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2、能看懂并能简单的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并能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3、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教学难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看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观察、描述。(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题情境图。提问:操场上,同学们在做什么?(打乒乓球、踢毽、跳绳、踢足球等)(2)收集、整理数据。①收集数据。(打乒乓球的有12人,踢足球的有8人……)②对照。(比较自己收集的信息与例题统计表所给信息是否相同)2.计算。小组合作,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乒乓球占30%、足球占20%、跳绳占12.5%、踢毽占15%、其他占22.5%)3.导入新课。怎样更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呢?我们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先通过观察、描述、统计、计算等活动为学习扇形统计图做好铺垫,再直接导入新课。⊙探究新知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课件演示画扇形统计图的过程。①先画一个圆。(说明:用这个圆表示全班人数,即圆表示整体,个性调整补充圆可以看作是单位“1”)②在圆中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2)观察、思考。①观察教材97页扇形统计图。②思考。a.图中的圆表示什么?(总数量)b.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可以直观、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c.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有关系)2.把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解答)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例题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大小不同的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图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统计图右边的图例告诉我们,不同颜色的扇形所表示的营养成分。(引导学生明确解法并独立解题。求各营养成分的含量,用250g分别乘每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2.完成教材101页3、4题。⊙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扇形统计图优点:可以直观、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课题(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3、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统计目的及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以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那么,哪种统计图可以较为准确而迅速地表示出要表达的信息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方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简洁的导语,点明统计数据的两种方法:制统计表、制统计图。指出统计图的优点,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任务。⊙新知探究1.课件出示例2。2.提出明确要求。本题已知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已知三组数据,问题是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各组数据更合适)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1)回顾统计图的类型及特点。①学过哪几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②每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比较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部个性调整补充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明确题中三组数据的特点及各数据的比较角度。①第(1)组数据统计的是绿荫小学2007~2011年每年校园内树木的总量,比较的是总量的变化情况。②第(2)组数据统计的是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的百分比,比较的是每种树木与总量的关系。③第(3)组数据统计的是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的数量,比较的是每种树木的多少。(3)对比、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①第(1)组数据选择折线统计图表示。虽然条形统计图也可以表示第(1)组数据中的信息,但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②第(2)组数据选择扇形统计图表示。虽然条形统计图也可以表示第(2)组数据中的信息,但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③第(3)组数据只能选择条形统计图表示,因为第(3)组数据中只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4.自学教材98~99页内容,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5.归纳总结。怎样才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抓住数据的特点、明确各数据的比较角度、掌握各统计图的优势)设计意图:根据教学重、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看数据、抓特点,根据数据的比较角度和各统计图的优势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题(教学内容)节约用水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比例知识及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让学生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缺乏,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掌握用水问题的计算。教学重点:对收集到的一定时间水龙头漏水的情况进行测量、分析教学难点:计算水费,并提出具体的节约用水方案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收集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1)谈话:平时在家中看电视的时候,同学们喜欢看的绝大部分是电视剧,对于一些公益广告大家似乎不太在意,其实公益广告对我们的生活和生存很有感召力,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则。(2)一边说一边课件出示公益广告:“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A、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B、教师小结:(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也可以说“万物生存赖水源。”没有水就没有植物、动物,更没有我们人类。因此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3、自然过渡,提出问题。(1)谈话:既然水资源这么宝贵,那我们应不应该节约用水呢?怎样节约用水呢?今天就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2)板书课题:节约用水二、了解水资源现状,复习铺垫阅读小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世界水资源的状况如何?三、实践活动,解决问题1、汇报课前收集的信息:2、整理、分析数据:(1)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课前完成)(2)分析数据,回答问题:个性调整补充A、平均每分钟的漏水量是多少?可能出现的情况:情况一:(26+26+25+22+28+16.5+21)÷7=164.5÷7=23.5(毫升)情况二:(26+52+125+66+28+165+84)÷(1+2+5+3+1+10+4)=546÷26=21(毫升)强调:要求平均每分钟的漏水量,就要把所有漏水量和时间分别相加,再相除,即546÷26得到平均每分钟的漏水量为21毫升。B、每个水龙头的漏水速度一样吗?C、你认为该取这七个数的什么数来表示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呢?D、为什么中位数和众数都没有平均数更合适呢?3、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上未完成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明确所给统计图的特点。(2)根据统计图的设计特点,解决问题:A、先求1小时的漏水量:21×60=1260毫升≈1.3升(教师引领并板演)B、分别再求4、8、12、16、20、24小时(也就是1天)的漏水量。C、求1年的漏水量:(要求计算出水的质量,单位为吨。每立方米水重1吨)21×60×24×365=11037600毫升≈11038升≈11立方米=11吨(3)完成“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水量统计图”。A、学生独立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B、完成后,选取不同的结果进行展示,交流不同的方法。四、小结、布置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大家能做到吗?……课题(教学内容)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学过程:个性调整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