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常用的口服降糖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也越来越多。总体上讲,只要能够影响血糖吸收、代谢而降低血糖的物质都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目前这类药物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降血糖药物,主要是促胰岛素分泌剂,单独应用可以导致低血糖,对正常人也有降血糖的作用。第二大类是抗高血糖药物,单独应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对正常人的血糖没有影响,包括了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一、降血糖药物,即促胰岛素分泌剂:这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只适用于无急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而且要有一定数量(占总数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1、磺脲类:按其发明的前后可分为二代。1942年Janbon发现磺酰脲可引起试验动物血糖降低。1955年发现胺苯磺丁脲有降血糖作用,但毒性太大。用生物电子等排的原理设计出甲苯磺丁脲,于1956年上市用于治疗糖尿病。甲磺丁脲的上市促进了磺酰脲类药物的发展,相继成功开发了氯磺丙脲、妥拉磺脲。第一代有甲磺丁脲(tolbutamideD860)、妥拉磺脲(tolazamide)、醋磺己脲(acetohexamide乙酰磺环己脲)和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通过阻断胰腺β-细胞ATP敏感的钾通道(K+-ATPase),导致Ca2+内流,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同时由于其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钾通道有阻断作用,易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甲磺丁脲为第一代SU类降糖药,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至今仍继续应用。本药口服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与血浆蛋白结合,口服30分钟后即可在血内检出,2-3小时达血浆浓度高峰,一次口服药可维持6-8小时,半衰期约6小时,属短效SU类降糖药。在循环血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肝内降解氧化为羧基或羟基或羟基衍生物而失活,主要由肾脏排出。服用本药期间如饮酒或饮含醇饮料,因抑制糖生成而易发生低血糖;如同时服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双香豆素、保泰松以及磺胺药,由于这些药物竞争肝脏中的氧化酶而抑制了SU类药的代谢,使其在血中浓度增高而可致低血糖;如同时服用阿司匹林通过竞争置换出血浆蛋白中结合的SU类药,使血中游离SU类药增多而增强其降糖作用。本药降糖作用温和但安全有效,价廉,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主要在农村基层和经济水平较低的人群中应用。罕有急性毒性作用,但肝、肾功不良者忌用。规格:片剂,每片500mg,每日剂量500-3000mg,分2-3次,餐前30分钟口服。注射剂甲磺丁脲钠1.0/支,溶于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2分钟血糖下降,维持3小时,用于诊断胰岛素瘤。氯磺丙脲亦为第一代SU类降糖药,口服由胃肠道吸收,1小时后在血内可检测出,10小是达高峰,可维持36-60小时,为口服降糖药中作用最长者,每日1次口服,7天后血浆浓度趋于平稳,降糖作用强于D860,和D860不同的是在肝内降解少,大部分以原型由肾脏排出。本药容易在体内蓄积而致低血糖,特别是肝、肾功能不良者和老年人忌用。本药还对水的代谢平衡有影响,可能通过刺激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和增加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性而加强其周围作用,故长期服用可引起水潴留和低钠血症,也可利用此作用来治疗尿崩症。服用此药饮酒后可引起酒精性颜面潮红。规格:每片含100mg、250mg,每日最大剂量100-250mg,早餐前1次口服。第二代磺脲类包括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达安疗,达安宁,乙磺己脲,优格鲁康,氯磺环己脲)、格列波脲(glibornuride,克糖利、克糖脲、格拉出尔、甲磺冰片脲、甲磺冰脲、甲磺二冰脲)、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达、灭糖尿,秦苏、迪沙、瑞易宁,吡磺环己脲)、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甲磺吡脲)、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糖肾平、克罗龙)、格列美脲(glimepiride,亚莫利、圣平、圣唐平、普唐苹、万苏平、迪北、伊瑞、佳和洛、力贻苹、安尼平、糖酥、阿迈瑞)。