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美杨铀【摘要】纵观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代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以选材严谨,感情真挚亲切,笔触细腻,语言清丽而著称,其作品读起来具有抑扬顿挫,舒缓自如的美感,其语言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口语化就是构成他散文语言风格的基本因素。特别注意语言的铸炼,大量运用连绵词、叠音词,现代口语以及整散句式的交错融合,大胆使用比喻、博喻、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方法。至今仍是我们推崇和借鉴的精典楷模。【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美;精典;楷模。一、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绘画美、音乐美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口语化是构成朱自清散文语言的基本因素。(一)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绘画美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绘画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语言的立体感语言的立体感有首先得力于朱自清独特的艺术构思,其次它得力于朱自清对艺术辩证法奥妙的领悟和把握,对各种艺术手法的独到的妙用以及他遣使语言的精湛技巧。例:《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像星星、还眨眨的。”这幅画,远、近、上、下,浓、淡、燥、湿,虽是信笔点染,无事雕琢,却成为高妙的艺术珍品。为增强画面的色彩美,再三设譬花色;为使画面呈现生气,以眼睛眨与野花的神态构成一比。由于作家描绘画面,把美的情致注入进去,因此,几多诗意,几许春色,便从一幅动的、立体的画图中溢了出来。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例:《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荷花上……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魅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看,作者从天上“月光”远处“远山、树影”近处“灌木”到荷叶荷塘,水里的蛙声。这两段从空间、时1页间,从上到下立体的呈现一片灰朦的夜晚色彩。2.语言的色彩美朱自清散文的色彩美因主观心理色彩的不同而体现出的不同色调,流露出的不同情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春》、《绿》为代表,显得明快简洁,富于亮色,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的青山绿水画。一类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为代表,显得朦胧飘忽,呈现灰色,是一幅幅飘渺虚无的南朝楼阁图。清朝学者沈德潜说:“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司空见惯的事物,朱自清先生信手拈来,写到文章里,用活了,见新了。①《春》写花朵多样,花色艳丽,连用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写地上的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草花之多,而且描绘出散散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紧密、闪亮、细长的特点。(二)朱自清散文语言的音乐美朱自清散文语言的音乐美表现在两个方面:1.散文的意向性语言的描绘朱自清极善于把意象化的画面转换同主观情绪、情感的变化有机揉和在一起,使读者感受到一股含蓄深隐的情绪、情感之流,听到源于作者灵魂深处的心灵之声。例:《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作婷婷的舞女的裙,赋予荷叶动态的美。例:“沿路听见的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过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过来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断续的歌声,一“飘”一“度”,分出了远近,从而显示出不同情意。2.抒情性语言朱德熙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②我想,他所最求的应该是词语的贴切、2页形象与生动,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绿》)作者深深的喜爱绿,感情已达到了高潮,忘乎所以,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拍打之,抚摸之,亲吻之,陶醉其中。二、朱自清散文修辞手法和句法结构的妙用朱自清散文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丰富多变的句法结构来营造一种音乐魅力,并且注意对字词的考究和锤炼。(一)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喻、博喻、拟人、通感等等,比比皆是。例:《绿》中的比喻有二十个之多。如把梅雨潭的绿比做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言其大,言其醉人,言其奇异。又把梅雨潭的绿比作一块融化了的蔚蓝的天,突出其鲜润。写梅雨亭“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翅浮在天宇中一般”。写出亭子凌空欲飞的气贯长虹之美感。文中还用博喻的手法,多角度、多侧面显示绿的特征,“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从视觉、触觉、感觉等几方面形象地再现了绿的柔美、明亮、软嫩、纯净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威尼斯》第一自然段就连用了四个比喻:“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这些比喻把威尼斯河网之密充分显示出来,貌似陆地而实则水域,突出了此城的“别致”。例:《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嗅觉、3页视觉转化为听觉,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的美表现得恰到好处。又把月光比作流水,无形的月光给人以有形的实感,月光不仅能看得到,而且能触摸得到。这里用了“通感”。文中还有一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以博喻、拟人描绘出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天生丽质。“袅娜”、“羞涩”本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用来写荷花的饱满盛开状和含苞待放,赋予物以人的生命力和感情。“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高尔基语)。朱自清散文艺术的高度成就和他的语言修养是分不开的。他不矫揉造作,不雕章琢句;他取法天然,水到渠成。他的散文如出水芙蓉,清丽淡雅;如风行水上,自然流畅。