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模块《华北旅游区》教学设计说明一、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掌握华北旅游区的旅游景观以及旅游资源特征,并能根据主题构思,设计出符合新颖合理为主题要求的旅游线路并能编写创作导游词,能在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进行巧妙的搭配组合;能力与情感:2.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将其用于自己的专业中;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同时,通过主题教学实施,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对涉及主题的相关人文学科、旅游内涵有所了解,从而培养其专业热爱之情。素养与价值:3.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对涉及主题的相关人文学科、旅游内涵有所了解,从而培养其专业热爱之情。同时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华北旅游区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物古迹荟萃,自然山水奇特,使人们旅游向往之地,也是旅游专业学生必学的一课。本学习领域通过对华北旅游区地旅游资源景观特征及环境学习,了解主题华北旅游区的地理环境与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掌握华北旅游区重点旅游城市与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和特点,并能根据不同的意境,设计相应主题的导游线路并编写导游词。本次说课选取了本学习领域的子题10.1华北旅游区概况、子题10.2北京市、子题10.3天津市、子题10.4河北省、子题10.5山东省、子题10.6河南省、子题10.7山西省,子题10.8陕西省,以行政分区为线索,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分划归纳,实现了大胆的创新和整合,使内容设计更加完整生动有趣。并且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实现知识与技能间的迁移和提升。———具体课时分配:《10.1华北旅游区概况》2课时《子10.2北京市》2课时《10.3天津市》2课时《10.4河北省》2课时《10.5山东省》2课时《10.6河南省》2课时《10.7山西省》2课时《10.8陕西省》2课时三、教学策略1.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船点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2.启发诱导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其不同的特点,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不同主题旅游景观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主题的意境,整体把握旅游区域的脉络。在此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联想空间里得到熏陶与教育。3.交互合作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相互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皆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课堂教学既是师生双边心理互动的过程,又是学生与周边环境(教材、教具、同学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4.激励创新教学策略:课堂由“自主学习→互助探究→展示交流→多元评价→能力生成”五环节构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融合为主要形式,尝试将欣赏和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看、思、议、记、做,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富有创意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扬,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四、资源开发1.华北旅游区课程资源华北旅游区课程资源包括课程内部资源(课程标准、教材、视屏资料)、课程相关资源(相关文献、学科、网络平台)、人力资源(学生、教师、家长)、物资资源(教学环境、设备)在船点课程中,充分开发与运用其资源,并有机的整合和生成,会使教学丰富而精彩。2.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整合是指教学系统内的课程资源与各类资源的有机融合,整合人力资源,整合文化资源,整合相关资源,使各种资源相应的发挥作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一节课中不能各类资源大拼凑,五花八门大聚会;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做到以课程标准、教材为准,发挥师生资源作用,有效开发活动资源,充分挖掘地域资源,使每一节课都彰显成效。五、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讨论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仿真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中国旅游地理》模块《华北旅游区》——第一节《概述》教案一、教案背景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授课班级12级旅游班教材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次第2版主编陈锡畴王雁授课章节(单元)10.1华北旅游区——概述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华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2、了解华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二)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资料检索、整理等方法自主学习,学会团队分工和协作,编写导游词进行课堂讲解;2、能正确理解华北旅游资源的特征的基础上,能在以后的旅游服务过程中熟练运用华北旅游的旅游知识。(三)情感目标:1、通过华北旅游区概述的学习过程,形成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2、培养欣赏区域美景,热爱祖国河山、热爱旅游事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华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华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归纳法教具准备教学用PPT课件、课程评价表———二、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观看华北旅游区旅游宣传片,介绍华北旅游区著名历史旅游古迹。学生思考华北旅游区有哪些特色旅游资源。通过此情景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有利于快速有效的进入课堂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华北旅游区地图1、华北旅游区(1)、本区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旅游资源丰富。