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誓言一生作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99载初心如磐,中国共产党高举信仰火炬,始终牢记为什么出发,不晓得看过《一句誓言一生作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特别节目的同学们会有什么样的心得观后感呢?下面是xx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一句誓言一生作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希望大家喜欢。《一句誓言一生作答》观后感【篇一】我叫王俊平,是医疗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也是山西首批支援xx的医疗队队员。当医生近40年,每个春节几乎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可今年的春节,还是不寻常。除夕前夜,我像往常一样,在医院接诊了近30位病人,晚上回到家等爱人休息后,悄悄地开始收拾行李。其实接到出征xx的任务后,我一直没有告诉她,毕竟心里明白,这是一场充满着太多未知数的特殊战斗。我不知道前方有多危险,也不知道会在那里待多久,更不知道是否能够平安回来。说实话,这次去是抱着以命换命的决心去的,在未来的日子里,对她来说一定是度日如年,所以那会儿就想着,能让她少一天担心,她就能多睡一个安稳觉。我今年已经59岁了,在全国支援xx的医疗队员中也是年龄最大的。作为一名医生我比别人更清楚,年纪越大抵抗力越差,被感染的几率肯定比那些年轻同事更高。穿上防护服,在病房里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对体力和精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可我还是要去!并且一定要去!因为我知道,我不仅仅是一名医生,我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人民的生命和安全以及人民健康更为重要。回想一下我近40年的医疗工作,xx03年抗击非典、xx08年汶川地震、xx10年王家岭透水事故等等,每一次我都冲在第一线,同事们都叫我“灭火队长”。我有抗击非典的传染病救治经验,有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经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年龄大不是劣势,而是优势。第一批出征的队员,大家心里都忐忑不安,为了稳定队员的情绪,我经常跟大家说的那句话就是:我们是医生,从山西到xx,只是换了个地方看病而已!在医疗队微信群里,我也每天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大家;每天早上穿好防护服后,我要给每一个人都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抽空的时候我还会给大家做一碗拿手小面、包包饺子、讲讲笑话,缓解一下队员焦虑心理,队员们常说,王老师你怎么心这么大?其实我也有恐惧,我也有焦虑,我也有害怕,但是人生经历得多了,能克服的要自己克服,作为队长不能把这种焦虑情绪带给大家,应该让所有队员从心理上释放下来、缓解下来,更顽强地投入战斗。到了xx以后,我们遇到的实际困难要比去之前想象得更为严重。作为大家眼中的“灭火队长”,我首先想到的是,加开新的病区,使更多的病人能够得到尽快的救治。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国率先整建制接管了新病区。在这个时候,我带领我们的队员一起划分病区、污染区、半污染区。仅仅用了一天时间,我们的新病区就建立了。收满病人,建好病历,我们前后用了两个小时,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彻底阻断了由重症向危重症转化、轻症向重症转化的可能性。有一个病人,在医院门口守了五天五夜,住院以后激动地说:是山西医疗队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疫情结束之后他一定要来山西,看看这里的山和水。画面上的暖水瓶是我自掏腰包给患者买的。大家都知道,xx在春节前后是非常阴冷潮湿的,这种气候对肺部感染的病人非常不利,能够保障患者随时喝上热水,是让病人尽快恢复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一杯热水、一声安慰、一个微笑,我把自己近40年的“关爱疗法”带到了xx。在与病魔战斗了58个日日夜夜后,我们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当我带领一起奋战的兄弟姐妹们平安回家时,我满眼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自己的生死可以不顾,但是作为队长,除了要救治病人,还要把所有队员平安地带回来,把这批年轻的、活泼的、经历过战斗历程的战士平安地带回来,这是队长的职责所在!出征时的铮铮誓言兑现了。在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真正的使命和担当。回想起17年前非典肆虐时,山西是重灾区,那时候我41岁,在持续3个月的山西战疫中我坚持下来了;12年前的汶川地震,我46岁,从汶川跨省转运到山西的60多名伤员,都得到了有效救治;10年前的王家岭矿难,我48岁,置身几百米深的井下救人,当你看到100多名矿工能够平安地救出,那个激动、那个心情,那是由衷地高兴。我是一名医生,我时刻记着我更是一名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我上就是党员上,我必须上!这位穿白大褂的是我爱人,她是山西省人民医院妇科主任,也是山西第一批援疆干部;这位穿白大褂的是我的女儿,她说看到爸爸和妈妈救治了一个又一个病人,她感到无比自豪,她现在是神经内科的医生;大家看到这位穿白大褂的帅小伙,是我的女婿,现在是普通外科的一名主治医师。我们家的团圆饭、家庭会议就是病历讨论会,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我经常会和两个孩子说:是战士,就要一直往前冲!《一句誓言一生作答》观后感【篇二】xxxx年春天,是我从医14年来最难忘的一个春天。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忠贞信仰的那抹红,永远印刻在我的生命中。与以往一样,这次疫情来临时,冲在最前面的还是共产党员。危难之时,先锋模范的感召力更加强大。尽管自己不是党员,我也在第一时间报名上了一线。唯一感到不安的是,80岁的老父亲刚刚手术出院。