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教案】·(中)工笔画教案(中)第五单元鸟类的工笔画法教学目的:通过讲授鸟类勾染要求及着染步骤,使学生掌握详实的鸟的工笔画法。教学要求:掌握鸟类勾染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白描勾线须注意的事项。教学难点:打底及色彩着染。教学内容:(一)鸟类勾染的基本要求1、质感:鸟嘴是尖硬骨质,鸟眼是水晶体,腿爪是鳞甲包裹着骨头的形象,翎毛是蓬松的,勾染时必须注意表现出这些质感的不同之处。2、整体感:鸟不同于花卉,花卉是一片一片的,而鸟是一个棱形整体,鸟的羽毛翎片既有层次又要统一,不可支离破碎。3、虚实的处理:鸟的动作灵活,其主要活动关节部分,如颈,尾筒,腿根等都要虚处理。其他如背部要实,腹部要虚;嘴要实,舌要虚等等,这样画出的鸟才生动灵活。4、神态的刻画:鸟是动物,非常生动活跃,除了画好全身动态外,特别要注意眼、嘴、爪的刻画。(二)鸟的勾线与着染步骤1、白描落墨:根据鸟体各部色彩深浅,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勾描轮廓。勾鸟嘴要用细而硬挺的线条,弧线要饱满,嘴峰要有厚度。勾鸟眼注意从眼角起笔,上下相合,不要画成棱形,需注意在不同角度的透视变化。勾毛用笔要虚入虚出,长短粗细都保持一定规律,注意鸟毛顺序不可相反。勾翎毛用笔略实,也要虚入虚出,转折时笔要提起,不可出侧锋,勾大片鳞片要自然错落。勾足爪有双勾法和点法,较大的浅色鸟爪要双勾,上部平直有骨节形象,下部为肌肉形象,用笔宜圆。小鸟爪或黑色爪用点法,利用笔的顿挫一笔点出骨节形象。鸟体小毛有两种画法,称批毛与丝毛,批毛是将白云笔蘸上墨或色后用手将笔锋捏扁,平均分成四至六个尖叉,这样画下来即成一组小毛。批毛时笔与笔之间如品字形接续,从中心线向后方向两侧逐渐叉开角度,使之形成背部半球状体积,。丝毛是用细笔一根根勾毛,方向与批毛相同。2、墨染打底:勾线后各种较深色彩(白色、黄色除外)都先用墨染打底色。鸟嘴分染有两种染法,具体见操作。3、着染色彩:着色的步骤一般是先染淡彩,后施重彩,白粉最后染。要薄涂多层,务必使下面的墨染底色能透露出来,否则易平板呆滞。4、收拾完成:收拾阶段包括丝毛,勾羽轴羽枝;画爪;丝鼻须;点睛等。这是最后,也是最出效果的步骤,必须注意画好。丝毛颜色要比着染的色彩略重些,勾羽枝时有两种方法,勾时要与羽轴虚开,到羽尖羽枝的角度趋向与羽轴一致。勾鼻须一定要细挺有力,不要粗笨呆滞。(三)淡彩鸟与重彩鸟的勾染步骤举例石青石绿色鸟——翠鸟画法:以重墨勾嘴、眼、翅尾,中淡墨勾头、背、胸腹。眼先及眼后部黑斑以焦墨丝毛,重墨分染。重墨分染上嘴。淡墨分染下嘴后罩染朱磦。从上头部、背部,到上尾筒皆以中墨分染。双翅、尾羽以浓墨分染,并用重墨从翅、尾尖端统染,调草绿色罩染头背到上尾筒部,花青罩染双翅与尾部,相邻处接染,干后以三绿和二青分别罩在草绿及花青色部分,薄涂一至两遍,要透露出墨底色为好,前额部用二青分染一下,头背部用草绿丝毛,翅尾部用花青墨丝毛和勾羽轴、羽枝,头部丝毛要分组,疏密相间,画出斑纹。喉部用淡赭墨及白粉接染,先丝赭墨毛,后丝白毛。胸腹部用淡墨分染,罩染朱磦加赭石,用赭红丝毛。跗蹠及爪用朱砂或朱磦勾点。眼内周染赭墨,焦墨点睛,赭墨勾鼻须。为了增加翠鸟的神气,常以夸张手法画出白眉线,在墨染时空出白斑,白粉染,白粉丝毛即成。第六单元《簪花仕女图》的临摹教学目的:1、深入理解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2、学习《簪花仕女图》的艺术技巧和技法。3、加深对《簪花仕女图》作者——周昉的艺术风格与技巧的理解。4、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及难点:1、对作品、作者的认识。2、通过对作品的临摹,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技法体会及领悟。教学内容:(一)《簪花仕女图》及其作者——周昉《簪花仕女图》是我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典范作品之一,是唐代画家周昉的代表作品。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长安人,出身于贵族,官至宣州长史,擅画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周昉笔下仕女,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具有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的特点,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有了相当的暴露,贫富悬殊,社会危机日趋严重,文学中反映社会矛盾,描写妇女不幸和苦闷的作品已陆续出现。