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非生物》第一课时教案浙教版七上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学会使用放大镜,能设计并做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生物,学习做生物实验简单的记录方法。2、知识与技能(1)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及各结构的作用。(2)掌握蜗牛的几种感觉,以及蜗牛作为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能作出的反应。(3)了解蜗牛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准备教具:蜗牛、课件学具:蜗牛、烧杯、玻璃板、放大镜、食醋、30%蔗糖溶液、铅笔、滴管(共25组)三、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第一课时是生物入门的第一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观察蜗牛,我觉得这样安排内容有两个好处,第一点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觉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点是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觉得实验中合作的重要性。2.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具有使用放大镜的技能,对蜗牛已有一定的观察经验(小学科学中有蜗牛的相关内容),但是不够系统,观察也仅局限于表面。所以在教学中我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系统性的深化。3.教学策略:我在教学中就提前安排学生去捕捉蜗牛,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哪里能找到蜗牛。还有我把这节内容放到实验室去上,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观察蜗牛,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只要你有探究的欲望,人人都可以走进实验室,做个小小科学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让学生来唱这首歌。问学生这首歌的主角是谁,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蜗牛,背着重重的壳,爬都很慢。轻松的音乐引入课题。新课那今天我们就要来进一步了解蜗牛,大家把我们的客人请出来好吗?学生把抓到的蜗牛拿出来。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找蜗牛,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一、蜗牛的生活习性首先要表扬我们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把蜗牛抓到了。请学生谈一谈都在哪里找到蜗牛的?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你们喂蜗牛吃什么?学生回答:草丛中,菜地里。这些地方很阴暗潮湿。我们给它吃菜叶。板书:1.蜗牛的生活习性:喜阴暗潮湿,食物:植物的茎叶等。二、观察蜗牛为了更清楚的观察蜗牛,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放大镜,对放大镜你了解多少?它有什么作用?学生观察放大镜学生回答:放大镜是玻璃做的,中间比周围要厚,作用是放大被观察的物体。请学生上台演示放大镜的使用。等待学生观察。学生拿着放大镜上台演示,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来讲放大镜的特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板书:1.放大镜的使用:靠近被观察物体,适当远离物或镜的距离直到看到最大最清晰的像为止。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使用放大镜时会东看看,西看看,等会观察蜗牛时可不能这样,观察生物,我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边讲边演示2.观察蜗牛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布置观察任务(观察蜗牛的身体的各部分组成),两个学生一组,确定实验记录人、发言人。老师走到学生中去,提醒学生观察蜗牛的口可以把玻璃板翻过来看。还有要珍惜蜗牛的生命。板书:蜗牛的形态结构学生实验,两人一组观察蜗牛的壳、触角、口、眼、足学生完成课本上蜗牛身体各部分组成。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建立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播放PPT7,请学生汇报结果3min后,学生汇报结果1-壳,2-眼,3-两对触角,4-口,5-足知道了蜗牛的形态结构,自然引入到蜗牛身体各结构的作用。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猜想蜗牛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从而引出下一个要探究的内容——蜗牛有哪几种感觉。播放PPT8学生讨论(3min后)汇报:壳有保护作用;足是运动器官;眼用来看的,可能有视觉。触角感知周围的,可能使它触觉。口是用来摄取食物的,可能有味觉。12345要弄清楚蜗牛到底有哪几种感觉,下面我们就自己通过实验来探究。播放PPT9:合作探究蜗牛有哪几种感觉?1.探究蜗牛的视觉(学生先自己设计方案,比较课本上的方案,比较学生方案的不足,课本上这样设计的原因:为什么要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为什么要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在阴影中?)学生讨论,回答。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实验方案确定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播放PPT10,按照探究任务单上的要求探究蜗牛的是否具有视觉?宣布实验开始。老师巡视各组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按照老师的探究任务单观察并记录现象。老师统计全班14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果学生实验时出现不同的结果,蜗牛并没有向暗处爬行。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是人云亦云,还是重新实验或多次实验。(3min后)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告诉学生,很多时候科学实验存在偶然性,要尊重实验结果,一旦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要分析问题的原因,或者进行多次实验来较小误差。有了前面探究的经验,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的一些器材,每一小组选择两个实验继续探究蜗牛的感觉。(时间允许可以都做)。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做蜗学生实验(15min后)请同学按照任务单汇报自己组的探究结果。牛的触觉实验时要注意轻触,做听力要注意0.5米处击掌,做嗅觉时要注意把醋放在蜗牛的“前3厘米处”等等。板书:3.蜗牛的感觉: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触角最敏感),没有听觉。学生总结蜗牛的几种感觉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蜗牛的几种感觉,你还能观察到了什么?(实验做完后蜗牛爬行过的玻璃板上会留下痕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的探究。)猜想白色痕迹形成的原因?学生回答:有白色的痕迹学生回答:可能是蜗牛的排泄物可能是蜗牛爬行时足分泌的粘液可能……学生讨论,重新实验确定白色痕迹是蜗牛足分泌的粘液,用来减小爬行时的摩擦。培养学生做实验的耐心和细心。不要遗漏看似不重要的东西。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我们探究蜗牛的内容还有很多,引导学生还想知道蜗牛的哪些知识?老师知道知识的回答学生,不知道的知识可以马上通过百度搜索。蜗牛的寿命一般在5~6年。蜗牛有好多种类如白玉蜗牛、散大蜗牛、紫肉蜗牛、亮大蜗牛等,蜗牛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蜗牛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受精的卵生动物。所以如果看到蜗牛四处爬行,目的是寻找食物,或者是为了交配繁殖后代。学生提问:蜗牛的寿命有多长?蜗牛有多少种类,它们对庄稼是有害的,蜗牛有什么用途?蜗牛是如何繁殖的?怎样养殖蜗牛?一只蜗牛有多重?……延伸课本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学们,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老师觉得我们探究知识的欲望不会结束,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去了解很多科学知识,你会发现在轻松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其实科学就在你的身边。科学世界是那么的精彩!播放PPT16歌曲《蜗牛和黄鹂鸟》结束。布置作业1、作业本第一节第一课时。2、把同学们自己的蜗牛带回家,通过今天学习的知识看谁把蜗牛养的最好。课后反思1.观察蜗牛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作为入门课,我觉得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兴趣上。所以我在上课前几天已经布置了抓蜗牛的任务,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去了解课本上的知识,而不是通过灌输式教学的交给学生。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主动的学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2.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在小学的科学中已经有所提及,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很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建构。很多结论都有学生自己来总结回答,如蜗牛的各个结构及其作用。老师只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把每个问题的切入口尽量设计的到位,老师切忌不要越厨代庖。3.把课本上设计的观察蜗牛爬行时留下的痕迹,我把这个问题放到探究完蜗牛的感觉后讨论,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做实验时的耐心和细心。以及后面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也是在培养学生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4.作为一堂实验课,如何有效的控制实验的时间和课堂的节奏是上课的关键。实验的结果会出现很多可能性,比如探究蜗牛的感觉时,很多学生做不出预想的结果,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怎样科学的引导,以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去,及时指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习惯。板书设计观察蜗牛一.蜗牛的生活习性喜阴暗潮湿,食物:植物的茎叶等。二、观察蜗牛1.放大镜的使用:靠近被观察物体,适当远离物或镜的距离直到看到最大最清晰的像为止。2.蜗牛的形态结构:见课件3.蜗牛的感觉: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触角最敏感),没有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