格列本脲为第二代SU类降糖药,作用强而持久,属长效药,降糖作用强,1969年先用于欧洲,1984年FDA批准进入美国,我国由天津医药工业研究所于1971年研制成功,其降糖作用相当同等量D860的200倍,口服后30分钟出现作用,2-6小时血浆浓度达到高峰,作用可持续10-16小时,故一般每日服药1-2次。本药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分别由胆汁经肠道和肾脏排出,约各占一半,其代谢产物仍有生物活性,因此肾功能不良者因排出减慢易致低血糖。此药降低空腹血糖的效果比降低餐后血糖明显,因其降糖作用强,故一般用于中重度特别是胰岛素分泌减低的2型糖尿病病人,对轻度特别是老年糖尿病病人,不作首选。因对老年糖尿病病人易引起低血糖反应,如确需用也应由小量开始。对肝、肾功能不良者忌用。规格:片剂,每片2.5mg、5mg,每次最大剂量5mg,每日最大剂量20mg,每日剂量2.5-15mg,如每日剂量5mg以上分2次服。微粒型优降糖(micronizedglibenclamide,微粒格列赫素,glibenhexal)为微粒型优降糖,由德国Hexal药厂生产。作用同优降糖,但吸收快,口服2小晨达高峰,生物利用度为普通型优降糖的1.7倍。规格:每片含3.5mg,每日剂量1.75-11.5mg,分1-2次口服。格列吡嗪系1971年意大利爱宝药厂研制的第二代SU类降糖药,1984年美国FDA批准上市,属短效药物,口服后迅速完全地由胃肠道吸收,1小时血浆浓度达高峰,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可持续6个小时,一次口服后降糖作用可持续12-18个小晨,因其半衰期短,平均2-4个小时,故长期服用无蓄积作用。主要在直脏代谢,代谢产物大部分由肾脏排出。其代谢产物已无活性,故比优降糖安分,而其降糖作用仅次于优降糖,相当于等量D860R的100倍,故可用于病性较重的老年糖尿病病人。餐前30分钟服用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规格:片剂,每片含5mg,每次最大剂量10mg,每日最大剂量30mg,每日剂量5-30mg,如每日用量超过10mg则每日分2-3次,餐前30分钟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由辉瑞公司研发,于1994年4月26日获FDA批准上市),可使全天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格列齐特属中长效药,系法国施维雅药厂70年代研制的第2代SU类降糖药,降糖作用弱于优降糖和美吡达,相当于等量D860的20倍,但除降糖作用外尚可减少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液粘度。口服后由胃肠道迅速吸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4.2%,服药后2-6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半衰期为6-14小时,持续24小时。在肝内代谢,为羟基代谢产物和氮氧化物,60%-70%的代谢产物及少部分未变的原型药由尿排出,10%-20%由肠道排出。规格:片剂,每片80mg,每日剂量40-320mg,分1-2次餐前30-60分钟口服。法国施维雅公司于2000年11月推出了格列齐特缓释制剂,2003年我国批准进口法国施维雅公司的格列齐特缓释片,由其天津分公司分装生产。每片30mg,每天只服一次,降糖作用温和,降糖效果亦较好,适合老年人;格列波脲为瑞士Roche药厂生产的第二代SU类降糖药,降糖作用稍弱于达美康,其降糖作用除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和抑制胰岛素的降解外,还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升糖素,另外还有提高脂肪分解、降低甘油三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粘滞度的作用。口服后迅速由胃肠道完全吸收,2-4小时达血浆浓度高峰,半衰期平均为8.2小时,因而每日用药2-3次而不会像长效SU类药那样因蓄积而有致低血糖的危险。本药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口服后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已无活性或很低,主要由肾排出。本药品比较安全,很少发生低血糖,个别可有轻度皮肤或胃肠道反应。规格:片剂,每片12.5mg或25mg,每日剂量25-100mg,分2-3次餐前口服。格列喹酮属短效药,作用也最弱,是唯一不主要经肾脏排泄的磺脲类药物,为糖尿病肾病的首选药物。由德国BoehringerIngelheim公司生产,我国于80年代引进生产线在国内加工生产。