周昉对上层社会有较多的了解,他笔下的贵族妇女形象沉重,挖掘她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反映了贵族奢侈生活后面的社会经济的危困,塑造了更能深刻地反映现实的艺术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昭示了当时审美意趣由宏丽之美向婉约之美的转变。周昉不但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技法,从外表上描写了当时贵族妇女的形象,而且通过人物形象的一定程度的内心刻画,揭露了社会的内在矛盾。《簪花仕女图》描写的是宫廷妇女闲逸的生活情景。时令正处春夏之交,一队浓妆华艳的妇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院里自由自在的嬉游,有的戏犬,有的赏花,有的拍蝶,6个妇女皆袒胸,身穿肥大曳地的团花大幅长裙,肩披薄纱透体,高大的发髻上饰以盛开的牡丹花,她们把狗、鹤、蝴蝶作为消磨岁月的伴侣。作者细致刻画了仕女们的似愁非愁、似怨非怨、似戏非戏的复杂心理,反映了高墙深院中妇女的苦闷无聊的心情。整幅画没有背景的衬托,只画了两只狗一只白鹤,一束花做点缀,并通过这些点缀把园中6个仕女联系起来,组织在一个游园娱乐的场面之中。画面着色华丽而沉着,线条简劲而有力,人物面部的晕染,着力夸张肌肤的娇嫩丰腴;发髻的勾染,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衣褶、薄纱的轻柔透气,见形见质。(二)临摹过程(1)勾线线描要求整体自然顺畅,细节精致洒脱,同时要注意墨色的区别。勾线时注意用笔的变化,如实起虚收、虚起实收、实起实收、虚起虚收。(2)渲染用墨和透明的植物色渲染出简单的凸凹关系并打底色。(3)罩染用矿物色统一对象的基本色,注意在白粉的运用上要恰如其分,注意强调色彩的反差及形象之间的不同质感。(4)整理进一步对细节的刻画,用矿物色(石色),金粉画出饰品和花纹,同时醒出在罩染时被石色盖住的墨线。对画面进行统一调整。3、小结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尊重原作,但不能刻板的复制;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技法和独特的造型手段,体察画家表现出的深刻的精神内涵。第七单元工笔人物画写生——造型教学目的:1、通过工笔人物画写生,了解和提高学生写生对象能力,主观造型的能力。2、体会白描与素描的异同。3、通过写生练习,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工笔人物线描的能力,为创作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人物画造型能力的两个方面:即写生对象的能力,主观造型的能力。2、如何组织线条,使线条更准确,更具美感。教学内容:(一)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能力要求工笔人物画造型能力的要求,与其他画种人物造型能力要求基本相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生对象的能力;二是主观造型的能力。(1)、写生对象能力:指面对具体的人物和其他形象能准确描绘的能力。(2)主观造型能力:指根据具体形象和主观意想重新塑造形象的能力。以上两方面的能力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它们都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而达到一定水平的。此外,在生活中对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生活中的各类形象做经常的深入细微的观察,默写,心记,研究各类形象的特点(包括内在、外在特点)和形体的运动规律,并成速写习惯,对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二)如何用线造型工笔人物画用线条造型称为“白描”,白描就是线描,即用尖细而挺的毛笔单线用线勾勒形体。线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也是工笔画的特点之一。(1)工笔画的线与意笔画的线工笔画的线,细而均匀。意笔画的线,粗细不同,变化多端。(2)素描与白描素描:以块面认识和表现形体,(表现手法不同)。白描:以线条认识和表现形体。二者都要求充分理解形体的解剖结构,形体的空间、虚实、体积、质感等,但白描在表现上更微妙,更概括、更理性。(3)要求先用铅笔起稿,便于修改,白描与速写差不多,只是要求更准确,更细致,在用线的基础上也可以辅助一些光影表现形式的结构。欲将形体概括或抽象为线的组合需要认真地研究人物的形体、运动规律、姿态等,更需要理解人物的结构与解剖,深入地研究形体与衣着的关系以及服装的结构等等。