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现代十大作家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评价毛泽东:“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郭沫若:“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上学后,自己改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二马》《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评价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李敖:“文学巨匠,一代宗师。”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幽默文学大师,发明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散文《吾国与吾民》,杂文《生活的艺术》,传记《苏东坡传》以及译著《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评价赵毅堂:“应当说,林的中文好到无法翻成英文,他的英文也好到无法翻译成中文。”赛珍珠:“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鲁迅:“中国当代最好的杂文家。”自评:“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林家铺子》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评价张光年:“茅盾体现了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是并不多见的把两种素质集于一身的人。”夏志清:“茅盾无疑仍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共产作家,与同期任何名家相比,毫不逊色。”胡耀邦:“茅盾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为我国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的财富,提高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水平,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郁达夫:“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了,所以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中国若要社会进步,若要使文章和实际生活发生关系,则象茅盾那样的散文作家,多一个好一个。”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原名治华,字实秋,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散文《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雅舍杂文》,译作《莎士比亚全集》等。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评价冰心:“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沈从文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于1987年和1988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88年病逝于北京。评价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汪曾祺:“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金介甫:“可以设想,非西方国家的评论家包括中国的在内,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作出公正的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罗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夏衍:“沈从文没有得到他应该得到的文学地位,他不单是一位乡土文学大师,应该是更高一层的作家。”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等。1904年11月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评价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冰心:“巴金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他的可佩之处,就是他为人的‘真诚’……”萧乾:“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王蒙:“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也是榜样。”毕淑敏:“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正直、光辉,包括他提议建文革纪念馆,让整个民族反思、自省,都让我们敬佩。我要向巴老学习,做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学习他是一种精神的星火传承。”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评价余秋雨:“曹禺作为一位戏剧大师,不仅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者,而且是20世纪世界戏剧艺术发展的一个杰出代表。”《大公报》:“他由我们这腐烂社会层里雕塑出那么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责贬继之以抚爱,真像我们这时代突然来了一位摄魂者。在题材的选择,剧情的支配,以及背景的运用上,都显示着他浩大的气魄、这一切都因为他是一位自觉的艺术者,不尚热闹,却精干调遣,能够透视舞台效果。”张爱玲(1920年09月30日-1995年09月01日?),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代表作有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等。1942年开始写作。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并与之交往。1956年认识大30岁的美国作家赖雅,并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骨灰被撒入太平洋。评价夏志清:“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凡是中国人都应当阅读张爱玲的作品。”余秋雨:“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颗敏感的灵魂,一种精致的生态,风韵永存。我并不了解她,但敢于断定,这些天她的灵魂漂浮太空的时候,第一站必定是上海。上海人应该抬起头来,迎送她。”白先勇:“张爱玲的写作风格独树一格,不仅是富丽堂皇,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意象。”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代表作品有《受戒》《邂逅》《大淖记事》《翠湖心影》《黄油烙饼》《葡萄月令》等。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9年,第一部小说集《邂逅》出版。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81年出版小说集《受戒》。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1997年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7岁。评价沈从文:“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的还是态度,‘宠辱不惊’!”黄永玉:“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最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贾平凹:“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铁凝:“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