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练习题.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用心爱心专心高一历史必修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练习题【课标要求】(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2)“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①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②同时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成就:①到1957年底,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改造方式:(1)农业和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组织生产合作社。(2)资本主义工商业:最高形式是公私合营。3.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得与失1.中共八大的正确认识和决议:1956年(1)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正确决议:①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1958—1960年经济建设的“左”倾失误(1)出现:1958年中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特点:在经济建设中,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3)实践:1958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4)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1959—1961年出现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5)纠正错误:从1960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3.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1976年“文革”期间,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据估算,“文革”十年中的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4.经验教训①现代化建设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别国经验,但不能生搬硬套,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②要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更要注意遵守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用心爱心专心1.“一五”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A.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这段诗反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4.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C.三大改造的完成D.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5.“大跃进”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危害,主要因为它()A.导致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B.打破了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C.毁坏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D.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6.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号中国的国情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④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1958年,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1962年,国民经济根本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改善8.对1956—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正确的是A.“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B.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C.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D.只有成功没有失误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口号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大跃进”B人民公社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10.“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这句话最先出现在建国后的哪个时期()A.过渡时期B一五期间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11.““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B.“大跃进”运动期间用心爱心专心C.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D.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后12.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13。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作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国民经济恢复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D土地改革14.20世纪六七十年化我国一些农村吹消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滤的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答案:ACCDD,BDCAC,BDCA【课标要求】(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背景:①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2.伟大决策:①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③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还作出了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意义: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巩固练习】1.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四大D.十五大2.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标志是()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答案:AADC用心爱心专心【课标要求】(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三.经济体制改革1.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特点——包产到户;③安徽、四川率先进行;④意义——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2)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3.国有企业改革(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改革内容:①改革管理体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②改革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④改革分配制度,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影响: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巩固练习】1.率先放宽政策,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区是()A.山东、陕西B.安徽、四川C.河南、河北D.江苏、江西用心爱心专心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A.自主经营B.土地私有制C.包产到户D.土地入股3.改革开放后,既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又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的措施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组织劳务输出D.发展乡镇企业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实行政企分开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6.“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文革”结束D.包产到户7.“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是对以下我国农村哪项经济政策的描述()A兴办生产合作社B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村税收改革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C废除人民公社化制度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开展“大跃进”运动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之处包括()①土地所有制的性质②农民生产自主权③产品分配的自主权④经营管理的方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CDAD,ACADC【课标要求】(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对外开放的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这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2.内容: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吸收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外国先进经济管理经验。(“走出去,引进来”)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经济特区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方。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用心爱心专心目的: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立: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五个经济特区。建五特区的条件:①是中国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海运港口;②是著名的侨乡;③毗邻香港、澳门、台湾,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2)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技术开放区①1984年,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