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介绍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三国·曹操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唐·李世民得孙子一二句,便可成功名。——宋·王安石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明·茅元仪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美)约翰·科林斯就像《战争论》一样,《孙子兵法》应该列入每一位海军军官的必读书目录。该书短而易懂,直到今天,它的每一部分,都依然有着与它所诞生的那个时代同样的价值。——(美)海军陆战队《作战条令》孙子最基本的哲学信条是:如果你能够仔细规划好你的战略,那么你就能够获胜;而且,如果你能够拥有一个真正伟大的战略,你甚至可以不战而胜。这种东方的侧重于用战略智慧来击垮对手的战略思想与西方大不相同,后者强调行动(比如说发动大的战役)来取得胜利。——(美)营销专家迈克尔森《孙子兵法》是竞争之道《孙子兵法》是战略之道《孙子兵法》是将帅之道一本奇书两字真言三大板块四项原则五种关系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中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部最系统最完整的兵书。◆古兵书中的最好一部兵书,反映了中国古典兵学文化的最高成就。“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具有世界意义与影响的一本书,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超越军事领域的兵书,可应用于一切带有竞争性领域的书。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二字真言开打之前的“算”开打之后的“骗”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战争观念与战争理论作战指导思想与战术原则治军思想“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慎战”为重,备战为先•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上下同欲者胜•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以“道”为先,上下同欲“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屈人之兵而非战,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上兵伐謀,追求全胜•兵贵胜而不贵久•兵闻拙速,未赌巧之久也•诸侯乘其弊而走,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也孙子与老子战略观的差异:进攻与防御、柔武与刚强、先发之人与后发制人石头砸鸡蛋,而不要鸡蛋砸石头胜兵以镒称铢,败兵以铢称镒实力建设为基础◆孙子兵法的主体:用兵真艺术,人生大智慧◆《孙子》与《司马法》的区别:艺术与规则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作战主动权,行动生命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刘邦与项羽“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制造假象,欺骗敌人“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远而示之近,近而示之远。”战略欺骗,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的美军左勾拳情况不明决心大,思维不清动手快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知的全面,知的时效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的空间性“虚”的时间性兵不厌诈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践墨随敌,以决战事集中优势兵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用兵与做任何工作大忌:平均使用力量,“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核心:“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计”就是“算”的意思,就是庙算“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在全书中起着提纲挈领、总揽全书的作用。它主要论述了战争指导者在战前应该如何从道、天、地、将、法五方面进行战争筹划,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战争指导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有利的态势,从而夺取战争的主动权,赢得战争的胜利。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民众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不慎重对待,认真考察。要么生,要么死;要么存,要么亡。这就是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五大要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五事”:战略筹划的基本出发点什么是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生,与之死,而不畏危。道,就是让民众和君主有着共同的意愿。他们可以为君主去生,为君主去死,而不畏惧危险。什么是天?什么是地?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什么是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五德皆备,然后可以为大将。什么是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法,就是军队的编制、将吏的管理,军需的供给等。吴起:“兵以治为胜”“五事”模型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道天地法将七计(从七个方面进行战略比较):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五事七计——竞争决策的基本模型道天地将法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法令孰行?不令之进,不敢进;不令之退,不敢退;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大夫死行列。此法令行也。战争环境下的执行力:打造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赏罚孰明?当赏者虽仇怨必录,当罚者虽亲爱不舍。此明之谓也。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三略》诡道十二法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远而示之近,近而示之远。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为什么要兵行“诡道”?为什么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欺骗对手、调动对手、分化敌手、迷惑对手,使对手产生错误的判断,作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分散资源,暴露弱点,以孤立之,疲惫之,变强大之敌为虚弱之敌,变不好打之敌为好打之敌,变有组织之敌为无组织之敌,使敌人的战斗力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出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敌人最脆弱的时间和最脆弱的地点去攻击它,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决定性的战果。这是制胜之道的全部奥秘。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兵法的核心,在于在既有力量对比的基础上,通过战争指挥艺术的运用,在决定性的时节和决定性的地点,形成一种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战场态势。小结:《计篇》的主体结构:五事七计:客观实力的分析因利制权:战略智慧的运用争取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决战,避免在不利的条件下决战。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凡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在战略决策上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凡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在战略决策上打了败仗的,是因为筹划不周。筹划周密就能取胜,筹划不周就会失败,更何况不做筹划、毫无准备呢?我们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负也就很清楚了。这一篇不是谈现代意义上的作战,而是谈战争物资的准备。在这一篇中,孙子从战争资源的巨大消耗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出发,提醒战略家们对战略资源的消耗以及大规模的战略行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用兵作战的一般原则,要出动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披甲之师十万,还要千里迢迢运送粮草……然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诸侯乘其危难之机发起攻击,即使有智谋之士,也无法挽回局面。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所以不能全面了解战争之害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战争之利。因粮于敌。后勤补给依靠敌人解决。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明智的将帅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补给问题。消耗敌国的一钟粮食,等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更换上我军的旗帜,混合编入自己的战车行列,对战俘加以优待。这就是所谓战胜敌人,而使自己更加强大的办法。兵贵胜,不贵久。用兵作战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宜旷日持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懂得用兵之道的将领,掌握着民众的生死,主宰着国家安危。“谋攻”,就是谋划攻敌之道的意思。本篇集中论述了孙子的“全胜”战略理论。战争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伤人,又可伤己,孙子认为,用暴力解决问题是战略的下策,高明的战略家尽量避免将重心放在力量的直接对抗上,相反却是通过“上兵伐谋”的手段,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钝而利可全”的目的。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战争的指导法则是,使敌人的国家完整地降服为上策,攻破敌人的国家而胜之则差一个层次。使敌人的军队完整地降服为上策,攻破敌人的军队而胜之则差一个层次。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以百战百胜,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需交战就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善于用兵的人,让敌人的军队降服靠的不是战争,拔下敌人的城池靠的不是硬攻,毁灭敌人的国家靠的不是旷日持久的消耗。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再次是击败敌人的军队,下策才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选择攻城的办法是出于迫不得已。战略金字塔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这样自己的实力不至于受到损耗,胜利却可以圆满地获得。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和庶人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庄子·说剑形为有质之称”,“形”就是军事实力的意思。如果说《谋攻篇》反映的是“全胜”的追求,那么《形篇》反映的就是孙子的“先胜”思想。“先胜”的基本内涵是“先胜而求战”,在对抗之前即确立必胜的把握,从而把竞争的进程与结局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善于作战的人,总是先保证不被敌人战胜,然后寻找时机战胜敌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不会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可以操在自己的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没有可胜的机会,就采取防守的行动;有了可胜的机会,就采取进攻的行动。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胜利之师总是先创造取胜的条件,尔后才寻机与敌人决战;败军之将却往往先冒险与敌人作战,尔后才企求侥幸取胜。把战略对抗点前移,胜于无形!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关于用兵的人打了胜仗,既不显露出智慧的名声,也不表现为勇武的战功。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利的军队较之于失败的军队,就像是以“镒”称“铢”那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失败的军队较之于胜利之师,则好像以“铢”称“镒”那样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势篇”是“形篇”的姊妹篇。“形篇”主要论述了具备不可战胜的军事力量,“势篇”则主要论述了在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发挥将帅的指挥才能,积极创造和利用有利的作战态势,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以赢得战争的胜利。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管理众人如同一人,关键是解决好组织编制的问题;调动千军如同一人,关键是解决好指挥方式的问题;统领全

1 / 1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