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探索目录一、对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解................................................2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改革......................................................2三、关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和经验........................................31(一)营造新课程体系的科研氛围.............................................31、观念更新是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前提..............................32、制度更新是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动力..............................33、组织严谨是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保证..............................3(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31、通过企业调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学习领域............................42、与企业共同开发一体化教学大纲和教材..................................43、校企合作平台下,实施一体化教学项目..................................4(三)建设实训场地.........................................................4(四)调整学校教学机构.....................................................4(五)打造一体化教师团队...................................................4四、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措施..............................4五、结束语…………………………………………………………………………………………6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探索2【摘要】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我校进行了十余年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索,文章从理论基础、培养目标以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介绍了我校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特点,介绍了我校在实施新课程体系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关键词】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随着经济结构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加快职业教育的建设和改革步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我校从1999年开始进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经历了十余年的研究和探索,积累和总结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套适应技工教育发展的新课程体系。我校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探索;个别专业试点;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一、对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解一体化教学应该是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一次颠覆性改革。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改革建立一套“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结构模块化”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从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转为对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形成,让学生在工作中“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刚性能力、具有职业性、不可迁移),核心能力包括沟通能力、数字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柔性能力、跨职业性、可迁移)。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价值观等。以上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基于具体职业活动过程的行为训练,以此为依据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核心竞争力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结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它将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和工作两套系统二元割裂的状态,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工作”,即“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也更符合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发挥技工教育优势,使技工教育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以,我校把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视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改革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并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的改革,而是对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的颠覆性改革。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根本性变革。教学计划中以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各种职业能力为模块,开发出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各种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并获得和养成核心能力。这种课程体系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工作过程。教学大纲以项目为单位编写。与一体化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变革还包括以下内容:1.教材: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相适应的一体化教材,我们称之为“工作页”;2.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任务引领、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方法;33.教学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教学模式;4.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个体为主到以学生团体为主,从“复习以往课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结、布置作业”的教学环节转为“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工作过程的六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5.实训场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一体化实训场地的建设;6.教学管理体系:一体化课程打乱了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如班级制度,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7.教师团队:一体化教师团队构建,这里除了指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外,还包括教学形式的改变——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学习工作任务,教师也以团队形式完成教学指导任务;8.学生考核体系:以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为核心、以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考核体系;9.学生管理体系的改革:包括学籍管理、德育考核等。可见,一体化教学改革、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传统学科体系的颠覆性的变革,是技工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三、关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和经验2005年至2008年,我校以国际商务与文秘专业作为试点,试行一体化课程体系,从2008年开始,在高级工层次以上的27个专业全面展开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目前,学校90%以上的教师都参与了新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新课程体系已于2009年9月在09级高级班、预备技师班实施。(一)营造新课程体系的科研氛围1、观念更新是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前提首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使全体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持续改革是促使学校得以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再次,通过各类培训和研讨会议,使全体教师掌握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技术和方法。全校教师统一思想,全员动员参与教育教学改革。2、制度更新是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动力学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也应随之更新,才能为新课程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例如,为鼓励教师参与教学专业建设,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方案中,加重教师教改科研分数的比重;为提升师资队伍技能和教学水平,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方案中,补充教师继续教育和下厂锻炼的考核项目;为推进校企合作,学校出台了《校企合作工作方案》,明确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任务和目标。通过制度建设,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既有章可循,又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或差距,营造全员参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3、组织严谨是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保证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既需要全体教师的直接参与,也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为保证这项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整个过程能够得到严格控制,并且所产生的每一项阶段性成果能够得到质量保证,我校组建了以专业为单位的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组的工作进度,规定每周集中研讨和开展工作的时间和地点,并形成了每周向学校领导班子汇报工作进度的周报告制度和每个月向职教专家、企业代表汇报课改成果的月报告制度。(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对于技工教育来讲,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是核心发展理念,不应该办自我封闭、自成系统的教育,而应该与企业紧密结合,办企业和社会认可的职业教育。企业等用人单位是我4们的最终顾客,是我们的最终服务对象,所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是成功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基础。1、通过企业调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学习领域课程改革必须贴切企业需求,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要有明确的能力目标,通过具体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我校以专业组为课改单位,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调研该专业从业人员的工作领域以及从业人员成长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经与企业人员研讨、评审确定该专业培养目标和学习领域,并转化校企合作平台下可操作的课程体系,从而制定课程目标和确定一体化教学项目。2、与企业共同开发一体化教学大纲和教材由于一体化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所以在开发教学大纲和教材过程中,不仅要依靠专业骨干教师,更要依靠企业技术人员和一线骨干工人。3、校企合作平台下,实施一体化教学项目以真实企业项目运作的模式,营造一个仿真的项目团队和项目实施环境。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确保学生进入企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融入实际工作流程中,实现高质量就业。(三)建设实训场地实训场地的建设是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各教学任务实施的主要场所,所以实训场地建设一定要根据一体化课程要求的工作领域设计,合理配置教学实习设备,尽可能模仿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同时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实训场所还需配备一定的工具书和电脑,方便学生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四)调整学校教学机构撤销原有的公共基础系,成立职业核心能力建设中心,负责核心能力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开发,进行学生核心能力、职业素质养成的管理、指导和考核。同时该部门还代替了学生处原有的部分职能。(五)打造一体化教师团队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应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优化型”转变,对教师素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和培养一支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特色的关键。为了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培养和构建实施教学教师团队的默契。四、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措施我校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一体化课程对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化要求超出了教师现有的平均水平。1.既有中级职称又有技师资格的老师少,很少有人既是讲师又是技师。企业有技师资格的人不一定适应教学,普通院校的老师理论知识好,但实操水平较低。另外公共基础课教师转型慢,且相对过剩,课程一体化模式要求将语文、数学、外语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融为一体,这就要求公共基础课的老师也相对熟悉专业内容。2.热门专业教师少。这些专业都要求老师的技能过硬,经验丰富,但是公开招聘关卡多,有很多技术好但理论基础不行或者技术好但职称不够的老师都不能通过公开招聘途径加入到编制队伍。3.是外聘教师多。一些专业的老师只能通过外聘来解决,致使外聘教师占到全校师资的30%。这样既增加了学校的财政负担,同时又因为外聘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而导致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针对在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以上问题,学校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例如:贴5近市场,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