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案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期:2019-2020第一学期年级:2017级专业:环境工程任课教师:杨春维《水污染控制工程》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案根据学校《关于进一步规范课程过程性考核的通知》的规定,树立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核心的考核观念,“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引导学生自我评估,培养学生自我监督、反思和调整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制定《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案如下:一、基本情况《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48,3学分、环境工程专业2015级。《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骨干课,通过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概念、原理、工艺、设计等的讲授,在融会先修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牢固掌握本门课程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针对污水的水质水量状况,确定适宜的工艺处置流程、设计处理构筑物、选取水处理设备、拥有水处理工程专业知识。其主要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掌握不同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从工程实际的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能为将来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考核目标通过水污染控制工程学习,学生应做到:(1)了解水污染治理现行工艺技术原理及其发展规律、方向;(2)掌握城市、工业污废水处理工艺的设计;(3)掌握物理处理(一级处理)技术方法、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二级处理)技术方法、污水的深度处理(三级处理)技术方法、回用水处理技术方法、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法、工业废水处理原则与方法等。(4)掌握污水处理厂/站设计要求、步骤、方法,具备初步设计能力;(5)了解新型水污染控制技术类型、反应原理以及工艺设计方法。三、考核内容第一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污水水质(物理指标、化学指标)2.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3.污水出路(排放水体及其限制、污水回用)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1.格栅与筛网(格栅的作用、格栅的设计与计算)2.沉淀的基础理论(概念、沉淀的类型、自由沉淀及其理论基础、沉淀池的工作原理)3.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曝气式沉砂池)4.沉淀池(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理及参数、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斜流式沉淀池)5.隔油和破乳(含油废水的来源、油的状态及含油废水对环境的危害、隔油池乳化油及破乳方法)6.浮上法(浮上法的类型、加压溶气浮上法的基本原理、压力溶气浮上法系统的组成及设计)第三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1.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2.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微生物的生长环境)3.反应速度和反应级数4.米歇罗斯----门坦方程式5.莫诺特方程式6.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基本数学模式第四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1.基本概念(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2.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池(气体传递原理、曝气设备、曝气池池型、曝气设备的性能测试)3.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4.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5.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6.二次沉淀池第五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生物膜法1.生物滤池(构造、流程、机理、设计计算、运行及其经验)2.生物转盘(构造、设计计算、进展和应用)3.生物接触氧化法(概述、构造、设计计算)4.生物流化床(流态化原理、类型、优缺点、生物流化床的进展)第六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1.稳定塘(概述、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稳定塘系统的工艺流程)2.污水土地处理(概述、净化机理、工艺选择和工艺参数)第七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2.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化粪池、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分段厌氧处理法)3.厌氧生物处理法的设计(流程和设备的选择、厌氧反应器的设计、消化池的热量计算)4.厌氧和好氧技术的联合运用第八章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1.化学混凝法(混凝原理、混凝剂和助凝剂、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化学混凝的设备)2.中和法3.化学沉淀法4.氧化还原法5.吸附法(吸附原理、影响吸附因素、吸附剂、吸附工艺和设备、吸附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6.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树脂的选用、离子交换的工艺和设备、离子交换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7.萃取法(萃取剂、萃取过程、设备、萃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8.膜析法(渗析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超过滤法)第九章污水回用1.回用途径2.回用水水质标准3.污水回用系统4.回用处理技术方法5.污水回用安全措施第十章污泥的处理和处置1.污泥的来源、性质和数量2.污泥的处置及其前处理3.污泥浓缩(沉降法、气浮浓缩法、离心浓缩法)4.污泥的稳定(污泥厌氧消化法的发展和分类、影响污泥消化的主要因素、消化池的构造、消化池的设计计算、沼气的收集和利用)5.污泥的调理(概述、污泥脱水性能的评价指标、加药调理法)6.污泥脱水(概述、污泥的自然干化、污泥的季节脱水机器设备)7.污泥的干燥与焚化(概述、污泥的干燥与焚化设备、各种污泥干燥气和焚化炉的选择)8.污泥的管道输送教学重点:1.