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防雷设施验收规范1.1新建防雷工程防雷设施竣工验收应在防雷检测、验收部门的参与下,由建设单位主持,施工、监理等单位参加共同进行。1.2防雷设施验收包括下列部分1、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部分(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2、等电位联结(包括建筑物外屋面金属物、高层均压环、各种入户管道、电力线和信息线路外皮的等电位连接、室内各种金属管道、电梯、步行梯、各层等电位箱、电源箱的等电位联结)3、供电系统及低压配电保护(包括供电方式、电器预留接地、SPD电涌保护器)4、屏蔽装置(包括各种屏蔽网、屏蔽室)1.3防雷设施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向气象监督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下列文件:1、设计说明和防雷设计图纸(1基础防雷平面图、2屋面防雷平面图、3立面图、4四置图、5高层均压环设置图、6防雷施工大样图、7总配电图、8SPD安装系统图)2、施工阶段修改防雷设计的修改图纸及说明3、隐蔽工程的图纸及施工验收记录。4、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测量记录单。5、安装避雷器的系统安装图。1.4防雷设施验收原则:被检防雷设施应与设计一致并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已装防雷装置所用材料、安装位置、焊接面、整体布局与设计图纸要求相符,如有修改应有修改图纸和说明,其修改部分应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1.5防雷系统中所使用的防雷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产品的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第二节建设工程防雷设施技术要求和指标2.1基础接地技术要求和指标基础接地分为人工接地和自然基础接地两种。2.1.1人工接地装置是指非利用建筑物基础桩地梁,而用角钢、扁钢或专用成品制作件,人工布设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Ri:按不同防雷类别应分别符合下列指标。第一类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Ri≤10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Ri≤30Ω。2.1.2自然基础接地装置是指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桩、地梁内钢筋作为接地的装置。接地装置应做成环形接地接地体电阻值: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i≤1Ω(综合信息类)或4Ω(普通类);土壤电阻率:按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的实测值。预留电气接地:地表面上建筑物首层基础距地面0.3m~1.8m之间,用≥Ф12mm镀锌圆钢从接地的柱主筋焊接引出预留电气接地,引出长度0.2m。2.2引下线技术要求和指标引下线分为明装引下线和暗装引下线(用主筋作引下线)。2.2.1明装引下线的技术要求和指标:材料规格:引下线应采用圆钢(优先采用)或扁钢,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Ф8mm,扁钢截面积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并采取防腐措施。烟囱引下线采用圆钢时,直径≥Ф12mm,采用扁钢时,截面积≥100mm2,厚度≥4mm;消防梯可作为引下线。安装位置: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独立避雷针的杆塔处至少设一根引下线,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少于两根,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小于25米且高度低于40m时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在易受机械损坏和人身接触的地方,从地上1.7m处至地下0.3m处,应采取暗敷或改为塑料管防护措施。断接卡: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设断接卡。金属物或电气线路与防雷地不相连时,与引下线之间空气距离: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地上部分:当hx5Ri时,Sаl≥0.4(Ri+0.1hx);当hx≥5Ri时,Sаl≥0.1(Ri+hx);地下部分:Sel≥0.4Ri≥3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地上部分:当lx5Ri时,Sа3≥0.3Kc(Ri+0.1lx);当lx≥5Ri时,Sа3≥0.075Kc(Ri+lx);地下部分:Se2≥0.3kcRi>2m;第三类:当1x5Ri时,Sа3≥0.2Kc(Ri+0.1lx);当lx≥5Ri时,Sа3≥0.05Kc(Ri+lx);hx—被保护物高度;lx—引下线计算点距地面长度。