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理想•责任——与青年大学生一到规划职业生涯公安分院党委书记马虎银引子……历经十几个春秋寒窗苦读,经过六月决战,在难熬的等待之后,你们,终于迈进了高等学府的殿堂,成为象牙塔中引人注目、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然而,当一张白纸展现在你们面前时,年轻的你们,能否走出困惑与迷茫,能否拿起手中的彩笔,在这张纸上书写最美丽的文字,描绘出最精彩的图画……一、青春——本我感知的真实有点找不到前进方向?那请听听我的建议吧Part1(一)大学新生之心理特征2、是专业思想不稳定。1、生活上不适应。现在该学会一个人走了Part1(二)做好中学向大学的过渡2、要学会与人相处。1、要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3、及时调整心理。二、理想——自我的坚实塑造Part1(一)心理学研究证明,出生三个月的婴儿没有自我感识,生活在主体和客体未分化的状态。人到三岁,自我意识开始转换和发展,由生理自我变为社会自我。到高中及大学期间,个人生理发生急剧变化,极大地促进自我意识的成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是人后天习得的,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内涵及特征(二)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它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而是认识、意志、情感的融合体。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内涵。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身心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等。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征。1(1)大学生关心自己的发展,自我认识更加主动。(2)大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更加内涵,出现“情感闭锁性”。(3)大学生的自尊心增强。(4)大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做到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的统一(三)1、大学生自我意识同社会意识的关系。实践证明,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它就会直接影响着个体意识。社会意识的改变必然会导致自我意识的迟早改变。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善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善自己的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2、大学生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差异。(1)大学生交往领域限制了自我意识。(2)大学生经验、性格、需要的不同,产生自我意识的差异。(3)角色认知与角色实践的差距。(4)价值观念及价值体系方面的差异。3、大学生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统一的途径。(1)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2)积极开展人际交往。三、责任——社会我的角色认定1、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以社会责任确立人生目标(一)信念是指人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疑,并要努力身体力行的稳固的观念。坚定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必须以深厚的科学理论修养作为依托,当代大学生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2、努力学习与立志成才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基础。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学好专业基础知识。要把立志高远与搞好现阶段的学习结合起来,把服务社会和学习知识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广大青年学生要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自觉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注意把个人生活思想、职业道德思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思想,把爱国热情变为奋发学习的实际行动。当今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大学生们要立志成才,及时改变学习观念,在大学期间奋发学习,使自己具有研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将来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打好坚实的基础。3、正确处理好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大学生要确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标,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人生目标是社会目标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社会目标来自个人人生目标,是许多个人人生目标的综合反映。我们国家现阶段的社会目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每位大学生无论是职业、道德、生活目标,都要服从和围绕社会共同目标而设定,以客观社会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此外,当代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社会规律及社会发展,才能做出正确的历史选择。4、要把人生目标落实到实践中。人生目标不是既有的现实,是要通过艰苦奋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任何事业的成功无不是在艰苦的奋斗中通过劳动得到的。大学生们在学习上要刻苦攻读,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掌握专业知识;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勤劳节俭,自觉抵制和反对剥削阶级腐朽生活作风的侵蚀。1、人生价值的涵义。2、大学生如何看待人生价值。以崇高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二)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人的潜在的创造力或劳动能力,这是人的内在价值或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则是把内在价值发挥出来,既为社会同时也为自己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人的外在价值或社会价值。人的价值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大学生看待人生价值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对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的原则。第二,就是义与利相统一的原则。第三,物质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的原则。3、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要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目标。(2)要努力学习,打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3)要把充分依靠利用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和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4)要培养健康的身心素质。(5)要积极开拓进取、勇于实践。1、强化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以是非标准去学会独立思考(三)人是能动的、自主的,是万物之灵。人具有选择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人的自我意识在自身的素质发展中发挥着组织者、推动者的作用。