实践说明,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国家要鼓励和引导扶持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要建立公共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探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研究、积极试点。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提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在完善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水平适度、缴费方式灵活、可随参保人转移、适应性和推广性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引导、扶持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多元化筹资试点工作。”[2]三、对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启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当前和今后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任务。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破解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由城市向乡村覆盖的难题,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从制度上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使广大农民实现由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过渡,给农民带来福祉。它不但保持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文化,又推动了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使农民真正分享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利益的重要举措,是体现社会公正,维护社会公平,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的重要形式,是顺民意,谋民利、解民难、得民心的民心工程,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造性实践,对推进农村的全面改革,发展农村生产力,维护农村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保障和改善了农村的民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生产力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农村的社会建设进展相对比较滞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制约和束缚了农村社会建设的进程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二元结构依然明显。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弱化传统的土地保障,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加快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从根本上化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这种农民储蓄自养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保障方式,为破解“三农问题”开辟一条现实之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农村税费改革、农业各项补贴改革都已启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选择。有了这个前提,即使部分地区条件还不够成熟,也可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弥补局部地区和个人条件差异上的困难。注释与参考文献:[1]方军.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长春: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2]史玉萍.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原因探析.邯郸:邯郸学院学报,2008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