糖适平的降糖作用机理同其他SU类药,但其胰岛外作用对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更明显,这种作用是通过增加胰岛素靶细胞受体及增强受体后作用实现的。本药特点是口服后吸收快,2-3小时达血浆浓度高峰,但半衰期短,仅1.3-1.5小时,8小时后降至最低水平。主要在肝脏代谢,95%由胆汁经肠道排出,只有5%由尿中排出,但肝功不良特别是有胆汁淤积者尿中排出可增加40%。本药降糖作用虽不如优降糖、美吡达,但以其吸收快、半衰期短和主要经肾脏排出的特点,特别适用于伴有糖尿病肾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和老年病人。规格:片剂,每片30mg,每日剂量30-240mg,分3次餐前半小时口服。格列美脲,由德国HoechstMarionRoussel公司研制开发,于1995年首次在瑞典上市,商品名为Amaryl,后于1995年11月30日获FDA批准,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上市,为第二代磺脲类降血糖药物,亦有学者将格列美脲归类为第三代磺脲类。其不同于其他SU类药之处为分子结构内侧链上含有2个-SH基,故适用于对其他SU类降糖药失效的糖尿病病人。本药的降糖效果与优降糖相似,但用量比优降糖小,能同时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发生低血糖少,故降糖作用强而比优降糖安全。其降糖作用机制中,除刺激餐后胰岛素分泌但不明显增加空腹胰岛素水平外,尚有明显的胰外作用。主要是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IV的作用。既促进胰岛素分泌又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属长效药,每天一次,降糖作用强,较少发生低血糖,是一种较好的降糖药。规格:1mg,2mg,起始剂量1-2mg/d,一股维持量2-4mg/d,每日最大剂量为8mg,分1-2次餐前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的上市概况药物名称商品名研发与上市公司首次上市时间上市国家甲磺丁脲甲糖宁德国Bayer公司1956年7月德国氯磺丙脲特泌胰菲律宾Pfizer公司1960年3月美国醋磺己脲迨美洛美国Lilly公司1963年6月美国妥拉磺脲妥兰纳斯美国Upiohn公司1965年12月美国格列波脲克糖利瑞士Roche公司1969年2月瑞士格列本脲优降糖德国BoehringerIngelheim公司1970年6月德国格列吡嗪美吡达意大利FarmitaliaCarloErba公司1972年6月德国格列齐特达美康法国Servier公司1970年8月法国格列喹酮糖适平德国Thomae公司1976年6月德国格列美脲亚莫利德国HoechstMarionRoussel公司1995年9月瑞典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特点名称片剂量剂量范围每天服药生物半衰期作用时间肾脏排泄(mg)(mg/d)次数(h)(h)(%)格列本脲2.5~51.25~201~210~1616~2450格列吡嗪2.5~52.5~301~23~612~2489格列波脲2512.5~1001~26~1212~2470格列齐特8040~2401~21212~2480格列喹酮3030~1801~21.516~245格列美脲1~21~813~610~2060磺脲类主要应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而胰岛功能尚存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但长期应用可促进β细胞衰竭。磺脲类降糖药可引起低血糖、消化不良、恶心、黄疸、白细胞减少、皮肤瘙痒及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病人在使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①服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尤其是老年病人,如不能检测血糖,老年人要慎用优降糖;②餐前半小时用药疗效最佳;③每日用药剂量不可过大,如优降糖不应超过20mg,达美康不应超过240mg,美吡哒不应超过30mg;④在高血糖得到纠正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可能会有所改善,此时病人应及时调整磺脲类药物的用药剂量,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⑤用药期间若运动量过大易诱发低血糖反应,尤其是老年人;⑥一般情况下,两种磺脲类药物不能同时服用。2、格列奈类: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其有“快进、快效、快出”的作用特点,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是一种有效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新型降糖药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