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保育概述学习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树立明确的健康观,逐步形成保育新理念。方法能力目标:初步具备保教结合的能力和意识。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保育及保教结合的含义2、认识保育工作的作用、责任和特点3、掌握幼儿保育的内容和保育员专业化的条件学习导引: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来看,幼儿园的保育不是单纯、被动的生活护理,而是更强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科学、规范地开展保育工作,保障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我们只有先树立科学的保育观,了解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特点与内容,才能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保育工作,从而提高幼儿园整体保教质量,真正实现保教并重的目标。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深入,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受现代健康观的影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保育工作。一、保育的含义“保育”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就包含着保健和教育两方面,保育是保健和教育的结合体。1、传统的保育传统的保育通常指卫生保健。“卫生”与“保健”意义基本相同,目的都是促进人的健康。“卫生”即“维护生命”或“保护身体”,也指“维护生命或保护身体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和增进健康所采取的一切措施;“保健”即保护健康,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对个人和集体采取的防治结合的综合性措施。2、教育中包含保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2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由这一复杂定义可知,教育活动中也包含着保育的内容,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既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3、保育内涵的扩展现代医学认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所以,现代保育的内涵也就随之而扩展,由传统的卫生保健扩展到关注幼儿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关注他们的身体保健,而且要关注他们的情绪与行为保健,关注他们的身心需求和个性培养,不仅要关注个体的躯体疾病防治而且要关注群体幼儿的健康促进和全面发展。保育内容的扩展也反映着当代幼儿身心保健需求的变化。许多调查表明,当代幼儿躯体疾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下降,而心理行为问题则日趋增多,孩子们面临的心理社会性应激源大大多于躯体性应激源,如父母的溺爱或惩罚、成人过高的期望、不良的同伴师生交往、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体的潜移默化、社会风气和榜样示范的影响……面对这些应激源单单靠打针吃药、吃好睡好不能奏效,必须实施综合性的保育措施。在身体保育方面,要继续搞好幼儿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防治和健康促进,提供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安全护理;在心理保育方面,注重情感保育过程,培养幼儿有良好的情绪和健全的个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社会保育方面,改善幼儿的生活环境条件,提高他们探索环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进友好的人际交往。4、保育的概念幼儿保育是成人(家长或保教人员)为0~6岁儿童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并给予精心照顾和培养,以帮助幼小儿童获得良好的发育,逐渐增进其独立生活能力。保育包括对婴幼儿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保护和培养。5、保育员保育员是指在托幼园所、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他保育机构中,辅助教师负责婴幼儿保健、养育和协助教师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人员。3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1、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原则《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三条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将保育和教育的目标合二为一,也就是说:保教结合是一个整体概念,“保”和“教”是幼儿园教育整体的不同方面,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保育主要是为学前儿童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他们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教育则重在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态度,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情感、能力,引导他们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等。这两方面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的全部内容。其次,保育和教育工作相互结合、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不可分割。教育中包含了保育的成分,保育中也渗透着教育的内容。而且,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保育和教育不是分别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统一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在同一教育过程中实现的。幼儿园保育工作是无法孤立开展的,只有与教育工作的相互渗透才能完成。现代幼儿教育给保育赋予了积极含义:注重激发幼儿的自主性,教育幼儿使其增强生活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树立安全意识,发挥保育的教育作用。保中有教适合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的特点,使教育更接近幼儿生活实际,因而更富有成效。有的保育员在护理学前儿童生活时,忽视随机地、有意识地实施教育,结果,无意识地影响了学前儿童的发展:这可能助长了他们的依赖思想,也使他们失去了自信,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实践机会,也可能在无形中剥夺学前儿童发展自己的权利。2、保教结合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幼儿园里,保育和教育工作,往往由于工作主管人员分属不同,容易互相脱节;长期以来幼儿园保育的地位常常低于教育,许多教师认为保育是保育员的事情,而保育员则往往比教师要低一个档次,在实际工作中“重教轻保”,只关注课程教学和教材教法,忽略了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保健,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发展。4根据健康新概念的诠释,幼儿园工作在教育的同时,即要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又要保证其心理健康,这就要求保育与教育真正地结合在一起,保育和教育相结合,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缺少又不可分割的条件。