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课件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展示考情索引素养链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2019·全国卷Ⅱ[11题,4分]2018·全国卷Ⅱ[9~11题,12分]1.区域认知:以区域图和文字材料来呈现问题情景,结合区域发展进行设问,重点考查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2.人地协调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与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不同,对人类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需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①土地退化现象,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②土地沙漠化、③石质荒漠化和④次生盐渍化。[名师技法]图解荒漠化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项目西部东部海陆位置距海①远距海②较近地形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辽阔坦荡的高原气候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有的不足50mm,属③干旱和④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上,属⑤半干旱区草场载畜量低高自然景观大片的沙漠和戈壁温带草原农业特色绿洲农牧业以贺兰山为界灌溉农业、草原畜牧业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名师归纳]世界荒漠带形成的四种原因(1)撒哈拉、澳大利亚和西亚等地区的荒漠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2)阿塔卡马荒漠、索马里半岛的荒漠等,其形成与寒流的影响有关。(3)中亚、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原因是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4)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荒漠,也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条件下形成的,但其形成是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受不到西风的影响,因而降水稀少造成的。读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1题。1.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解析:第1题,甲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因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答案:B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读图,完成2~3题。2.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①盆地边缘地区②河流上游地区③盆地中央④绿洲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解析:第2题,塔里木盆地中部为自然荒漠,河流上游人类活动稀少,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分布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第3题,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答案:2.D3.C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5.“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第4题,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第5题,“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答案:4.C5.D核心一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2019·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解题思路]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图表信息:霍林河空间位置。第二步:思维流程。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上游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土地沙化[试做答案]C一、荒漠化的两大成因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并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破坏行为破坏原因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生活燃料短缺;乱挖药材、发菜等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放牧牲畜数量过多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尤其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肥力逐年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水资源利用不当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二、荒漠化防治的5大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砍柴伐薪、破坏植被←能源缺乏←能源问题→解决措施→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5.控制人口增长。(2019·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早期的沙漠公路大都沿绿洲上的城镇布局。近年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腹地修建了数条南北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公路和防护林网景观图,完成1~3题。1.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条件、科技水平B.经济因素、科技水平C.政治因素、自然条件D.经济因素、政治因素2.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地基沉降D.物理风化3.为减轻流沙对沙漠公路的破坏,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B.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C.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D.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解析:第1题,现代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需要克服苛刻的沙漠环境,需要防暑防风防沙等,这就对铁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科技,因此,建设该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科技水平。第2题,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风力沉积,该破坏可以直接摧毁路基甚至导致公路被掩埋,交通中断。地基沉降、物理风化一般是在大量冻土分布区需要克服的现象,并不是沙漠公路需要面对的最大的自然威胁。第3题,沟谷地势低,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对大风沙几乎没有作用;该地是沙漠地区,风沙天气常见,流沙更是常见,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作用不大;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根本不能抵御大规模的风沙;但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流沙对公路的威胁,相对比较实用、合理。答案:1.B2.B3.D(2019·长沙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图甲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建成,图乙表示图甲所示区域的气候要素变化图。读图,完成4~5题。4.图甲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A.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B.夏季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的泥沙会冲毁铁路C.春季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D.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5.图中河流()A.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B.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C.水位年际变化小、日变化大D.P处河流水量小于Q处解析:第4题,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能隔绝风与松散沙层的接触,起到减弱风沙侵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但对暴雨山洪、融雪洪水没有多大阻碍;青藏铁路沱沱河段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地面干燥,多大风,易出现严重的风沙灾害。第5题,图中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受气温对融雪的影响,河流水位年际变化小、日变化大。由于夏季融雪量大,河流水位高,河中沙洲出露在外的数量少;河流从P处流往Q处,但P处河水流至Q处后分成了两股,故Q处河流水量小于P处。答案:4.C5.C核心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解题思路]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①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②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图表信息:①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②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第二步:思维流程。河流形成洪峰都会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提高河流的含沙量→第6次为何极高?每次都会冲刷裸露坡面→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第6次为何极高?前5次降水→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枯枝落叶冲走→部分土壤裸露→第6次沙源地[试做答案]D一、黄土高原范围二、区域水土流失的两大成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因素——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三、水土流失的危害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2.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名师归纳]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自然原因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人为原因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过度开发、樵采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封山育林恢复植被,兴建小水电站,大坝等(2019·海宁中学第三次月考)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右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①改变地貌类型②影响降水量③破坏自然植被④松动地表土体A.①②B.①③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