污泥的来源、性质和数量2.污泥的处置及其前处理3.污泥浓缩4.污泥的稳定5.污泥的调理6.污泥脱水7.污泥的干燥与焚化第十一章污水处理厂设计1.污水厂的地址选择2.厂、站处理方法和流程的选择3.污水厂的平面布置4.污水厂的高程布置四、考核方式及标准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作业、课堂提问、阶段考试、调研报告、论文撰写等考核方式进行。结合课程考核方式制定科学合理、公平统一的考核要求与评分标准。1.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考核要求与评分标准期中考试一次(10分),期末考试一次(50分),依据《水污染控制工程》题库中的评分标准进行。2.平时性考核、课堂参与度考核要求与评分标准结构类型项目考核内容形式评分标准(10分)平时过程考核(5分)出勤(2.5分)每节课检查按时到堂情况:全勤、迟到、早退、旷课点名全勤2.5分。学生无故旷课一次扣1分,累计3次取消本课程考试资格。无故迟到或早退1次扣0.5分,扣完为止。平时作业(2.5分)10次作业作业质量和完成程度加分扣分按照规定日期完成并提交10次作业,单次作业以0.25分为满分,以10次作业的平均成绩为准。迟交或缺交1次扣0.25分,抄袭作业1次扣0.25分。课后自主学习和参与度(5分)每节课(1)课堂互动性(3分)加分扣分加分项目:正确回答问题一次加0.5分,主动回答问题一次加0.5分,在课堂上能起积极引导作用加0.5分。扣分项目: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一次扣0.5分。课堂上提问拒答者一次扣0.5分,课堂上睡觉一次扣0.5分;上课不带书发现一次扣0.5分。(2)APP辅助教学软件学习与参与度(2分)加分扣分加分项目:积极参与APP教学辅助软件活动,根据APP积分排名,前30%为2分,后10%为1分,其余为1.5分。扣分项目:影响APP软件教学秩序的行为一次扣1分。提问拒答者一次扣0.5分;不下载APP,不登陆APP扣2分。3.阶段性考核要求与评分标准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平时要求等级评分标准(10分)将学生平均分为若干个小组。结合课程所讲内容,查阅目前国内外水污染及其治理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小组合作总结汇总相关知识点,并制作海报展示,同时小组间提问并打分。同时小组内部根据成员贡献进行排序。小组得分以教师评分和组间打分为依据,根据个人贡献程度酌情增加(小组排名第一这增加0.5-1分)和降低(小组排名末位这降低0.5-1分)分数。优秀(9-10分)按时提交海报,海报内容完整、标准引用准确;内容符合课程内容范围要求,表现出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海报设计美观,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及各项课堂活动,能按时、高质完成报告,能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深入讨论。良好(8-9分)按时提交小组海报,内容较完整、标准引用准确;符合课程内容范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海报设计较美观,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能比较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及各项课堂活动,能按时、按要求完成报告,能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中等(7-8分)按时提交小组海报,内容较完整、标准引用较准确;符合课程内容范围要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一般;小组海报设计一般,结构一般,条理较清楚。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及各项课堂活动,能按时、按要求完成报告,能与受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及格(6-7分)能够提交小组海报,内容不完整、标准引用较准确;基本符合课程内容范围要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有所欠缺;小组海报设计一般。参与小组讨论及各项课堂活动,基本上能完成报告,能与教师、同学进行简单讨论不及格(6分以下)未按规定参与小组讨论或抄袭明显;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小组海报;理论分析有原则性错误,或结论不正确。(符合其中任一项即为不及格)未参加小组讨论、课堂不活跃。4.专题讨论考核要求与评分标准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平时要求等级评分标准(20分)将学生平均分为若干个小组。结合课程所讲内容设置讨论主题,进行调研和查阅资料,将讨论报告等相关资料上交,并将研究成果做成PPT进行汇报,由其他组成员对汇报内容进行讨论。优秀(18-20分)按时提交小组讨论报告,报告内容完整、标准引用准确;内容符合课程内容范围要求,表现出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报告设计美观,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及各项课堂活动,能按时、高质完成报告,能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深入讨论。良好(16-18分)按时提交小组讨论报告,报告内容较完整、标准引用准确;符合课程内容范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报告设计较美观,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能比较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及各项课堂活动,能按时、按要求完成报告,能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中等(14-16分)按时提交小组讨论报告,报告内容较完整、标准引用较准确;符合课程内容范围要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一般;报告设计一般,结构一般,条理较清楚。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及各项课堂活动,能按时、按要求完成报告,能与受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及格(12-14分)能够提交小组讨论报告,报告内容不完整、标准引用较准确;基本符合课程内容范围要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有所欠缺;报告设计一般。参与小组讨论及各项课堂活动,基本上能完成报告,能与教师、同学进行简单讨论不及格(12分以下)未按规定参与小组讨论或抄袭明显;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告;理论分析有原则性错误,或结论不正确。(符合其中任一项即为不及格)未参加小组讨论、课堂不活跃。五、成绩构成以百分制计算,其中,平时过程考核5%,课后自主学习和参与度5%,阶段性考核10%,期中考试10%,专题讨论20%,期末考试50%。六、考核时间:可根据课程教学任务合理安排考核进度。考核方式考核时间平时过程考核全学期(随堂考核)课后自主学习和参与度全学期(随堂考核)阶段性考核第5周期中考试第12周专题讨论第14周期末考试第19周七、过程材料每种考核方式要有相应的过程性材料一并作为佐证存档,可采取纸质、电子、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平时及课堂参与度:点名册、作业记录、课堂表现记录等;专题讨论:纸质报告、讨论照片、影像资料等;阶段性考核:纸质海报、照片、影像资料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试卷;设计训练:设计任务书等资料、完整的设计说明书、影像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