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一、变法的历史背景1.秦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2.秦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3.有利条件——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4.历史机遇——晋分三家、“士人要求”5.主观原因——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商鞅(约前390~前338),出生于卫国没落贵族家庭,原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因在变法有功,被封在商地,尊为商君,故史称商鞅。商鞅尊崇李悝的学说,少年时就立志革新政治。公元前361年,商鞅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带着李悝的《法经》,只身入秦。商鞅商鞅其人商鞅向秦孝公阐述富国强兵之术,提出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赏识。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与保守势力展开论战,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商鞅舌战图展开论战徙木立信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公布法令前,又立木于栎阳城南门,发告示称徙木之北门者,赏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商鞅克服重重阻力,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秦国获得大治。一、变法的历史背景1.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2.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3.有利条件——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4.历史机遇——晋分三家、“士人要求”5.主观原因——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二、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一、变法的历史背景二、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三、变法的主要内容(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变法)强国之术—内容措施作用特点经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确立土地私有制;提高生产积极性;利于经济交流。核心是农战和法制;具有全面性、彻底性。军事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旧贵族;保证兵源。政治废分封制,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户籍制度强化中央集权;控制人民;保证变法执行。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生活移风易俗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刺激小农的积极性。指导思想宗旨性质范围商鞅变法法家理论;富国强兵;地主阶级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织C、按军功授爵D、建立县制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织C、按军功授爵D、建立县制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织C、按军功授爵D、建立县制4.商鞅变法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5.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6.《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土地可以买卖B、土地禁止买卖C、土地私有出现D、农业水平提高巩固练习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实行什伍连坐制;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秦军:秦国的二十等爵可分为四个等级:其中19级和20级可食租税或食邑;而18级和18级以下“则如吏职”。相当于士的是一至四级:公士、上造、簪袅、不更;相当于大夫的是五至九级: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相当于卿的是十至十八级: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相当于诸侯的是十九和二十级:关内侯、彻侯。度量衡分封制国君诸侯诸侯国官吏国君地方县吏县制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三、变法的结果:守旧势力的反扑商鞅之死商鞅被害后,新法并未被废除。为什么?“商鞅虽死,秦法犹存”1.结果2.原因(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原因有哪些?)①顺应了历史潮流: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②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商鞅遇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商鞅的正确决策,推行新法的坚强决心。③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④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他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⑤秦孝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对商鞅支持、重用。根本原因重要因素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2、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3、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四、评价商鞅变法(性质、影响)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经济:土地私有政治:加强集权军事:奖励军功习俗:改革旧俗2、影响:材料:1、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2、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有些人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子或许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经种下了。这几段材料是从哪一角度来认识商鞅变法的?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或者称历史局限性)提示:①商鞅变法历史局限性表现在:……②但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要求.③商鞅变法虽有局限性,但这些并不能掩盖其变法的巨大进步性。其积极性是主流,其消极性居于次要地位。2、影响:消极影响积极作用①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②发展地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③壮大了军事力量;④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⑤它不仅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而且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①轻罪重刑,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小结:商鞅变法的特点(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2)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3)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4)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赵韩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