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成果名称科学组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与数学教学改革新模式成果完成人李大潜、叶其孝、姜启源、谭永基、谢金星成果完成单位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推荐等级建议特等奖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推荐时间2009年4月10日成果科类理学代码075102序号931001编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一、成果简介成果曾获奖励情况获奖时间获奖种类获奖等级奖金数额(元)授奖部门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5000教育部200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6000北京市教委成果起止时间起始:1992年9月完成:2008年12月主题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素质教育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500字)1)成果简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2001年以来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健康、规范地发展,2008年参赛校数和队数分别比2000年增长一倍和三倍,成为在全国高校中举办届数最多、规模最大、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学科竞赛,得到了同行及社会的广泛认可,2007年被列入教育部质量工程首批资助项目。创立并完善了符合国情的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和运行模式,探索出一条创新人才培养和数学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推动了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课程和实验室建设,推动了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数学主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部分竞赛成果得到深化和实际应用。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数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建模和与之相伴的科学计算已成为解决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的关键手段,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数学建模的意识和能力。本成果旨在顺应时代发展对改革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力求有效地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应用脱节的弊端,探索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和数学教学改革新模式。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600字)一、科学地规划设计、精心地组织实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从内容到形式均与传统的数学竞赛完全不同:1)内容的实用性和挑战性:赛题来自工程、管理、社会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和结果的检验,涉及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强调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富有挑战性,有很大的创新空间。2)形式的开放性和团队性:要求学生三人组队参赛,可以查阅、利用任何现有资源,三天内完成一篇科研论文,有益于提高学生自律自强、团队协作、奋力拼搏、探索创新等综合素质。3)评价的多元化和科学化: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由多名专家根据“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表达的清晰性”评定获奖结果,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观念性转变。4)认真实施重在参与的宗旨:竞赛不限于三天拼搏,赛前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和教师辅导深化与拓展学习内容,赛后学生和教师一起深入研究赛题引发的相关问题,可持续为长达数月的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切磋的过程。二、以竞赛为载体,促进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课程和以及教师队伍和实验室的建设;通过实施(2002年教育部)“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主干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教改立项,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数学建模、提高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3.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400字)1)创立并完善了符合国情的“政府支持、专家负责、学生主体、社会参与”的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运行模式,使竞赛一直健康、规范地发展,受益面不断扩大,质量逐年提高,成为全国高校中举办届数最多、规模最大并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为其他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提供了经验并被广泛借鉴。2)始终坚持“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的宗旨,探索了一条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相结合、个人钻研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新途径,取得了重大的人才培养效益。3)推动了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课程和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建设,推动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数学主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了整个数学课程体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高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4)扩大了数学教育的国际交流,让国际同行了解并认可了我国应用数学教育的成就。5)企业积极赞助竞赛,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从1992年首届的10省(市)79所学校314队,发展到2000年28省(市、自治区)517所学校3210队,再发展到2008年31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1023所学校12846队,参赛学生累计超过23万,90%来自非数学专业,10%来自人文社科类专业,几乎涵盖本科和高职高专的所有系别。竞赛始终坚持“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的宗旨,在全国竞赛的影响和带动下,各种形式的数学建模活动蓬勃开展,包括许多地区和学校举办的数学建模选拔赛或邀请赛;2001年和2006年分别举办了为期一周、100多人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一些同学还在校内自发组织数学建模协会,建立网站、出版刊物等。抽样统计表明,参加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学习、赛前培训及各种有关活动的学生数量约为参赛者的10倍,每年约有30多万名学生从中受益。参加过数学建模活动、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主动学习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不少人被免试推荐读研究生,在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及进入社会后的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得到用人单位和研究生导师的普遍欢迎和认可。“一次参赛,终生受益”是很多参赛学生的共同感受。