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听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仔细听-------这首歌的歌名是?(提示:三个字)月亮船新课导入古往今来,月亮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意象之一,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大家想一想,你能举出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含有“月”的诗句吗?古代诗词中含有“月”的诗句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唐·张九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今后你们还会学到很多有关“月”或其他意象的诗句,要注意积累。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同学习苏轼的一篇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他是怎样描绘月下美景的?(宋)苏轼你对苏轼了解多少呢?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呢?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代著名文学家,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文----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词----苏辛:(豪放派)苏轼,辛弃疾诗----苏黄:苏轼,黄庭坚;书画----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才华横溢的苏轼作者的朋友,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张怀民承天寺塔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俗称“西塔”,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塔通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性命。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课文创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苏轼被贬黄州•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苏轼东山再起•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苏轼于是选择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为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味1、注意字音、停顿。2、把握技巧,体会韵味。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qǐn)(zǎo)(xìnɡ)(suì)解释加点字•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门高兴地样子考虑、想到……的人于是共同、一起散步形容水的澄澈均为水生植物交错纵横原来只是罢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月光照进门窗(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松柏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分析鉴赏思考: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文中哪句话是描写月景的?这月景有何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绘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景特点: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试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记承天寺夜游议论---月色入户,夜游赏月闲记叙---描写--月如积水,竹柏如藻、荇情景交融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孤独无聊,借月排遣“月色人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看,似乎是说自己与怀民因遭贬斥,无所事事,故多闲暇,才会有这闲情逸致来夜赏明月;实际上它是对碌碌人生的否定和庸庸官场的鄙视,也是对宦海浮沉的解脱和受诬遭贬的排遣。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面对挫折的豁达都包含其中。5、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闲人”表面上是嘲讽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其实“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但是一贬再贬,流落黄州,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记承天寺夜游欣然起行庭下月色心境:时间:10月12日地点:承天寺缘由:月色入户同游者:张怀民影如积水、藻、荇闲(叙述)(描写)(议论)情景交融小结:小结: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豁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1.苏轼承天寺夜游的原因是()A.解衣欲睡B.月色入户C.无与为乐D.怀民亦未寝B课内练习3.“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①这个句子描写的对象是:()A.庭院B.月光②“水中藻、荇交横”是指:()A.积水空明B.竹柏影③这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④翻译这个句子:(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和荇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柏在月光下的影子啊。BBA苏轼与张怀民步于中庭会有怎样的语言对白?他们会谈生世遭遇,抒理想抱负,叹壮志难酬,还是赏无限风光?实践创新身临其境怀民兄呀……我说子瞻兄……拓展延伸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月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