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说课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七律长征》。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是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学习本组关于毛泽东的课文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伟人的风采和作为凡人的情怀。《七律.长征》第八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二、学情分析1.从文章体裁来分析,这是一首七言格律诗,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文体,学生学过古体诗,所以对诗歌并不陌生,但这首诗的内容和写作手法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段距离,所以,这就必须先让孩子们对这种文体有所了解,了解七律特征:每首八行,每行七字,共四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有助于今后阅读面的拓展。2.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相对于当代的孩子,比较遥远,学生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也很有限。所以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更好了解长征,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就在课前布置孩子们每人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搜集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学习本课。三、教学目标为更好的达到本单元编排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礴、丸、岷”三个生字,会写“丸、崖、岷”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2.能力目标: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背诵诗歌;3.情感目标: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从容不迫的革命乐观主精神。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从容不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识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五、教法、学法本课是一首诗歌,需要学生们多读,在读中学,读中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及红军战士们的大无畏精神,所以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朗读法(如播放课文情境朗读,让学生听并模仿有感情的读,并学会停顿);由于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在诗句的理解上难免有困难所以采用讲授、图文结合、音视频创设情境的方法授课(如:播放长征视频片段,展示长征路线图,学习五岭、乌蒙、岷山时插入图片,播放气度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等)。学生则在读中学、悟、体会,所以采用朗读感悟学习本课,五年级的孩子有能力将基础的知识自主解决,对于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或不理解的可采用圈点画的方法做出标注;要更好的突破本文的重难点,学生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所以需要在老师的创设情境中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为轻松、愉快地突破本文重难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课有机地与课外相结合,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视频导入;2、初读感知、自学生字;3、眼读课文、体会情感;4、总结升华、拓展延伸;5、自主讨论、完成作业。(一)、创设情境、视频导入(2’)首先播放一段长征视频,提问学生:“这段视频演绎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回答:“长征”,趁机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长征)。里面的领导者是谁?学生:“毛泽东”(出示毛泽东头像图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七律),学生:齐读课题。(利用视频导入是为了将学生的心思赶快引入课堂,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二)、初读感知、自学生字(8’)1.简介七言律诗和本诗的写作背景。(基于学生对七言律诗和此诗写作背景的陌生)2.播放课文情景朗读(让学生注意停顿和如何有感情的朗读本诗)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利用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自学生字。(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4.出示本课生字,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五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自学能力,本课需要会认会写的共四个生字,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工具书和课本注释先将生字自行解决,并感知课文的内容。)(三)眼读课文、体会情感(24’)本首诗共四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基于第二环节让学生对本诗的特征及写作背景的简单了解,所以为让学生好学习、易理解,逐句学习,最后总结。1、学习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红军不怕远征难,“难”在哪里,请找出相关词语。(预设)生:“远征”、“万水千山”师:出示二万五千里长征图。(长征这一历史故事离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较远,孩子们对红军所经历的“远征、万水千山”不容易理解,所以可以结合图片,形象直观。)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可以说是路途遥远,经历艰难险阻,为什么说“红军不怕远征难”如何理解“不怕”?能不能用文中相关词语来说。(预设)生:“只等闲”师:“等闲”怎么理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预设)生:“等闲”在文中指平平常常的意思。诗意:红军不害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途中经历的万水千山等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体会到了红军长征路途的遥远,但红军战士毫不畏惧,表现了他们蔑视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师:让学生再读体会,读出红军不怕难的坚决自信、读出只等闲的平淡语气。2.学习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读了这句诗,首联中万水千山中的“千山”你知道是那些吗?(预设)生:“五岭”、“乌蒙”师:(出示五岭山、乌蒙山的图片)看到图片结合课本说说这些山各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你的感受。(预设)生:“逶迤”、“磅礴”,感受到长征路途充满艰难险阻。师: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势险峻,但是红军把这绵延不断的五岭和雄伟高大的乌蒙山视为什么?(预设)生:“腾细浪”、“走泥丸”师:诗人又用比喻的手法把这些都看体会到了作是翻腾的细小波浪、脚下滚过的泥丸,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体会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高昂气质以及红军战士蔑视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师:请同学们带着这种豪情再度体会(读出五岭山的绵延不绝、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腾细浪”、“走泥丸”要读的平淡)。(生齐读)3.学习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想想“万水千山”中的“万水”指那些?(预设)生:“金沙江”、“大渡河”师:找出这句诗中的一对反义词。(预设)生:“暖”“寒”师:怎样理解“暖”和“寒”?说说这句诗的意思(预设)生:“暖”和“寒”形成对比不仅是天气状况,更突出了一种心情。“暖”写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写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及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诗意: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师:(播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结合视频,说说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什么?(预设)生:体会到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师:请再读,读出欢欣鼓舞,读出沉痛缅怀之情。(指生读)4.学习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出示翻越岷山图片)思考:翻越白雪皑皑的岷山诗人为什么说是“更喜”?又为什么说“三军尽开颜”?这预示了什么?(讨论回答)生:“虽然翻越岷山困难程度超过前面的万水千山,但这个时候胜利在望,所以战士们欢欣鼓舞,兴奋不已,“更喜”二字是红军心情的写照。诗人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表现出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请同学们读出胜利在望的喜悦心情。(生齐读)(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3’)师: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预设)生:通过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领略了毛泽东一代伟人的风采和作为诗人的豪情壮志。师:学习这首诗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有何启示?(预设)生: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妨想想红军长征,一定会得到一股新的力量,让你勇敢地战胜它。(五)、思考讨论、完成练习(3’)根据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准备了一下基础练习,题目比较简单。(见基础练习)七、板书设计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章的内容我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本课板书,是文章的内容和知识点一目了然的展现给学生。(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千山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岷山千里雪喜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金沙江暖万水大渡河寒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