引下线布设间距: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间距≤12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间距≤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间距≤25m。接地电阻: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接地电阻值Ri≤10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接地电阻值Ri≤30Ω。2.2.2暗装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柱筋作引下线)检测技术要求和指标:安装位置:引下线沿建筑物四周外墙柱筋布设,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12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25m。短路环:要求作防雷引下线的柱筋,每层至少有一个箍筋与主筋相焊接。引下线数:每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避雷针的杆塔处至少设一根引下线;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少于两根;利用柱主筋数不少于两条;引下线越多,安全度越高。电气预留接地:检查首层及各层是否按设计要求预留电气接地,要求距地板面约0.3米处,用Ф12mm镀锌圆钢与用作接地的柱筋焊接引出,引出长度0.2m。引下线连接:检查连接质量,柱筋引下线选定对角的两条主筋,从承台、地梁至天面与避雷带连接,单面焊长度≥12d,双面焊长度≥6d,且焊接平滑。钢筋表面积: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为接地体时,在距地面0.5m以下,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满足:S≥4.24(1.89)kc2。断接卡:当采用基础接地时,可不设断接卡,但应在室内外适当地点设若干个连接板,供测量和做等电位连接用。当采用人工接地体时,应在各引下线距地面0.3m以上处设接地体连接板,并有明显标志,如涂红等。2.3均压环(防侧击雷)技术要求和指标当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的建筑物很高(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高度h≥30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h≥45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高度h≥60m)时,应装设均压环;当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内的钢筋具有贯通性连接(焊接)且上部与接闪器焊接,又与引下线可焊接情况下,横向钢筋可作为均压环。材料规格:钢筋或圆钢仅为一根时,直径应≥Ф10mm;利用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Ф10mm钢筋的截面积。环与主筋连接:检查有无均压环,有无与用作引下线的柱主筋全部连接。且该高度及以上外墙的栏杆、门、窗及大金属物有无与防雷装置相连。门、窗与环过渡电阻:检测门、窗与环的电气通路情况,要求其过渡电阻R∽≤0.03Ω。(R∽=均压环与门、窗间电阻值)与竖直金属管连接:检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与环的连接情况,要求可靠焊接,其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环间间距:需安装两个以上均压环时,环间间距不大于12m,一般为6m。环间连接:与所有引下线、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金属门窗等金属件可靠焊接。敷设方式: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从大于或等于3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所有引下线焊接。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从45m、60m起,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钢构架、钢筋体及其它金属,将窗框架、栏杆、表面金属装饰物等较大的金属物连接到建筑物钢构架、钢筋体并进行接地,一般可不设专门接闪器。2.4避雷网技术要求和指标材料规格:采用圆钢,明敷直径D≥Ф8mm,暗敷直径D≥Ф10mm。网格规格: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5m×5m或4m×6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10m×10m或8m×12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20m×20m或16m×24m。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米时,可仅沿周边敷设一圈避雷带。