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简要介绍育才中学郜娟2017年7月18日1一、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二、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材的变化2部编教材的体例结构整体思路:1.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是指历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2.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叙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在总体打通的前提下,分阶段设置单元,概述每个历史发展时期的阶段的特征。3部编教材的体例结构整体结构:是在单元框架下设课,在每课中设子目。4部编教材的体例结构具体呈现方式:单元导语、课文、课文辅助部分、插图、活动课、大事年表。5每一单元的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如: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6教材的课文部分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使课文更为通畅。7教材的课文部分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目8课文辅助部分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的有关栏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新教材围绕课文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9辅助部分的类型课前导言示例:《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导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在这一战役中,号称拥有百万大军的前秦军队是如何被东晋的八万守军打败的呢?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之间既有斗争又有交融。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是否蕴含着某些必然性?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10辅助部分的类型相关史事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象描述、历史小故事、文物赏析等。示例:《百家争鸣》的一则“相关史事”11辅助部分的类型人物扫描介绍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示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2辅助部分的类型材料研读: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示例:《远古的传说》的一则“材料研读”13辅助部分的类型问题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示例:《三国鼎立》的一则“问题思考”14辅助部分的类型课后活动:作为课后作业,以形式灵活的题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示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课后活动”15辅助部分的类型知识拓展: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示例:《动荡的春秋时期》的“知识拓展”16辅助部分这些课文辅助部分的设计,是新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弹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栏目来引导学生学习,以发挥出各栏目在教学实际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知识。17历史插图18历史插图19历史插图202122图表23历史插图24历史插图这些课文中的插图,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研究这些插图的功能和所含的信息,考虑如何运用这些图像材料,如何引导学生从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识图、用图的方法,如何通过插图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设计插图的运用时,要考虑与插图内容有关的问题设置和学生活动,调动学生更好地对插图进行学习。25活动课每册中设置一节活动课,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有关历史问题或历史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6活动课(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27活动课(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28活动课(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29活动课(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30(二)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的变化31变化一:出现一些新的概念、提法、解释32变化二:内容有所增、减33增(少)34减(多)35减(多)36减(多)37减(多)进一步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衔接,删除《九章算术》、《水经注》、阿基米德等知识点。38增减内容39变化三:有些线索有所加强、变得突出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增加农民起义内容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建立、发展、巩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突出若干重点:依法治国、国家意志、制度文明、主权意识(台湾、新疆、西藏、钓鱼岛、南海)中外交往:从汉到明40变化四:完善配套,丰富教学资源1.传统资源:(1)教师教学用书(2)同步解析与测评(3)地图册2.新媒体(1)配套光盘(2)人教网:历史天地(3)面对面培训(4)远程培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密切交往,团结奋斗,共同开发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要使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民族之间的平等相处和友好往来是社会发展的主流。43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使学生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七年级教材中有专门的课介绍这方面的内容。教学中要注意讲清楚文化成就的具体内容,概括出文化成就的突出特色,认识其历史上的作用与影响,引导学生从文化的发展看历史的进步,形成文化自信。44主权意识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不仅包括历代中央王朝或汉族政权控制的疆域,也包括尚未纳入中央王朝版图的各地方和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包括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区。经过历朝的经营,对西藏、新疆、东北、西南等地区,以及台湾及所有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国家领土主权的意识,包括国土和海疆意识。45主权意识七上P43、45秦朝疆域七上p64南海诸岛七上p65西域都护管辖范围七下p52元朝疆域七下p92清朝疆域七下p93钓鱼岛和南海诸岛46中外交往历史上的中国,并不是孤立、封闭地发展的,中外交流始终是在进行着。在七年级教材中,安排有专门的课论述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对外关系。尤其是两汉时期,以及隋唐以后,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无论是陆路还是海陆,都有很大的发展。通过相互交往,中国在多方面获取收益,也将中国在各方面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流是友好平等,通过中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7中外交往七上P64丝绸之路路线图七上p65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七上p85东晋南朝海外贸易七下p21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七下p45宋代海外贸易图七下p63元朝交通路线图七下p72郑和下西洋路线图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