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复习题•名词解释分离现象亚临床甲亢“冷、热、温”结节•简答题1.甲状腺摄碘试验的原理和临床意义;2.常用的甲状腺显像剂及它们的物理特性;3.甲状腺结节核素显像的表现和临床意义;4.如何用核素显像的方法对甲状腺热结节进行鉴别诊断?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利用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标记的化合物引入人体内后聚集于骨骼,利用核医学显像仪器在体外探测放射性核素所发出的γ射线,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形成骨骼的影像。核医学的优势项目之一骨甲状腺肾脏心脏美克尔肺其它•优点•功能显像,灵敏度高、早期诊断•一次显像可以显示全身骨骼的病理改变•无已知的禁忌症•不足•特异性较差•分辨率不如X线骨显像的特点—与X线骨平片比较*解剖•骨是运动系统的一部分•成人共有206块骨•按骨的形态分:–长骨—分布于四肢–短骨—如腕部和踝部–扁骨—如颅的顶骨、胸骨、肋骨等–不规则骨—如髋骨、蝶骨中轴骨颅骨躯干骨附肢骨解剖骨组织骨膜骨髓骨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钙盐基质骨胶纤维(器官)•显像原理1.与骨骼无机盐离子交换、化学吸附2.与骨骼有机成分结合•影响显像剂聚集因素*1.骨骼局部血流灌注量2.无机盐代谢更新速度3.成骨细胞活跃程度一、显像剂和显像原理羟基磷灰石晶体K+Na+F-Mg+2PO4–3P-C-PP-O-P似离子交换树脂•显像药物1.99mTc-PYP、99mTc-PPI,在血液和软组织中清除较慢,本底高而显影稍差。2.99mTc-MDP*、99mTc-HMDP,在体内极为稳定,在血液和软组织中清除较快,2小时约50%聚集到骨,主要经肾脏排泄,是比较理想的显像剂。一、显像剂和显像原理•骨动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血流相、血池相、延迟相•骨静态显像:全身骨显像、局部骨显像•骨断层显像•骨融合显像二、骨显像方法•患者的准备1.无需特殊准备,疼痛而不能平卧者,予以阵痛药物;2.显像时,除去身上的金属异物。3.延迟显像,注射药物后嘱患者多饮水;2~6小时进行显像;检查前排空膀胱,必要时进行导尿。•给药的方法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99mTc-MDP)20-30mCi,动态显像需弹丸式药物。二、骨显像方法•采集方式1.动态显像,血流灌注相(1-2s/帧),采集30-60帧,血池相在注射药物后1-2分钟后进行,1-2min/帧,采集5帧,延迟相进行全身或局部图像采集(平面或断层);2.必要时行CT扫描。•图像处理1.动态图像可以进行ROI勾画获得时间放射性曲线,进行定量分析;2.全身显像调整图像的对比度,两种灰阶显示前后位图像;对注射原因造成的皮下渗漏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放射性污染进行必要的处理;3.ECT和CT图像的融合处理。二、骨显像方法血池相血流相延迟相图像融合(一)血流相和血池相1.正常图像⑴血流相: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8~12秒可见局部大血管影,以及随后出现的软组织轮廓影,两侧影像基本对称。⑵血池相:软组织影像更加清晰。三、影像分析和结果判断(一)血流相和血池相2.异常图像⑴血流相:局部大血管位置、形态或显影的时间改变,出现放射性异常浓聚或稀疏缺损改变,提示病变部位血流灌注异常及血管病变。⑵血池相:局部骨骼或软组织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或稀疏缺损改变,提示局部有充血、缺血现象或静脉回流障碍。三、影像分析和结果判断(二)骨静态显像1.正常图像*⑴全身骨骼影像清晰,对比度好,左右两侧放射性分布对称。⑵松质骨的放射性高于密质骨。⑶鼻咽部和副鼻窦区由于血流丰富,放射性的聚集相对较高。⑷整个脊柱的放射性分布是不一致的,前位图像仅显示腰椎,后位显示脊柱的标准体位。三、影像分析和结果判断(二)骨静态显像1.正常图像⑸儿童和成人的骨显像有显著的差异,相同采集条件下儿童骨显像清晰度、对比度高于成人,骨骺部位生长区呈明显放射性聚集*。⑹可见双肾和膀胱显影。三、影像分析和结果判断正常全身骨显像(成人)前位后位正常全身骨显像(儿童)(二)骨静态显像2.异常图像⑴放射性浓聚区(热区):最常见的异常影像,可见于多种骨骼疾病的早期和伴有破骨、成骨过程的进行期。创伤、炎症、肿瘤、代谢、血管病、骨膜新骨形成以及关节炎等。⑵放射性缺损区(冷区):较为少见,可见于骨坏死,溶骨性转移癌灶,骨囊肿,以及放射治疗等。三、影像分析和结果判断(二)骨静态显像2.异常图像⑶轮圈样改变:即在破骨性病变造成的放射性缺损区周围存在放射性的浓聚。⑷超级骨显像(superbonescan)*。⑸闪烁现象(flarephenomenon)*。⑹骨骼以外的放射性摄取及伪影。三、影像分析和结果判断四、骨显像的适应症*(一)鉴别原因不明的骨痛,排除骨肿瘤;(二)判断原发骨肿瘤的受累范围,了解有无远端骨转移;(三)判断X线片难以确定的应力性骨折及细微骨折;(四)诊断各种代谢性骨病及骨关节疾病;(五)骨组织病理活检的定位;(六)评价骨病治疗后的疗效;(七)鉴别陈旧性或新近发生的压缩性椎体骨折;(八)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九)诊断骨髓炎,特别是X线片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情况。(一)转移性骨肿瘤的流行病学1.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某器官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癌,少数为肉瘤,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肿瘤。2.骨骼是恶性肿瘤第三常见的转移部位,仅次于肺和肝。3.尸检结果显示总体发病率为32.5%,90%以上的骨转移肿瘤来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五种肿瘤类型。五、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一)转移性骨肿瘤的流行病学5.骨转移性肿瘤是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5-40倍。6.骨转移瘤按X线表现可分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7.转移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为脊柱、肋骨和骨盆等中轴骨,四肢长骨较少见。五、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二)转移性骨肿瘤的核素显像表现*1.全身骨骼多发散在的放射性浓聚灶,常位于中轴骨及附肢带骨;2.单发的放射性浓聚灶或放射性缺损;3.