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才能起作用。从根本上说,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的形成是个人主动自觉的过程,其成效主要依赖大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强化和所付出的努力。大学期间是青年人自我意识形成和成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要积极自觉地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这是进行独立思考活动,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内在条件。2、要虚心学习。作为学生,主要活动就是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实践学习。书本知识作为前人实践的结晶自然有它的合理性,老师作为先学者一般也比学生懂得多些。因而,虚心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不仅是大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3、独立思考要遵循独特性原则和系统性思维原则。在认识和处理某个问题时,应将该问题看成是更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使该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有利于相关所有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即要将整个系统纳入思考的范围。遵循系统思维的原则,考虑所有的要素,有利于把握问题的实质。4、勇于实践敢于试验,积极创新。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主观同客观相连接的唯一纽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独立思考不仅不能离开实践,而且要依赖于实践,只有勇于实践,敢于试验,大胆探索,才能深化对事物的认识,才能接近事物的本质,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展起来。独立思考的根本点在于思考,人类创造的一切新事物都是思维的产物,思考是得出新知识的必然过程,不深入思考是难以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更不会融会贯通,创新也无从谈起。因而,大学生务必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把自己学习得来的东西和在实践中体验到的东西加以认真的分析、加工和消化,以独立的精神和批判的精神审视现实,敢于超越别人和自己,不断发现新问题,求得新突破。1、在学习中树立专业思想。以职业道德坚定专业思想(四)通过学习认识本专业研究的对象、任务、特点和规律,了解本专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等,在学习实践中,通过对客观规律的揭示,体会本门学科逻辑的严谨、方法和巧妙,从而领略本专业独特的科学美,培养献身专业、钻研学问的浓厚兴趣。这种科学美的感受,是那些初涉学门,对专业知识没有深入了解的人无法领略得到的。只有那些通过刻苦学习、已经步入科学殿堂的人,才能有幸体验到该门学问的乐趣。2、在实践中巩固专业思想,培养职业道德。(1)端正职业态度。(2)培养职业良心。(3)培养职业荣誉。(4)培养职业作风。1、树立正确的法纪观。2、重视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形成。5、营造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氛围。以法治理念促进文明养成(五)6、提倡必要的礼仪教育,树立先进典型。3、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4、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7、强化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机构。四、实践—我的大学我的路1、大学精神的内涵大学精神与大学使命(一)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文化。德国教育家雅斯贝斯认为“大学是个公开追求真理的场所,所有的研究机会都要为真理服务,在大学里追求真理是人们精神的基本要求”。《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要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所谓“亲民”,就是要了解民情、体会民意、关注民生;所谓“止于至善”,是指要努力去实现人类社会的至高价值。这实际上是大学使命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国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职能。2、大学的使命3、甘肃政法学院校训“崇德明法,弘毅致公”内涵的解析(1)“崇德”是办学之魂。德为学首,德为校魂。以德治校,故曰“崇德”。无论在孔子所奠基的中国人文教育理念中,还是苏格拉底开启的西方人文教育理论中,道德意识的培养是德育学说的主体内容。(2)“明法”即完善的法度。是对《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化用。我校是政法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崇高的道德素质,还要有良好的法学专业知识,我党提出的治国方略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进步的双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手段。(3)“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们的责任重大而路程遥远。“弘毅”的内涵很丰富,刚毅勇敢,持之以恒;砥砺意志,坚韧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都在其中。是一个人坚贞、坚韧、果敢的个性意志的体现。“弘毅”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个性品质和意志的写照,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信仰坚定、意志坚定、精神坚韧的富有活力和鲜明个性是最基本的要求。(4)“致公”,语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至公大义之为正。”(宋.苏轼《后正统论三首.辩论三》)“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致公”是大学学子应该具有的志向,它是一种君子风范,英雄气概。尧帝胸怀天下,不以我为圣,而以天下与天下人为圣,并以帝位揖让之,这是多么博大宽广的胸怀;舜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天下为己任,为天下与天下人谋利,这是多么感人的大气。4、公安分院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分院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据公安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及时确立“文化建警、特色兴院、创先争优、和谐发展”的学生工作新思路。一是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头脑,用警察文化规范言行,牢固树立“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职业理念。二是要求强化警务化的管理特色,通过加强一日生活制度和社团活动进一步彰显公安特色,增强分院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三是以“未来警官”为标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在各项活动中争先创优,在全校学生工作及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引领风尚的作用。四是促进学生工作和谐发展。就工作理念而言,全院上下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思想;就学生个人而言,广大学生要做到文明生活,健康成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学校和社会公共秩序而言,公安分院学生是和谐校园建设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维护者。同时,分院还确立了“忠诚为魂、纪律为纲、学业为基、服务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1、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政策及就业形式(二)(1)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