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鉴赏海洋的作用。(1)海洋是人类食品的重要来源地;(2)海洋是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料和能源供应地(如海水资源、海底石油、海底矿砂、锰结核);(3)海洋是海洋是人类发展贸易和友好往来的交通要道;(4)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全球气候的调解器;(5)海洋是国防的前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此外,海洋对人类还有其他作用,如开辟海上公园、旅游胜地以增加国民收入等。海洋法的概念、特点。概念:海洋法是规定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调整国家间在各海洋领域内从事各项活动而形成的相互关系的原则、制度和规则的总体。特点:国际性、综合性、科学技术性、国家权益性海洋法的主要渊源,辅助渊源,国内法的渊源。主要渊源:国际条约、国际习惯;辅助渊源: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权威法学家学说、普遍性国际组织的规范性决议;国内法的渊源:立法、习惯和法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通过。海洋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有哪些?(1)便利国际交通原则;(2)公平利用海洋及其资源原则;(3)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原则。群岛基线:连接群岛最外缘各点的直线基线,是群岛国测量其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基线。群岛水域:群岛基线内——即向陆、向岛一面的水域。群岛水域通过权:指按照《海洋法公约》的规定,群岛国制定适当的海道和其上的空中海道,转为所有船舶和飞机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之间继续不停、迅速通过和无障碍的过境为目的而行使正常的航行和飞跃的权力。毗连区:毗连区又称邻接区或特别区,是指沿海国在毗连其领海的一定范围内,对若干特定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区域。论述无害通过权。无害通过权是指在群岛海道通过权有关规定的限制下,所有国家的均享有群岛国内水界限以外的群岛水域的无害通过权。如为保护国家安全所必要时,群岛国可在对外国船舶之间在形式上或事实上不加歧视的条件下,暂时停止外国船舶在其群岛水域特定区域内的无害通过。这种停止仅在正式公布后发生效力。构成国际海峡的两个要素。①在国际海运和航行中具有重要价值;②是两面连接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海洋通道。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的主要观点。(選擇題)(1)“领海论”: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提出的,主张200海里海洋权由国家所持;(2)“公海论”:美、英、法、日本等海洋大国主张的“领海以外即为公海”;(3)“专属管辖区论”:许多发展中沿海国家认为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是“自成一类”的区域。大陆架的概念、自然资源,大陆架的划界问题。(1)概念——法律上的大陆架通常包括陆架、陆坡和路基等三部分的海床和底土,其包含着一个比地理学上的大陆架范围更大的海底区域。(2)大陆架上的自然资源——①油气资源;②固体矿物资源;③定居种生物资源和生物机体残骸堆积的资源。(3)大陆架的划界问题。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分原则有:自然延伸原则、中间线(或等距离线)原则和公平原则。什么是公海?公海的法律地位,公海自由的内容。公海是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洋的所有部分。按其结构和面积来说,公海是海洋的主体;法律地位:公海是全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供所有国家和平与平等的使用;公海自由的内容:航行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建设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捕鱼自由、科学研究的自由。(P155)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法律地位?实行什么开发政策?管理机构?概念:国际海底区域即公海海底区域,包括各国大陆架以外的海床、海底及其底土;法律地位: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在其内的开发活动应为全人类的福利进行;开发政策:平行开发制,它是暂时的、过渡性的、有条件的;管理机构:实行国际管理,由国际海底管理局实施管理。如何实现海底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并重?(1)建立健全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制度;(2)实行海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健全海洋环境责任制度;(4)深海底资源开发前的培训制度。文档鉴赏国际法上海洋环境污染的定义?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定义:海洋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的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或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2)基本原则:1)国家主权原则:国家队本国海洋资源享有永久主权,并需尊重他国主权、不损害他国海洋环境;2)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可持续利用、环境与发展一体化;3)合理分担责任原则:由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其他各国对保护海洋环境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4)和平、公正、及时解决争端的原则;5)国际合作原则:全人类总体利益、共享共管全球公共海洋资源、紧急情况下进行通知和援助。跨界海洋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的补救方式。(1)停止损害(行为):包括停止损害行为和损害后果两种,是基本补救方法;(2)赔偿:主要补救方法;(3)道歉:是法律性质的赔礼方式;(4)尽量恢复原有生态:受损国可根据国际法要求损害起源国将被损害的利益恢复到最初状态。海洋资源的基本属性。(1)海洋资源的有限性;(2)海洋环境的脆弱性;(3)海洋资源空间分布的复杂性;(4)海陆资源的紧密性;(5)海洋资源的共享性。我国的海洋资源环境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哪些?目前,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诸多问题:(1)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严重;(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3)海洋环境污染形势严重;(4)海洋里用的整体效益差。海洋管理的内容,广义的和狭义的。(選擇題)广义的海洋管理包括:海洋权益管理、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环境管理、海洋保护区管理、海岸带管理、海洋安全管理;狭义的海洋管理仅指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管理任务及其新挑战。(1)海洋管理的任务:①海洋资源管理;②海洋环境管理;③建设国家海洋行政执法力量;④海洋权益管理;⑤组织制定并实施海洋基本法律制度;⑥组织制定海洋管理发展战略;⑦海洋公共基础设施与公益服务系统建设与管理;⑧其他。