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知识点汇总1)----政府职能的含义1.含义: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2.包括几层意思行政职能:a.实施主体:政府机构b.主要内容: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c.实施手段:依法行政d.是完整统一的体系2)----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1.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政府职能:御外和安内。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御外、安内和建设公共设施3.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4.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正在转变3)----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政府职能:a.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b.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c.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d.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4)----政府的基本职能1.定义: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为政府的基本职能。2.内容:a.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b.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c.文化职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d.社会职能(其他的社会公共性的职能)5)----政府的层级职能1.含义:是按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划分的职能。2.政府层级职能包括:a.中央政府专有职能b.地方政府专有职能c.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的职能(如:社会治安、公共福利、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国土管理、民族事务、司法监察)注:目前,我国政府层级职能并没有在宪法或法律上明确规定。6)----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1.含义:是按照管理运行程序划分的职能。符合管理学中的“封闭性原则”2.可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7)----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1.社会环境的变迁(是转变的外因)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转变的内在动力)3.技术手段的创新(是转变的根本保障)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是转变的制约因素)8)----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9)----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关键是:政企分开10)----政府机构的含义广义: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狭义:国家行政机关11)----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注意区分政府机构与其它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含政府机构。2.政党组织3.群众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村委会、居委会4.事业单位(因为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责,因而不属于政府机构):如地震局、气象局12)----机构编制管理1.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管理机关: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设机构编制委员会。3.主要任务:a.职能管理:“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b.机构管理c.人员编制管理:即人员总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注: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域名(表明地理位置或管理范围)、矢名(表明管理内容)、格名(表明规格级别)。13)----职能优先原则主要有四层意思:1.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因职能而设机构)2.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3.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总体职能4.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14)----完整统一原则主要有三层意思:1.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2.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3.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15)----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的原则在实际运用中,要遵循以下几条规律:1.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层次成反比。2.管理幅度与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3.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4.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5.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注:管理幅度指管理的数额16)----权责一致原则有三层意思:1.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2.权责相称的制约机制3.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注:一般来讲,上级对下级的权力应负连带责任。17)----精简与效能的原则包括三层意思:1.机构设置要精简2.人员编制要精干3.办事程序要简化18)----依法设置的原则包括二层意思:1.政府机构设置程序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2.有关政府机构的各项规范要由法律法规来确定19)----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原因如下: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c.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d.减轻财政负担的需要e.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20)----政府机构改革的渐进式过渡与阶段性突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采取渐进式。1.1982年改革:a.提出干部的四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b.实行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宪法。2.1988年改革:a.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b.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的原则。3.1993年改革:a.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b.强调了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c.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4.1998年改革:仍是过渡性方案21)----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2.国务院的组织体制:(1)国务院组成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2)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3)领导体制:总理负责制(4)会议制度:国务院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总理办公会议制度。注: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3.国务院行政机构: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注:(1)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2)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首长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但可列席国务院全体会议。(3)国务院办事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a.省、地级市设秘书长。秘书长是领导职务。b.乡镇原则上不设工作部门。2.任期:省、市、县(区):五年乡镇:三年正副行政首长均由人大选举产生。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即省长、市长、镇长负责制。4.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与上级垂直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关系:a.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要由本级政府报请上级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b.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c.实行省级政府垂直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5.派出机构:其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但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并在管理效力上与派出它的政府或政府部门相同。34)----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1.按职权是由首长一人或者由委员数人行使,或者一部分职权由首长,一部分由委员数人行使分:首长制:委员制:混合制2.按上下级行政组织享有的职权大小分:集权制(权力集中在上级)分权制:均权制3.按机关业务性质及其管辖范围不同划分:层级制/职能制/并用制4.按处于同一层级的各政府行政机关的指挥监控权,集中或分散于上级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同而划分:完整制:集中于一人分离制:分属于多人35)----行政首长负责制1.时间:(1)1982年以前:我国行政领导体制一直是委员制.(2)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2.\首长\的范围:a.第一类:法定的首长:包括国务院总理、各委员会主任、部长、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镇长、乡长b.第二类:推定的首长:包括国务院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正职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领导+其他3.主要内容:a.向谁负责: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国务院负责,向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向本级政府负责b.负什么责:行政责任/政治责任/领导责任36)----行政领导职务及其非领导职务序列1.行政领导职务序列:(1)中央国家行政机关:8个等级,最低为副处。(2)地方:8个等级,最低为副科。(3)对应的级别有13个:国务院总理:一级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省部级正职:三至四/省部级副职:四至五/厅司级正职:五至七厅司级副职:六至八/县处级正职:七至十/县处级副职:八至十一乡科级正职:九至十二/乡科级副职:九至十三2.非领导职务序列:共8个: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37)----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共有四种:a.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聘任制注:(1)省人大常委会有权任命副省长,无权任命省长。(2)聘任制主要用于专业技术职务和基层行政职务,不适用于高层行政领导者38)----行政领导的职务升降1.行政领导职务升降的人员范围:有两类:a.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升降由同级人大和常委会决定。(其实是领导组成人员)b.非政府组成人员,其升降由行政系统自身决定。2.行政领导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a,文化程度:晋升科级正副职:高中、中专以上学历晋升副处-正司:大专以上学历晋升副部级:本科以上学历b.下一级任职年限:晋升科、处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处、司、部副职:三年以上注: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晋升与此相同39)----行政领导职务任免1.任免的主体: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2.权限:a.各级人大有权任命或决定各级政府组成人员、除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外的领导职务(如市政府的副局长)b.政府:任免其他公务员职务(包括非领导职务)3.行政领导兼职的规定:原则上实行一人一职。确因需要,只可兼任一职。但也有两个例外:a.常设机关领导职务担任非常设机关领导职务b.名义上兼职而实际上还是本职范围内的职责40)----转向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2.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3.\谋\与\断\相对分离4.\断\与\行\相对分离5.决策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41)----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的架构架构主要有:1.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重要任务是\断\。2.行政决策信息系统3.研究咨询系统4.审批控制系统注:我国具有综合性审批控制职能的组织系统有二:a.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b.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42)----行政决策过程过程如下:a.问题的确认b.问题进入决策议程c.决策规划的拟订d.决策合法化与采纳43)----行政执行及其层级、手段1.定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实施决策中心发出的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职务行为。2.层次:中央级/省级/县级/乡级3.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44)----行政执行的环节五个主要环节:a.行政执行计划、b.组织落实与人员配置c.行政执行中的指挥d.行政执行中的控制e.行政执行评估总结45)----行政协调的含义与作用1.定义:是指协商、调整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行政系统内部纵横向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分工合作、权责清晰,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2.作用:a.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增强行政系统的适应力、创新力。b.协调内部纵横向的关系,以增强行政系统的协作力、整合力。c.协调内外部、纵横向的人际关系,增强行政系统的凝聚力、驱动力。46)----行政协调的类型及其机制1.分类:a.以协调的主体及内容分:与外部环境的...、-内部纵横向的...--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的...b.以协调所解决的中心问题及其具有的性质分:(同上)c.以协调所涉及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手段分:高层、中层、基层;权责体制、规制协调;利益、心理协调;2.几种类型的行政协调及其机制:a.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机制主要有三种:行政反馈(首要机制)、职能调查、行政参与b.内部纵横向的:(1)纵向垂直府际关系:关键是解决好事权与财权、人事权与决策权的配置机制。(2)横向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