(三)线条的组织白描除要求造型准确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处理好线条之间的组织关系,其中含着一些绘画艺术上的和审美方面的要求。在表现形体时并不是看见对象有几条线(尤其是衣纹)就画几条线,而要有选择的画,首先是准确,同时要有美感,在形体的重要部位,即所有的关节处,如肩、肘、腰、膝盖等都有线条,各组线条之间还有联系,因面形成线条之间的组合疏密关系。在写生过程中,忌画肘不看腰,画肩不看肘,应注意整个形体各部位的线条都是有联系的,在画一个部位的线条时要眼观整体,在审美上,对线的组合还要求有韵律和节奏感。(四)小结白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就整个中国画来说,线条的运用考究极多,但作为工笔画的线条,大多变化不太大。因为工笔画绝大部分是以色彩为主,为了突出色彩,古今工笔画的线条或为铁线描,或为高古游丝描,是粗细比较均匀的线条,为敷色留有更大的余地。第八单元工笔人物画写生——构图教学目的:通过讲授构图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写生、创作中加强构图意识,深入了解到构图是一帐画成败的关键之一。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画中的常用构图形式。2、认识均衡、对比、节奏这些形式法则在构图中的作用以及产生的不同美感。3、深入了解中国画的构图的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1、构图的骨架。2、构图的形式法则。3、平面性构图。教学内容:(一)构图的作用传统画讲究“经营位置”,亦称“章法”或“布局”,现代称“构图”、“构成”。构图是画面的内在构架,决定着画面的整体效果,决定着画面内在结构的张力,使画面既有形式美,又符合内容需要,是创意形成的第一个步骤。所以必须深入研究构图的规律及特点,创造“有意味”的构图形式,使作品产生独具的创意和高雅的格调来。(二)构图的骨架骨架是整个画面结构的基本形状,决定着构图的基本形式,突出的骨架感是经过了刻意的组织安排、提炼和选择的,表现出构图中的势态和趋向。在中国画中构图常以川、由、工、之等汉字作为骨架的基本样式,另外还有一些被概括为几何形体的基本结构形式,三角形、正方形、圆型、垂直线、斜线等以及如同英文字母S、V、X、T的基本形状。它们以多样的差异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气势和意境。我们可以把骨架的形态分为静态形态构成和动态形态构成来介绍。(1)静态形态构成,包括垂直线和水平线以及T形构图。垂直线:向上,挺拔,庄重,静寂。水平线:平静,安祥,开阔,有安宁感。正置的三角形及方形:平正严肃,坚实稳固。正置的长三角形:向上,飞驰,崇高。(2)动态形态构成:包括曲线、斜线、螺旋线、S形、V形等骨架。曲线:柔美而流畅,轻盈且自由。抛物线:具有速度感。双曲线:给人秩序和韵律感。斜线:倾斜角度愈大,运动感愈强。螺旋线:回旋升腾,给人以节奏和重复感。S形:宛然盘旋,迂回上升,有向心力和张力。V形:向上、向外扩张,爆发之感,又有冲刺、集中的意味。圆形:旋转、滚动、饱满、柔和的亲切感。总之,利用动态形态骨架构图可调节、活泼画面,使形式节奏明确、韵律流畅,而利用静态形态骨架构图却让人觉得安定、稳固,无论利用怎样的骨架规律,都应蕴藏于所描绘的自然物象之中,不露痕迹,同时要合理利用不同骨架的构图在画面中所产生的不同的视觉心理反应,免得任意滥加套用,使画面产生的感觉适得其反。(三)构图中的形式法则构图中的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都必须从整个局面出发,最终达到协调统一,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变化产生生动美,统一产生和谐美,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研究构图中的形式。(1)均衡,是指物象、黑白、色块等造型因素虽形态相异而量感等同,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它比简单的对称效果更能体现出对立统一形式的法则。形成画面均衡的因素多种多样,处理均衡的方法千变万化,如利用色块大小、深浅、聚散进行的均衡分布;利用肌理及材质产生的对照与平衡;利用运动与倾向或呼应关系的结果。对画面中均衡和秩序因素的探究,会有助于处理和把握各表现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2)对比,是增强表现力的有效手段,在构图中如只强调均衡感,会过于平静、和谐,使画面单调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