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句子总是运用在特定的语境里,应该只有一个意思,如果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使读者误解,这种语病就称歧义。例:那个刚来的人谁也瞧不起。第一种理解:那个刚来的人,他瞧不起别人。第二种理解:(我们)谁也瞧不起那个刚来的人。造成歧义的原因因多义词、多音词、组合层次不同、结构关系不同、多层定语等原因造成词语有不同的理解,句意不明,这就是歧义现象。1.多义词造成歧义。例: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2.由多音词引起的歧义。例:这个人好说话。“好”可读hǎo。,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也可以读hào,指“喜欢,爱好”。书面表达有歧义。3.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如: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4.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如: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5.“和”字连的前后部分界限不清例:小刚和小华的爸爸到学校来了。“爸爸”可指小刚的爸爸和小华的爸爸两个人,也可指一个人,即小刚和小华共同的爸爸,还可指小华一个人的爸爸。消除歧义的方法1.增加必要词语。比如:我看见你那年才六岁。可写成:我看见你的那一年,你才六岁,或写成:看见你的那一年,我才六岁。2.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比如:几个饭店的服务员。可改为“几家饭店的服务员”或“几名(位)饭店的服务员”。消除歧义的方法消除歧义的方法3.改变句子结构。比如: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练习1.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2.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3.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改为:山西部分地区和河南部分地区遭到水灾。改为:报社里的三个记者来这里采访。改为: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让我陪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