支柱高度:明敷时,支柱不低于10cm,暗敷时不需设置支柱。支柱间距:明敷时,支柱间距不大于1m,以无起伏和弯曲为基本要求。安装位置:暗敷时,一般利用天面板筋焊接而成;明敷时,安装在天面屋顶平面上,不允许有物体超过避雷网,否则,物体应加装避雷针。焊接工艺:焊接时,单边焊长度≥12d,双边焊长度≥6d,明敷时应连续焊接,暗敷时,允许间隙焊接。与引下线连接:网格钢筋从横向和纵向的两端,每端不少于两处须与各主筋引下线焊接连通。预留接地:天面预留接地端子,供天面电气设备及其他装置接地专用。防腐措施:明敷时,需用镀锌圆钢,焊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2.5避雷带要求和措施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般不采用避雷带作为防直击雷措施,但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则作为首选的防雷措施。材料规格:优先采用镀锌圆钢,直径≥Ф8mm,其次采用镀锌扁钢,规格不应小于4×12mm2。与支柱连接方式:一般采用“T”型支柱与避雷带焊接,焊接长度,单边焊长度≥12d,双边焊长度≥6d或采用“P”型柱,将圆钢穿入孔中固定。支柱高度:10~15cm,一般要求10cm。支柱间距:一般要求1.2m(含有主筋引下线预留支柱)。闭合环的测试:闭合环是指一个完整的闭合避雷带,其任何两点间都必须可靠连接。曲率半径:转角处角度必须成大于90度的钝角。敷设方式:暗敷时,应采用两根直径大于Ф8mm钢筋并排敷设或采用扁钢(4×40mm2,厚度为4mm),表面水泥厚度不大于2cm,一般不采用后者方式。明敷时,采用直径大于Ф8mm的镀锌圆钢敷设或用4×40mm2镀锌扁钢立面敷设,在建筑物的周边、女儿墙、檐角、屋脊等处,并与所有引下线预留端可靠焊接。2.6避雷针技术要求和指标材料规格:宜采用镀锌圆钢和钢管,其直径不应小于以下数值,当针长1m以下:圆钢为Ф12mm,钢管为Ф20mm。当针长1-2m:圆钢为Ф16mm,钢管为Ф25mm。烟囱顶部的针:圆钢为Ф20mm,钢管为Ф40mm,旗杆、栏杆装饰物尺寸不低于上述标准,钢管壁厚≥4mm。安装高度:采用针、带结合措施的针高不少于80cm时,独立式多只针的保护范围应符合滚球法的保护范围,并测量实际长度。安装位置:安装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即:女儿墙、屋角、水塔、人字屋面正脊的两端等。针体垂直度:与安装点水平面成90°±5°角。针与带、引下线连接:针与带间成弧形搭接,不允许成直角;与引下线可靠焊接,焊接长度≥12dm,机械连接时,每处过渡电阻≤0.03Ω。防腐处理:所有焊接处必须采取防腐措施。接地电阻:采用人工接地体时,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电阻Ri≤10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电阻Ri≤30Ω。2.7电涌保护器(SPD)技术要求和指标SPD型号: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安装相应的SPD;检查通流量是否符合指标。保护级数及安装位置:按照国标GB50343-2004中规定的雷电防护分级(A、B、C、D级)设置相应的SPD防护级数。第一级:安装在总配电柜内。第二级:安装在楼层的分配电箱内。第三级: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前端的配电柜处。接地线应采用≥65mm2的多股或单股铜芯线且尽量短,一般应小于或等于0.5m。信号显示:检查器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按下信号显示器按钮,信号灯绿色为正常,红色为不正常;有警报信号发生器的避雷器,正常时无警报声。SPD的在线漏电流:用漏电流测试仪测试已安装的SPD漏电流、应否符合设计要求。使用的电涌保护器应在吉林省防雷办备案并具有相应的检测报告。2.8等电位分类技术要求和指标天面、广告、冷却塔等电位联结:与避雷带焊接不少于两处(对角),材料采用圆钢≥φ8mm或扁钢4×40mm,厚度≥4mm。竖向金属管道:要求竖向金属管道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高层建筑每三层连接一次,设计安装必须预留接地。天面的其他导体:与避雷带可靠连接,并不少于两处。电梯接地:电梯导轨接地,每根不少于两处,高层建筑每三层连接一次,与柱内钢筋预留端子可靠焊接。室内金属管道(供热管道、雨漏管道、屏蔽管道、上、下水管道、燃气、消防等金属管道)和室内步行梯扶手(金属)应做等电位连接。高低压变压器接地:应就近与防雷地可靠连接,且不少于两处(可从最近处柱筋预留),地下供水管道接地:应与建筑物防雷接地可靠连接,且不少于两处。地下燃气管道与其它金属管道水平间距:地下燃气管道距离建筑物基础应≥0.7m,距离供水管应≥0.5m,距离排水管应≥10m,距离电缆应≥0.5m。燃气管道进出建筑物必须与防雷地连接,且不少于两处。低压配电重复接地:检查有否重复接地。a.架空线和电缆线在建筑物进出口处,均应重复接地。b.在低压TN系统中,架空线、路杆线和分支线终端PEN和PE线应重复接地。c.当采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金属管埋地进入建筑物时,电缆金属外皮或金属管两端应与防雷地连接。低压配电保护接地:检查PE干线是否接地;检查受电设备的外露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