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高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复习——历史第1页(共18页)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2019年题组1.(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的内阁【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答案】D2018年题组1.(2018·北京高考·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2.(2018.11·浙江高考·7)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A.建立通政司B.建立密折制C.设立枢密院D.设立军机处【考点】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密折制【解析】通政司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等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高三复习——历史第2页(共18页)密陈朕前”,结合所学,密折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故B项正确;枢密院,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与材料中“密陈朕前”不对应,故C项错误;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与材料中“密陈朕前”“为朕之耳目”不对应,故D项错误。【答案】B2017年题组1.(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解析】明初,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使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并导致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故A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故B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故D项错误。【答案】A2.(2017·天津高考·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解析】从材料“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可知材料不是在强调君主专制的弊端,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虽提到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但没有强调君主专制制度仍然影响深远,“根深蒂固”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从材料“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高三复习——历史第3页(共18页)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可知材料并非无法解释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而是没有把论述君主制存在的原因作为主旨,故C项错误;综观材料可知论述的是,君主专制能在中国长久存在是有一定的社会环境,是适应特定社会需要的,对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不完全是消极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3.(2017·北京高考·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答案C4.(2017·上海高考·7)“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其中“我朝”是指()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考点】皇权的强化——明太祖废丞相【解析】秦朝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A项错误;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故B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故C项错误;明初朱元璋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并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故D项正确。【答案】D2016年题组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高三复习——历史第4页(共18页)2015年题组1.(2015·海南高考·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朱元璋的重刑治国思想【解析】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说明朱元璋在明初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故B项正确;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中的“仁”为治国的根本,故C项错误;朱元璋实行重刑,但是“执法无准、量刑无据”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2014年题组1.(2014·广东高考·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解析】秦朝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汉朝丞相是三公之首,也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B项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是国家的正式和法定官僚机构,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高三复习——历史第5页(共18页)【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皇权,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不会有失控局面,故D项错误。【答案】B3.(2014·全国大纲卷·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处理政务,只是后来有些内阁首辅权势和地位提高“俨然汉唐宰辅”,但这不是常态,故A项错误;唐代宰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而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故B项正确;明代内阁没有官吏任免权,故C项错误;唐代和明代管理地方政务都是地方官员,明代内阁和唐代宰相都不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项错误。【答案】B4.(2014·上海高考·33)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考点】康乾盛世(上)——军机处的设立【解析】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下面单立的一个机构,其下并不包括内阁、六步等,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准确地反映了图中的信息,故C项是最佳选项;因为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所以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答案】C项3分,A、D项1分,B项0分5.(2014·海南高考·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高三复习——历史第6页(共18页)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解析】材料反映是中央权力机构演变,“清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并不经过六部,故B项错误;清朝贵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强,故C项错误;“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答案】D2013年题组1.(2013·北京高考·1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图7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考点】古代都城的变迁【解析】本题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根据选项提到的四个朝代。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地图判断图中四个地名分别是①长安(西汉都城)、②开封(北宋都城)、③平城(北魏初都城),④杭州(南宋都城)。西汉的都城在长安,A项说法错误;孝文帝迁都是从平成迁至洛阳,B项错误;明朝建国之初都城在南京,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C。【答案】C2.(2013·山东高考·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高三复习——历史第7页(共18页)【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考查学生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嘉庆二十一年在雍正之后,军机处已经设立,军机处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故选C。从材料分析是内阁奉上谕,上谕不是内阁起草,排除B,清朝有中书科,但不具备中书省地位,仅具有监察职能,排除D。【答案】C图53.(2013·重庆高考·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