(2)、本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名胜古迹众多。二、旅游地理环境1、地貌旅游资源:山地——冀北山地、太行山、陕南山地。高原——秦晋高原平原——关中平原、华北平原丘陵——山东丘陵(1)冀北山地:总称燕山,包括燕山山脉和辽西一带的山地,在华北平原北部。代表景点:雾灵山,海拔2116米。山海关,是燕山山地和渤海间的隘口。(2)太行山:位置,晋、豫、冀三省交界。走向,东北——西南走向。(3)秦晋高原:组成,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4)关中平原:成因,渭河和泾河冲积而成。位置示意图:(如下)同学们带着问题——“为什么说本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众多的古迹都有哪些?来学习本段内容。1、复习回答问题——我国有哪些地貌类型。2、在地图上分别找出本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以及涉及的代表名山所在的位置。获取知识:1、华北旅游区的地貌旅游资源和代表旅游景点以及所在位置2、华北旅游区域水体旅游资源以及代表旅游资源3、总结华北旅游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的特征,并利用这一特征合理安排游客的旅游活动。———(5)陕南山地:组成,秦巴山地(秦岭、大巴山)代表名山,太白山、华山(6)华北平原:涉及到的省市(京、津、冀、鲁、豫)经过的河流:黄河、海河(7)山东丘陵:海拔,200——500米代表名山:泰山,主峰—玉皇顶(1545米)2、水体旅游资源四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代表景观:壶口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水库资源:密云水库、官厅水库3、气候旅游资源中纬度暖温带气候区,特点: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二、旅游资源特征:1、地貌形态复杂,名胜景点众多。(1)山地丘陵分布广泛五岳名山—泰山、华山、嵩山、恒山佛教名山—五台山(2)湖泊众多河北的白洋淀、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北海公园(3)海滨风光、瀑布景观青岛海滨风光、北戴河避暑胜地、黄河壶口瀑布同学根据地图查找出华北平原涉及到省、市再次复习黄河流经的省份,并在地图上快速的标注。回顾我国四大瀑布有哪些。通过以上内容学习,学生思考并总结本区旅游资源特征。回顾五岳名山、佛教名山学生列举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到本区的其他湖泊旅游资源能力提高:能力提高:根据华北旅游区域内的地貌特征设计一条或多条合理的华北旅游区旅游线路并能有效推广,例如华北名山之旅、者华北华夏文明寻根游、华北海滨休闲游等。关中平原黄土高原潼关宝鸡秦岭———2、人文荟萃、文物古迹引人入胜(1)人类遗址北京山顶洞人遗址、西安半坡遗址、河南仰韶遗址、山东龙山文化遗址(2)皇家建筑、宗教建筑、伟大工程北京故宫、长城、明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少林寺、西安兵马俑(3)文化艺术北京京剧、山东快书、陕西秦腔、河南豫剧(4)明间工艺品玉雕、唐三彩、景泰蓝、风筝3、大陆性季风气候典型、旅游淡旺季明显区分是新石器时代还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学生表演列举出来的文化艺术学生展示收集来精美的工艺品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一旅游气候特征合理的安排游客的旅游活动———师生互动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理解并总结华北旅游区旅游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特征基本知识点,教师观察引导学生的总结本节知识点,适时拓展本区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本章节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知识的热情。★板书设计华北旅游区——概述1、华北旅游区地理位置;2、旅游地理环境。4、旅游资源特征。★课堂小结师生互动今天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注意点?1、回忆并记忆华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2、回顾华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特征;★拓展应用(作业)1、华北旅游区的水体旅游资源有哪些?2、根据华北旅游区地形复杂,名胜景点众多,分别列举华北旅游区的名山旅游资源以及估计旅游资源。★教学反思本节课尝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演练互动,让师生成为朋友,通过与实际生活中收音机的联系,师生共同努力完成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的达成。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华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界限区分不够明显,学生收集的本章节的课外知识比较有限。改进之处:要进一步加深对华北旅游资源特征的拓展讲解,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收集总结本区甚至各区的旅游资源,在课堂里有效运用,更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利用。———《中国旅游地理》模块《华北旅游区》——第二节《北京市》教案一、教案背景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授课班级12级旅游班教材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次第2版主编陈锡畴王雁授课章节(单元)10.2华北旅游区——北京市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北京的概况2、掌握北京主要的旅游景点(二)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示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运用旅游专业基本知识能力。;2、能正确理解华北旅游资源的特征的基础上,能在以后的旅游服务过程中熟练运用北京市的旅游知识。(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北京市的学习,形成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2、通过对北京市的学习,培养欣赏美景,热爱旅游事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使命感。教学重点掌握北京的主要旅游景点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掌握北京的地位、位置、气候、历史、特点教学方法教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重点讲解。学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归纳法教具准备教学用PPT课件、随堂小练习———二、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观看《祖国的花朵》片头歌曲MV《让我们荡起双桨》,由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激起了我们无限的童年回忆,进而导出MV拍摄地——北海公园以及颐和园。学生思考如此美妙的如画风景是不是似曾相识,猜想是我们美丽大好河山的哪里迷人风景。通过此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了解北京市的欲望,有利于烘托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