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控制的起源与发展摘要:本文从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会计核算、内部牵制与内部稽核去探究它的起源,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古代到现代发展情况的探究,提出了一些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措施,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关键字:内部控制起源发展制度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它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人员影响。内部控制制度即指各级管理部门在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即时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而所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二、内部控制的意义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企业经营方式和制度的巨大变化,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管理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已经逐渐地成为企业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效屏障和保障企业实现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伞,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管理层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有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三、内部控制的起源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而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起源于在西周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所以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体现在企业的制度中,而我国古代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现在统治者对政权的控制中,我国西周时期内部控制的最初产生空间、手段和雏形已经具备。内部控制课程论文11、组织结构我国在西周时期,官厅组织结构就已经比较完善。《周礼》中有记载,西周王朝的时候,最高统治者周王,在下设有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和冬官考工等六大官职。秦朝建立的三公九卿组织,结构更为完备。因而,从官厅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讲,西周时期就具备了内部控制产生的空间条件。2、会计核算早在西周时期,会计组织由司会统一管理,司会的具体职责包括会计、出纳、税务、财物保管、考核(钩考)、人口与土地统计。组织内部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系统,系统内部不但建立了独立的会计部门,而且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已分工明确。3、内部牵制与内部稽核《周礼》中有记载,西周时期的内部牵制包括:财物分管,也就是在天官冢宰之下分设大府、王府、内府、外府、职币等机构,分开管王朝的财物;分职核算,也就是会计记帐人员、收入核算、支出核算,以及实物保管,分别由不同官员实施;内部稽核,也就是宰夫行使稽核职权,负责组织对财物保管部门年度、月度、旬度的财物出入和经济收支情况进行具体全面的稽核,这可以作为确定官吏政绩优劣的依据。四、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1、古代的内部控制在我国,古代内部控制制度始于西周,完善于唐朝,衰落于宋代。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鼎盛的阶段,唐朝是封建社会的盛世时期,宋朝封建社会转衰的过程,这与我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轨迹是相符合的。内部控制课程论文2在西周时,就闪烁着内部牵制制度的火花,例如“听出入以要会”,也就是以会计文书为依据,批准财物收支事项。当时的统治者,为防止掌管和使用财赋的官史弄虚作假甚至贪污盗窃所采用的分工牵制和交互考核等办法,达到了“一毫财赋之出,数人之耳目通焉”的程度。这段时期上计内部控制制度已有萌芽;秦朝时期,就已形成严密的上计制度和御史监察制度。在宋朝,已经形成知府与通判联署的做法,所以说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早已有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我国的长期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及其监控主要由官府来负责,主要方式是职务牵制,民间企业发展及其监控相对薄弱。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的着眼点在于职责的分工和业务流程及其记录上的交叉控制。内部控制主要通过人员配备和职责划分、业务流程、簿记系统等来完成。其目的主要是防止组织内部的错误和舞弊,通过保护组织财产来保障组织运转的有效运行。2、现代的内部控制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借鉴了前苏联社会广义国家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经济发展采取高度集中的方式,企业经营与规划完全由国家来控制,监控也由国家直接进行,以企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几乎缺失。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后,市场经济的提出与全国建设才还企业以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发展蕴涵着加强内部控制健全运营机制。这一阶段内部控制开始有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区分,主要是通过形成和推行一套内部控制制度来实施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除了保护组织财产的安全之外,还包括增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和遵循既定的管理等方针。(1)初次出现1986年财政部颁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中对内部控制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一阶段开始把控制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一起纳入内部控制结构之中,并且不再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控制环境反映组织的各个利益关系主体对内部控制的态度、看法和行为;会计制度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确认、分析、归类、记录和报告方法,旨在明确各项资产、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控制程序是管理当局所确定的方针和程序,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标。内部控制课程论文3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对内部控制作出了权威性解释,即“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并提出了内部控制“三要素”,帮助注册会计师判断是否信赖内部控制,以确定审计的性质、时间与范围。这是我国现代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现代内部控制建设拉开了序幕。有了《会计法》之后,我国系统的内控制度建设起来了,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性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颁布不久,财政部根据《会计法》的有关精神,于2000年初组成了内部会计控制研究小组,就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思路等问题进行研究。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明确了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以及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上述两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的理论与制度建设,树立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会计法规建设进入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新境界。(2)重视伊始2006年,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内控、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基本流程、组织体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了详细阐述。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意味着中国走上了风险管理的中心舞台。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内部控制课程论文4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3)全面应用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刚刚联合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现在的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起来了。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平稳顺利地实施,财政部等五部门制定了实施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五、总结1、加快理论研究和创新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应以行为理论为指导,加强内部控制方法研究,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将内部控制向人性化管理方向发展,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2、加大政府的推进力度本人认为,政府只有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法规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大内部控制推进力度,可以采用达标、规范化等具体措施,切实引导企业尽快推行内部控制,促进内部控制尽快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中。3、提高企业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只有企业负责人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得到有效实内部控制课程论文5施。所以,必须提高企业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4、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素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企业的每个管理者和每个员工都要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在内部控制中的位置和角色。只有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分工,与整个企业积极协调一致,才能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参考文献:李连华:《内部控制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程新生:《企业内部控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