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复习资料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红楼梦》红楼概述: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使读者预感到封建制度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歌颂了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叛逆者,肯定了他们对婚姻自由的追求;表现了作者反抗封建制度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它突破了中国古典小说人物类型化的局限,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主要思想:1、反科举、民主进步的思想。2、婚姻自主,婚姻自由的思想。3、颂女说。4、平等友爱。5、理想国。1.人生悲剧:贾宝玉——无材可去补苍天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宝玉有“三大病,一是“恶劝”,二是“重情不重礼”,三是“有情极之毒”。探春——生逢末世无力补探春:“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作者在赞扬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同时,亦慨叹她“生于末世运偏消”。2.家庭悲剧: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贾府,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世,无可奈何地走向日暮途穷的“末世”,最后一败涂地,表演了一出“树倒猢狲散”的家庭悲剧。小说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为一条重要的副线,贯串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就贾府而言,辉煌繁荣、赫赫扬扬已历百载,至宝玉一代,却几乎只剩下一个空架子。小说第二回,作者借“旁观冷眼人”冷子兴之口称:“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脂批指出:“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小说详尽地反映了贾府之末世的各种弊端,揭示了它必然没落的深刻原因。3.悲剧氛围:•“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冷子兴和贾雨春的对话就提到荣国府,说贾府已经到了末世,“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惜春就说:“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可卿托梦:“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树倒猢狲散”,“盛筵必散”。•第一出戏《豪宴》:伏贾家之败,就是暗示着贾府的衰败。•第二出戏《乞巧》:伏元妃之死,这个戏是暗示元妃的死。•第三出戏《仙缘》:伏甄宝玉送玉,说里面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戏《离魂》:伏黛玉死,说里面隐隐地埋伏了黛玉的死。•另外22回,讲薛宝钗过生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贾宝玉伤心大哭了一场。•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红玉:“俗话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黛玉葬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第74回,抄检大观园,暗示后来的抄家了。•76回,林黛玉和史湘云联句:冷月葬花魂,4.王熙凤形象分析:(1)漂亮(2)狠毒:贾瑞之“风月宝鉴”“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尤二姐的死:“有冤难诉,惟天地可表”。我的希望就是你“进去和我一样同居同住,同分同例,同侍公婆,同谏丈夫。喜则同喜,悲则同悲;情似亲妹,和同骨肉。”“不但那起小人见了,自悔从前错认了我;就是二爷来家一见,他作丈夫之人,心中也未免暗悔。所以姐姐竟是我的大恩人,使我从前之名一洗无余了”。“你要是不愿意跟我去,我就愿意在这陪你,我愿意做你的妹妹每天伺候你梳头、洗脸,只求你在二爷的跟前替我说点好话,容我有一席之地安身,我死了也愿意。”(3)贪婪:“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恋人自杀了她也无所谓,该干什么干什么,她自己得了钱了。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梯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4)能干:脂粉须眉齐却步,惟有一个是能人“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这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十三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5)好强。(6)同时也有通情达理的时候,富有人情味。如同情香菱、探春、邢岫烟等。~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红楼梦》艺术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它善于刻画人物上。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480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有几十个,宝、黛、钗、王熙凤等都堪称是千古不朽的艺术典型。《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注意形象的真实与自然:•《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就借石头之口,激烈抨击了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写男子则“貌如潘安,才似子建”;写女子则“沉鱼落燕,闭月羞花”之类的陈腐俗套,他书中的人物,都按着生活的本真状态客观、如实地进行刻画,像鲁迅所说:“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比如,大观园里那么多美女,作家并不是把她们写得一无陋处:林黛玉体弱多病;薛宝钗微嫌肥胖;鸳鸯脸上偏有许多雀斑;史湘云“爱”“二”不分,是个咬舌子;香菱虽美,却既“呆”且“憨”……总之,没有一个完人。惟其如此,我们才觉得它们这些形象更真实。二.