同时存在放射性浓聚和放射性缺损区;4.弥漫性骨转移,超级骨显像。五、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五、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五、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超级骨显像五、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五、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1yearofchemotherapy五、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闪烁现象五、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五、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一)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及其病变侵犯范围的确定;(二)采用三相骨显像辅助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三)恶性骨肿瘤的分期和治疗后疗效评价、随访。五、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骨肉瘤五、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骨肉瘤五、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治疗后3个月尤文氏肉瘤多发性骨髓瘤1.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2.病灶主要累及中轴骨,膝关节和肘关节以下少见;3.病灶以多发性为主,其形状呈片状、条索状或点状等;颅骨、髂骨等扁平骨可见轮圈样改变。五、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MM五、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五、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五、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五、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五、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骨软骨瘤骨纤维结构不良1.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以纤维、骨组织类肿瘤样增生为特点的非遗传性疾患;2.本病多发生在青少年,11-30岁为高发年龄范围;3.表现为单个骨组织或多骨病损,以畸形、疼痛和病理骨折为特点;4.发生部位为一侧肢体的多数骨,以胫骨、股骨、颌骨较多见,肋骨、颅骨次之。五、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骨纤维结构不良五、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五、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五、临床应用-骨折五、临床应用-骨折长跑运动员长跑运动员,左小腿痛,2月后右小腿痛棒球运动员五、临床应用-骨折左股骨头“炸面圈”样改变五、临床应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右股骨头缺血坏死五、临床应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女性,33岁,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治疗,近一个月来出现两侧髋关节酸痛。五、临床应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五、临床应用-骨代谢性疾病骨代谢性疾病1.代谢性骨病是一组以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通常与内分泌和骨的营养代谢功能障碍有关;3.常见的有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肾性骨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和Paget’s病;4.罕见的有维生素D过多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五、临床应用-骨代谢性疾病骨代谢性疾病的核素显像特点1.全身骨骼的放射性分布对称性增浓;2.中轴骨放射性摄取增高;3.四肢长骨放射性摄取增高;4.颅骨放射性摄取增高,可出现盖帽征;5.胸骨显影明显,呈领带样放射性异常浓聚;6.关节周围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7.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呈串珠样改变。五、临床应用-骨代谢性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五、临床应用-骨代谢性疾病肾性骨营养不良五、临床应用-骨代谢性疾病Paget’s病骨显像显像特点1.Paget's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局灶性骨代谢异常疾病;2.骨盆最为常见,其次为腰椎和胸椎,骶骨,股骨,肩胛骨,颅骨和肱骨等;3.病灶高浓聚放射性,最高可达10倍于正常骨;4.局部骨骼往往弥漫性受累,伴有扁骨的畸形变或长骨的增粗;5.脊柱受累很像压缩性骨折或骨转移,特殊表现-MickeyMouse。五、临床应用-骨代谢性疾病Paget's病五、临床应用-骨代谢性疾病Paget's病Paget‘s病-MickeyMouse征五、临床应用-骨代谢性疾病五、临床应用-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五、临床应用-骨代谢性疾病五、临床应用-移植骨的监测五、临床应用-移植骨的监测五、临床应用-骨髓炎五、临床应用-骨髓炎五、临床应用-骨关节疾病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五、临床应用-肥大性骨关节病五、临床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随访RR后位五、临床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随访感染松动胸椎结核五、临床应用-其他病例左肾病变金属伪影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