读他的散文,像欣赏一曲悠扬舒缓的轻音乐,像观赏一副清新明丽的风景画,给人以美不胜收的享受。(二)字词的考究和锤炼刘勰极力提倡用叠音字,他说:“‘烁烁’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风雪之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文心雕龙----物色》)○3叠音自然,能增加音乐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脆悦耳,记起来轻松自如,朱自清先生在散文中大量运用叠音词,连绵词,令人目不暇接,自有其丰富的表现力。例:《春》中写道:“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地出现,不知不觉地生长,活泼可爱。“嫩嫩”、“绿绿”从质感、色彩两方面准确地写出了初春的小草的特点。“钻”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小草破土而生的挤劲,洋溢着勃勃生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如果用“长”字,就太俗了,只是一般的说明,表现不出小草的活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既写出了嗡嗡的声响,又呈现出春天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的确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4页《背影》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情景感人至深。“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特写的镜头,给作者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蹒跚”写出了父亲的不灵便。“攀”显示了月台的高度,更显示出了父亲的吃力。“缩”写得细致,可以想见父亲那沉重的身体上去之难。如此费劲,父亲为什么还为我买橘子?因为爱子心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对父亲由衷的敬意。这一处动作描写,既细腻又简练。叶圣陶老先生对《背影》作了高度的评价:“这篇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④三、朱自清散文语言的口语化托尔斯泰说:“文学的语言是一种话。”朱自清总是以平常说话的口气来写作,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方式,以期把文章写得朴素自然些。(一)自然、亲切的谈话风在《内地描写》,他说:“这种谈话风的文章,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追求这种作风,作品才能像“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读他的作品,就像跟他面对面坐着谈话。用口语娓娓动听的表达生活感受,说之上口,听之悦耳,平稳清新,是一般书面语所达不到的。“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绿》)作者用明白如话的现代口语写,可以看出对绿赞不绝口,爱不释手,作者也融进了绿色,读者也被感染了。叶圣陶先生说朱自清写《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的时候,“全写口语,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方式,虽然有时还带一点文言成分,但是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⑤5页(二)雅俗共赏的语言境界《温州的踪迹》写道:“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叶嫩色绿,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滴,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得娇娆了。这一段只八十字,却用了双声连绵词“玲珑、仿佛、掩映”,叠韵联绵词“扶疏、错落、娇娆”,叠音词“微微、历历、闪闪”,使人读起来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了。朱自清先生还善于使用整句,整句形式上整齐匀称,语势连贯,琅琅上口,有一种对称美或复沓美或回环美。从修辞上讲,就是善于使用对偶、排比、反复、顶针、回环等修辞格。“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把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目善睐了。”(《温州的踪迹》)两个假设句,将对景物的喜爱之情充分地透露了出来,同时两句结构大致相同,就像歌曲中的反复一样,有反复咏叹的韵味。“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匆匆》)“徘徊”与“匆匆”间隔回环,起到突出作用。同时,叠韵词与叠音词往复呼应,造成很好的音乐氛围,烘托出惋惜的心境。宋人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说:“文字须有数行齐整处,须有数行不齐整处”。这是深得朴素辩证法的奥秘的经验之谈。朱先生在使用整句时常常配上散句,使文句参差错落,疏密有致,更富音乐性。四、继承和发扬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风格朱自清最早是以新诗步入文坛的,但是相比较而言,他的散文成就要大于诗歌成就。他早期的名篇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以及后来的《背影》、《荷塘月色》,《背影》情感的朴素、真挚,《荷塘月色》意境的幽雅、6页优美,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特别擅长使用叠字,不仅有形容词的重叠,还有数量词、动词的重叠,叠字的运用使他的散文语气舒缓、亲切自然,易于营造出雅致的氛围;另外,他喜欢用女性作为喻体,更增添了散文的柔美韵味。他的散文典雅、清新,是现代散文中极富感染力的佳作,颇见功底,耐人寻味,意味深长。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至今被演绎音乐歌曲“荷塘月色”,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好评如潮。我想,不久的将来,像《春》、《绿》、《背影》等也会被广泛的运用到音乐、美术作品中,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楷模。注释:①清朝,沈德潜《文心雕龙注释》。②叶圣陶、朱佩弦先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品讲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③朱德熙:漫谈朱自清散文——语文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④刘勰——《文心雕龙》⑤叶圣陶——《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品讲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⑥张自忠——《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7页参考文献:【1】叶圣陶、朱佩弦先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品讲解,北京大学出版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