目前,有许多幼儿园把作息时间排的满满的,使幼儿的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及潜在的能力受到了阻碍,《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一日生活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具体的讲,就是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应与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内容相结合,生活护理、生活习惯培养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的作用,保育员和教师合二为一。这也是幼儿教育区别于其他形式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三、幼儿保育工作的重要性(一)、世界范围内普遍重视幼儿保育工作接受保育和教育是儿童的权利,2l世纪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多次举办幼儿保育和教育相关会议,呼吁世界各国重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2000年4月,《达喀尔行动纲领》要求世界各国政府为0~8岁儿童的保育和教育提供通盘计划,关注幼儿的各种需要,包括幼儿的健康、营养以及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2006年10月26日,《全民教育全球监控报告(2007年)一一增强基础:幼儿保育和教育》为加强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实现全民教育中的幼儿保育和教育目标提出了指引;2010年9月,联合目教科文组织在莫斯科市举办了首届世界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大会,呼吁各国政府加大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投入。我国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近年来,制定了儿童和青少年相关的保护条例和政策。通过保健使儿童达到较高的健康水平,是我国长久以来十分重要的一项社会性目标。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学前教育放在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呼吁社会各类早教机构要努力提高幼儿早期保育和教育的质量.并要求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加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质量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0-6岁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由此可见,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和速度,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二)、从幼儿个体的发展来说,需要重视保育工作51.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要精心做好保育工作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幼儿年龄小,不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抵抗传染病的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必须以精心的保育为基础。幼儿园保育员能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护理,能为幼儿创设整洁干净的活动环境,能为幼儿提供清新、舒适的进餐、睡眠环境等,使幼儿的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2.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成人必须对他们细心呵护幼儿对教师或者保育员的依恋和依赖能促使他们对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产生归属感,而教师和保育员对幼儿的宽容、亲近、友好能让幼儿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幼儿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因此,保育员要用亲切的态度、细心的呵护、温暖的怀抱以及精心的生活照料,为幼儿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3.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话需要保教结合幼儿离开一切都由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包办的家,来到吃喝拉撤睡都需要自理的集体生活中,需要慢慢地过渡与学习,这需要一个过程。幼儿园要顺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帮助幼儿成长。所以,幼儿园的保教结合既是必要,也是必需。4、幼儿的全面成长及为幼儿家长服务需要重视保育细致的保育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比如给予幼儿足够的身体营养、隔绝传染病的侵入等,避免家长对入园后的孩子牵挂与担心,还能切实地把幼儿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终身受益。所以,幼儿园保育的地位是不容忽视和小觑的。案例◆保育工作需要高度敏感性和专业性作为一名有15年带班经验的一线“老教师”,保育工作在我眼中尤为重要:因为只有保育工作做得好,孩子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下面的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意识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时时具有保育意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多么重要!记得一天午餐后,几个孩子围在我身边要我讲故事,宇彤马上找了个最接近我的位置津津有味听起故事来。当我正在讲故事时,突然一声非常微弱的“嗯”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停下来环顾了一下,孩子们的表情都很正常,在用期待的目光等待我继续讲故事。我又开始讲起来,当讲到一个小高潮时,又一声极其微弱的“嗯”声从身边的孩子中传出,我不动声色地边讲边看,所有的孩子似乎都没有异常,这时,又一声极其微弱的“嗯”声传入我的耳朵,是宇彤!我确定是宇彤,于是我笑着问他:“孩子,你鼻子不舒服吗?”宇彤摇摇头,一脸茫然。显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发出了声音!我马上警觉起来,随后我总会多关注一下宇彤的行为。第二天英语课上.我发现以前很积极参与互动的宇彤,好几次都出现6走神的情况,而且还开始出现消失已久的“吃手”行为。在我的印象中,这些症状好像属于一种“神经性多动症”的疾病。中午时我马上召开班会,和班里的老师们沟通我发现的情况,老师们也说了一些近期看到的关于他的异常行为(如吃手、短暂走神、舔袖子等).引起了全班教师的高度重视。但由于我们只是猜测,因此还不能直接与家长沟通.否则会引起家长不必要的焦虑,不仅对改善孩子情况没有帮助,反而会让本就很敏感的宇彤产生抵触情绪。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开始到处查阅资料,终于在《当代家庭教育报》上发现了一篇关于“神经性多动症”的文章,里面详细介绍了患病幼儿的行为特征与反应,宇彤的行为在文章中全部被提及!于是.我们单独约谈了宇彤妈妈,把孩子近期的情况与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呈现给她.并建议她及早带孩子就诊治疗。宇彤妈妈看过报纸,对教师的判断也非常认可.并于第二天就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从医院回来,宇彤妈妈拉着我们的手,红着眼睛说:“老师,太谢谢你们了!孩子在医生身旁等待就诊时,发出了一声‘嗯’.医生就直接诊断为‘轻度神经抽搐症’。幸亏发现早,要是再晚一个月.就不能用药物与行为干预治疗了,会形成终身性抽搐症!老师我感谢你们!谢谢你们!”后来,经过半年的持续治疗,宇彤恢复了正常。因为这件事.宇彤家长对我们班教师的细心关注、敏锐洞察给予了非常大的肯定,更充满了感激之情。寒来暑往,转眼15个春秋过去了。还记得从幼专毕业刚参加工作时,幼儿园领导安排我做保育员,我当时心里非常不高兴.因为我的同学全是带班教师,为什么我却要从保育员做起呢?带着不甘,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保育员工作。然而正是从那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