(2)海洋管理任务的新挑战:①海洋资源国际开发;②海洋管理合作;③发展中国家海洋的管理;④建立海洋综合信息系统。捕捞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渔业资源过度利用: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主要表现为渔业资源数量上减少,同时还使得渔业资源的种群结构恶化。生产者受经济利益驱使,往往只捕捞那些他们认为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这在大规模的瞄准性工业捕捞活动中尤其突出。这种捕捞使目标种群数量下降的同时,使整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过度捕捞(overfishing):指对资源种群的捕捞死亡率超过其自然生长率,从而降低种群产生最大持续产量长期能力的行为或现象。(生物学过度捕捞(biologicaloverfishing)经济学过度捕捞(economicoverfishing))生长型过度捕捞(growthoverfishing):指鱼类尚未长到合理大小就被捕捞,从而限制了鱼群产生单位补充最大产量(MYR)的能力,最终导致总产量下降的现象。补充型过度捕捞(recruitoverfishing):指由于对亲体(产卵群体)的捕捞压力过大,导致资源种群的繁殖能力下降,从而造成补充量不足的现象。生态系统过度捕捞(ecosystemoverfishing):指过度捕捞使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改变,大型捕食者的数量减小,小型饵料鱼的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向小型化发展,平均营养级降低的现象。兼捕(bycatch):渔业捕捞的伴生物,系指在对渔业对象的捕捞过程中捕获、抛弃或伤害其他海洋生物资源的行为或现象。(兼捕量(含丢弃量)通常占到渔获物总量的25~40%。世界海洋渔业的年丢弃物总量约为670万t,占总渔获量的8%。)容易受到兼捕的海洋生物:因繁殖或摄食活动而与渔捞对象同时出现在同一区域的种类(如海龟、海鸟、海洋哺乳类和鲨鳐类)营固、附着生活或行动缓慢的底栖生物(如珊瑚、海绵和海胆);一些受船舶抛弃物所吸引的海洋生物(如海鸟)。文档鉴赏易受兼捕影响的海洋生物:K选择物种(如海洋哺乳类);群居的无脊椎底栖动物(如珊瑚);种群小或者地理分布范围有限的物种(如特有种、濒危物种)。兼捕的危害: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1)对濒危物种的生存产生重大威胁。2)对小种群的兼捕,会对该种群的稳定性造成强烈的负面影响。3)废弃网具造成的连带性死亡也是兼捕的一种类型,常常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对幼鱼的兼捕往往严重影响资源种群的补充量。改变海洋生物行为和生境:兼捕丢弃物常常引起取食者的摄食行为改变,甚至造成局部海域海底缺氧而影响底栖生物定居。过度捕捞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退化:1)食物链结构的稳定性机制受到破坏。2)改变了群落中的种间关系。3)削弱了群落中原4)有优势种或关键种的地位或作用。5)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理环境。6)持续的过度捕捞造成海洋生物种群不断变小,将引起种质退化,最终导致种群衰退和灭亡,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下降。水产养殖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1)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2)养殖病害的传播3)对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影响4)水产养殖水域环境污染。我国海水养殖业面临着严重的现实问题,如养殖产业缺乏系统研究和整体战略意识,养殖技术落后,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区病害肆虐,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引种,养殖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等,对我国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安全构成明显的威胁。养殖水域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由水产养殖引起的有机物和营养盐污染常常又被称为“自身污染”。(影响:病虫害增加;赤潮发生几率增大;养殖品种的种质退化;底层缺氧或无氧化)污染来源:养殖动物排泄:如NH4+-N;残饵、粪团沉降过程释放:大量溶解有机物;海底沉积物释放:大量营养盐类。形成的原因:养殖技术水平低:单一化养殖、养殖密度高、饵料质量差、投饵方式不科学等;养殖场所规划差:多处封闭、半封闭海湾,物理自净能力较弱,需要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养殖区的生境破坏或改变:贝类养殖:滩涂贝类养殖:耙挖滩涂采收贝类,造成与底拖网破坏海底类似的生境损坏,对依赖滩涂生境生活的其他海洋生物造成影响。筏式贝类养殖:养殖筏架改变了海区水流的速度和流向,阻碍或干扰了鱼类的洄游路径。养殖贝类排出的大量粪和假粪(有报道称可高达摄食量的95%)在海底沉积,增加了沉积物数量,改变了沉积物成分,进而引起底栖动物种类减少,耐污、耐低氧的种类增加。过量的滤食性贝类养殖会导致水层浮游植物锐减,相应地造成浮游动物和植食性鱼类的减少。网箱养殖:网箱养殖也会改变养殖区的水文特征,干扰鱼类洄游,导致海底沉积物的增加。鱼类养殖所产生的残饵、粪团等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极高,更容易造成养殖区底部缺氧,并释放出氨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对底层和水层的生物造成更严重的影响。海藻养殖:海藻养殖虽然常常有利于净化养殖海区的水质,但如果超过养殖环境容量,则会引起海域的贫营养化,导致浮游植物因营养盐不足而难以生长。海藻养殖过密也会遮蔽太阳光,造成养殖海藻下方的浮游植物和其他野生海洋植物因光照不足而衰亡。渔民和渔船安全问题:特别是捕捞生产,以渔船为基本生产工具,以水域为生产场所,生产环境使得渔船和渔民安全问题一直是渔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渔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海洋渔业生产往往远离陆地,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多而复杂,渔船和渔民安全问题更为突出。渔业法规和渔政管理重要性:在现代渔业发展中,渔业资源被过度利用、渔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水产养殖产生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着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现代渔业管理中,促进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保全健康水域生态系统,保障水产品有效、安全供给,成为渔业管理的重要目标。随着渔业的发展,渔业对食物供给安全、就业、经济福利的贡献,以及渔业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文档鉴赏为了使渔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强对渔业的管理,一个国家的渔业管理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渔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渔业管理也成为渔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对渔业的有限管理,人们基于渔业自身的特点和管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