注意性格的复杂与发展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因而反映着“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性格世界,也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是矛盾复杂、对立统一的。《红楼梦》特别注意对人物进行多侧面描写,总是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刻画人物,写出性格的复杂性。其中最典型的是王熙凤。王熙凤在与每一个人物的联系,甚至与同一个人物的每次联系中,都在体现着他性格的一个侧面或者一个侧面的不同表现。协理宁国府,体现了她的杀伐果断;毒设相思局,体现了她的阴险凶狠;弄权铁槛寺,体现了她的贪赃枉法;计赚尤二姐,体现了她的口蜜腹剑;效戏彩斑衣,体现了她的善于逢迎。等等。三.注意个性的独特与鲜明《红楼梦》所写人物,多为年轻女性,相近的年龄,相同的环境,相似的身份、教养等等因素,给作家要写出鲜明、独特的性格提出了挑战。为此,作家常常利用以下手法:1.以相互对比区别个性。一是外在条件相同,内在性格相异的对比:比如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都是寄居贾府的贵族小姐,都美丽多才,但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不免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一个倾向理智,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一个执著于感情,具有诗人般的热烈和冲动;一个是以现实的利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一个是以感情的追求作为人生的目标。这样两个难以调和的性格在对比中,其独特性就异常鲜明地呈现了出来。再如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一个善良懦弱,一个泼辣好强,一个古板孤僻。尤二姐、尤三姐两姐妹,一个软弱可欺,一个刚烈不阿。袭人、晴雯同是丫头,一个奴性十足,一个野性未驯。还有一种虽然基本性格相近,但由于身份、教养不同,因而性格又有差异的对比:比如,黛玉和晴雯,都心高气傲,目光敏锐,口齿锋利,都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但由于身份和教养的不同,黛玉脆弱、忧郁,而晴雯刚强、泼辣。宝钗和袭人都“会做人”,但一个有小姐的自尊,一个有奴才的忍让。平儿和袭人都很柔顺,但一个柔中有善心,令人怜;一个柔中有媚骨,令人厌。史湘云与尤三姐都性格豪爽,但一个使人感到雅而可爱,一个使人感到烈而可敬。黛玉与妙玉都孤高自赏,但一个是傲世,使人感到热;一个是出世,使人感到冷。2.以环境描写衬托个性。比如林黛玉的潇湘馆,清幽凄冷,“有千百竿翠竹掩映”,“竿竿清欲滴,个个绿生凉”,“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令人不由想得起湘妃泪洒斑竹的古老神话,衬托了黛玉多愁善感、孤高忧郁的悲剧性格。薛宝钗住的蘅芜院,房外是“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房内是“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这种朴素淡雅的环境,与薛宝钗“藏愚守拙”、冷情寡欲的“冷美人”性格非常协调。其他像探春秋爽斋的疏阔、宝玉怡红院的富豪、李纨稻香村的素朴,妙玉栊翠庵的冷寂,都无不与人物性格相互映衬,成为其性格的象征和延伸。3.以人物诗词表现个性。《红楼梦》中的诗词韵文有两百多篇,数量之多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位居榜首。其中作者代人物拟作的诗词,大都富于个性特色,“各有各稿”,诗如其人,决不雷同。比如第70回,同是咏柳絮,黛玉《唐多令》云:“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满纸愁苦无奈,情调悲观低沉;而宝钗《临江仙》则云:“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凤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情调乐观开朗,一片雄心溢于言表。从每人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她们的性情来。再如第37回大观园结社咏海棠,宝、黛、钗、探春、湘云等五人各作七律一首,脂砚斋评论说:“一人是一人口气。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说明不同的才情、意趣会有不同的诗作;不同的诗作,体现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四.注意心理的冲突与震颤中国古代小说的心理描写一向比较薄弱,但《红楼梦》却是一个例外。由于曹雪芹特别用力在小说中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致近些年西方的百科全书介绍《红楼梦》时,竟称它是一部伟大的“心理小说”。1.《红楼梦》善于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生动地写出感情与理性的真实搏斗。如宝钗对宝玉挨打的心理活动描写。2.《红楼梦》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震颤。这特别表现在对热恋中的宝、黛玉心理的刻画。尽管宝黛痴心相爱,矢志不改,但他们却爱的那样痛苦,那样哀怨:欲得真心,却瞒起真心,以假意试探;结果求近之心,反成疏远之意;求爱之意,反成生怨之因。第19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第29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等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杰作。八、《红楼梦》的结构艺术一.总体特点1.多线交叉,网状平展首先,它贯穿全书的情节线索有两条:一是宝、黛、钗的爱情婚姻;二是贾府的盛极而衰。其次,还交织着许多各有起迄、自成系统的矛盾线索:如王熙凤从春风得意、大权在握到众叛亲离、托孤村媪;众丫头的矛盾纠葛和悲惨结局;众小姐的悲剧命运;尤三姐的爱情悲剧;贾雨村的宦海沉浮……等等。这些矛盾线索中的任何一条都不是抓住一件,一叙到底;而是时断时续,此隐彼现,交叉扭结,齐头并进。这种一件事情常被其他事情打断,若干事情纵横穿插的情形,酷似一张万象纷呈的生活巨网徐徐展开。比如第10—15回,中心事件是写秦可卿由生病到病死。但作者并没有将这个事件叙完之后,再接续其他事件,而是在这个事件叙述过程中又穿插着对其他事件的叙述。第10回从尤氏那里传出秦可卿生病的消息,回末写了秦可卿服药,正不知“病势如何,下回分解”,而第11回开头却是“话说是日贾敬的寿辰”,中止了秦可卿生病事件的叙述,插写了半回“宁府排家宴”。王熙凤去赴宴,看戏前去瞧秦可卿,叙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