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基本思路]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课题]: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教学目标]: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教学重点]: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相互认识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4、鼓励学生多参与。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二、导入谈话导入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起注意和思考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1、集体读导言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四、鉴赏《草原牧歌》(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提问: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1)掌形和提、压腕。(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五、拓展(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第六(悲怆)交响曲》二、《长江之歌》[教学目标]: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新课《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3、完整地欣赏作品(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长江之歌》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3、作品欣赏(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一、1、2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二、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3)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拓展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拓展与探究的第一、第三,旨在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知道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常识。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使用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教学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教学重点、难点: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a、播放《超级女声民歌联唱》的视频b、学生欣赏超级女声演唱的几首民歌后,提问:你知道超级女声演唱的都是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湖南—龙船调;四川—康定情歌;台湾—阿里山的姑娘;安徽—凤阳花鼓)c、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二、教学新课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今天,我们就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花儿、信天游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a、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b、播放歌曲,学生欣赏。2、欣赏《刨洋芋》a、学生浏览课件,了解歌曲介绍:《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b、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3、欣赏《脚夫调》a、阅读歌曲简介: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b、知识链接:什么是脚夫?(所谓脚夫,即为挑脚之人,亦即用肩挑背磨搞运输的村夫。山洞里没有大米,更没有南杂百货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柴竹树木之类及竹木制品。脚夫们把这类物资一担担挑出去,又把山外的日用品一担担挑进来,闭塞的村庄就靠了这管血脉才得已生存。)c、播放音乐,欣赏《脚夫调》。4、音乐知识讲解a、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西北地区高原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其中“花儿”、“信天游”最具代表性。b、花儿:“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欣赏《花儿与少年》互动链接:跟随录音,轻声唱一唱《花儿与少年》c、信天游:“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欣赏《信天游》李娜演唱互动链接:你还知道有哪些具有西北民歌特征的通俗歌曲吗?《黄土高坡》三、拓展探究1、请你说说西北地区的地理、地貌、生活条件、人文环境等情况。2、你能说出一首采用了民族素材的通俗歌曲吗?《花田错》王力宏演唱(二胡、京剧)课堂结语以二胡为代表的中国民乐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节课我们将欣赏的就是中国民乐。独特的民族风【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3、过程和方法: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各组对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做适当的探究。【教学重点】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教学过程】(一)学生服装走秀导入。三组学生分别派出三人展示本民族的服装并做些典型舞蹈动作,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三个民族的风格。(二)学生作业展示:三组各选派一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