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实践中创立并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支持、专家负责、学生主体、社会参与”的学科竞赛的组织和运行模式,以及全国组委会和赛区组委会两级管理、一次竞赛两级评奖、本科与高职高专分组竞赛、评奖回避并设异议期、评选优秀组织工作奖、设立成功参赛证书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为其他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提供了经验,并广为借鉴。3)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推动了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和实验室的建设,案例教学及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得到普遍采用。竞赛组委会自筹经费实施“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主干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2002年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在全国高校资助了20项研究课题,有关的研究与实践正在稳步推进。这一切均促进了整个数学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正式出版的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教材和教辅资料超过110本,高校中建立的直接支撑相关课程及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培训的实验室超过220所。在2001年和2005年的全国教学成果奖中,与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相关的成果分别有5项和2项,占数学类的17%。截止到2008年,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有9门,占数学类的14%。4)每年千余所学校的近万名教师在各类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培训工作中拓宽了知识面,改善了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不少教师通过对赛题的进一步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学术论文。全国竞赛组委会平均每年举办一次教师培训班;每年编辑竞赛的优秀论文集,由核心期刊正式出版;每两年组织一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会议并出版论文集,开展教学研讨和科研交流,至今已经举办了10届,最近的一届与会代表超过600人。全国竞赛组委会编辑出版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书(1998年第一版,2001年第二版,2008年第三版),每年还至少编辑出版3期内部刊物《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通讯》,与全国竞赛组委会的网站一起,不但用于竞赛组织,还大量介绍教改经验和优秀教材、国际动态等信息。5)每年竞赛后许多学生和教师对赛题进行后续研究,有些师生还将研究成果应用到管理和生产实践中。如重庆文理学院师生在对2004年赛题“饮酒驾车”和2006年赛题“煤矿瓦斯和煤尘的监测与控制”深化研究的基础上,开发软件分别在某交警队和某煤矿投入实际应用。2006年赛题“出版社的资源配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提供的素材形成,赛后高教社批准成立了有学生参加的课题组,吸取竞赛优秀论文的创意,进行实用性研究。6)前后有三家企业冠名赞助竞赛,还有数家企业赞助竞赛及相关活动,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界的联系;每年竞赛开始和颁奖都得到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的理念得以体现。7)全国竞赛组委会积极参与国际研讨与交流,竞赛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好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在国内竞赛促进下,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已经占到近80%的比例,并且累创佳绩,让国际数学界和教育界了解和认可了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数学教育的成就。二、主要完成人情况第一完成人姓名李大潜性别男出生年月1937年11月最后学历硕士研究生参加工作时间1957年9月高校教龄51年专业技术职称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现任党政职务无工作单位复旦大学联系电话02165642469现从事工作及专长应用数学,教学与科研电子信箱dqli@fudan.edu.cn通讯地址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邮政编码200433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国际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2)及三等奖(1997)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1)、一等奖(2005)及上海市特等奖(2005)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华罗庚数学奖(2007),上海市科技功臣奖(2007)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7),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欧洲科学院院士(2007),葡萄牙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主要贡献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01年起)、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2000-2008.8)、名誉理事长(2008.8起)、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执行委员(2003年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1998年起),领导组委会工作,主持制定竞赛的指导思想及组织原则,确定有关竞赛的重要决定及颁奖的原则,为每年的颁奖大会发奖并作主题发言,在各种类型的数学建模研讨班和每两年一届的全国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大会上作大会报告等。本人签名:2009年4月6日主要完成人情况第二完成人姓名叶其孝性别男出生年月1936年9月最后学历硕士研究生参加工作时间1963年2月高校教龄36专业技术职称教授现任党政职务无工作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联系电话01068913150现从事工作及专长偏微分方程与应用数学电子信箱yeqx@bit.edu.cn通讯地址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数学系邮政编码100081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北京市一等奖主要贡献1.自1985年以来分别在北京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多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和讨论班。2.自1987年以来积极把美国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介绍到我国。积极参与和组织我国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夏令营等活动,多次组织教师培训班,积极参与和组织命题和阅卷等工作。担任全国组委会委员、副主任和专家组副组长。3.参与、组织和执行“把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融入大学主干数学课程”的教育部立项。编写与之有关的教学单元,部分已经总结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五)》(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中。4.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积极传播我国的竞赛和融入微积分课程的具体经验。1996年第8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8)数学建模研讨会(WGA5)组织者之一;1998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大学水平数学教育研究课题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2000年第9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9)大学数学教育研讨会(WGA5)共同主席,另一位共同主席是美国数学协会MAA(MathematicsAssociationofAmerica)的前主席、著名数学教育家A.Steen;2001年第10届国际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会议(ICTMA2000)组委会主席等。本人签名:2009年4月6日主要完成人情况第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