令我感动的是,父亲不仅对我的决定表示支持,还一再叮嘱我要好好表现。父亲和我一样,也不是党员,他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前的苦难,也亲历了70年来的沧桑巨变,他对党的情感格外深,对党员也格外信任,加入共产党,是老人家一生未尽的心愿。对“80后”的我来说,入党是件神圣的事,也似乎有些遥远。说实话,我没认真想过,自己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内心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像那些优秀共产党员一样,在关键时刻奋不顾身,冲在前面。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范梦柏是位老党员,他整夜整夜地扎在医院,一次次深入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和同事们精心制定了“一人一策、一人一个救治与监护小组”的方案。疫情严峻,范老师心理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我多次看到深夜一两点,他在寒风中徘徊思考。有一次,早晨交班时他摇摇晃晃地跌坐到椅子上。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时,面对镜头,范老师满脸从容自信。我知道,他是把困难与艰辛都压回肚子里,是想让人们感觉到,疫情并不可怕,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是生命和健康的“保险柜”。确实,这是一个荣获过“全国抗击非典英雄集体”称号的医院。这里有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医护人员队伍。多年来,我们同各种传染病做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一次都是共产党员带着我们走进与死神搏斗的重症病区,“跟我来”,这是消除我们年轻人恐惧的最管用的三个字。三层负压病房患者最多时有40多位,内一科主任段慧萍一圈走下来差不多要两个小时。厚厚的防护服下,年轻的护理人员都憋闷得受不了,瘦弱的段主任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终于有一天,她晕倒在现场,稍作吸氧休整后,不顾劝阻,再次走到患者床前。护理部主任杨红雨,真像是一块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全院医护人员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压在她身上。同时她还要统筹协调护理工作。即使这样,她还经常帮助清理垃圾,搬运物资,她对护士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人手不够时,就给我排上班”。身边的共产党员,不仅给我吃了定心丸,增添了前行的力量,也让我对自己的政治生命有了新的思考。省委书记楼阳生也来了。那是1月29日,我上一线的第四天。楼书记肯定了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有一支党和人民可靠可信可用的有战斗力的队伍,一再叮嘱我们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身体,尽最大努力实现确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暖心的话语,让我们感动,也给了我们力量。其实,省委领导一直在同我们一线工作者并肩战斗。救治危重病人的指示是必须执行的军令,也是细致入微的指导,更是殷切的关怀与叮咛。疫情期间,我这个外科大夫被委以重任,负责发热门诊工作,之后应急病区缺人,我又转头去支援。我跟随优秀共产党员的步伐,默默工作。每当看到他们推开同事把被传染的危险留给自己时,我的心总是一紧,一热:党员!这就是党员!这个春天,我格外真切地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国家的力量、党的力量!火热的斗争中,我终于鼓起勇气,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3月16日,当我与另外9位同事光荣地站在党旗下,一字一句读出这神圣的誓言时,就像当年戴上红领巾一样,心潮起伏,无比幸福。我第一时间将入党的喜讯告诉了父亲,还在恢复期的他声音颤抖地连说了两遍“好”!我知道,某种意义上说,我也帮父亲实现了他一生的愿望。过去,火线入党对我来说是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春天,我也成了故事的主人公。下一次出征时,我终于能够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站出来,响亮地说一句:“跟我上!”《一句誓言一生作答》观后感【篇三】我叫杨旗,是大同市云州区一个种黄花、卖黄花的普通农民。都说“种黄花就像种黄金”,为啥呢?老百姓算过账:种一亩黄花等于种十亩玉米,一斤黄花能顶得上一斤猪肉的价。你说这满地黄花可不就是满地金针?我们云州光照足、温差大,特别是有富硒的火山岩土壤,适合高品质黄花种植。可多少年来种黄花的并不多,大部分农户还是种点玉米、打打零工,一年到头也就刨闹个吃穿,住的还是土窑洞。为啥明明这土里有“黄金”,俺们却不敢挖?因为有五怕:一怕天旱,二怕虫害,三怕头三年没收成,四怕雨涝晒不干,五怕缺劳力采摘难。黄花是一年种、二年管、三年见效,第四年开始盛产,头两年就一点收成都没有,可一家人的生计等不及呀!八年前有村民想试着种黄花,一亩300元流转了农户们的土地,第三年头上实在出不起流转费了,村民们就把土地要了回去,眼看再有两个月就到收获季了,可满地的黄花都被拔光种上了玉米。结果那年,一斤黄花的市场价卖到了29.5元。不是咱农民胆子小,实在是输不起。就算流转费那些事能解决,还有一大堆难题。光是摘黄花,就能愁死人。黄花得趁还没开时就赶紧摘下来,就靠夜里那几个钟头,太阳一出来花开了,就卖不上好价钱了,所以特别耗人工,家里一两口人的根本不敢种。再一个我们这儿一进七月经常连阴雨,摘下来的黄花全烂了,就算有“毒日头”的时候,也没那么多场地去晾晒。我们这儿的庄稼人祖祖辈辈只信人种天收,老天爷不照顾就活该挨饿受穷。哪想到,现在有了“黄花书记”们,这满地“金针”真的变成了真金。我们大同的“黄花书记”可多了,这几年,帮我们种黄花就是他们的头等大事。从xx16年开始,大同市委开始动员有基础和条件的村发展黄花产业,村村都要依托支部成立合作社,村干部带头,带领大伙儿种黄花。光有领头雁还不够,还得有好政策给它当翅膀,要不就成了“赶鸭子上架”,哪能飞起来。市委出台了10项好政策,那可都是真金白银啊,把“五怕”变成了“五不愁”。怕天旱,就给打机井、搞喷灌;怕虫灾,就拿钱帮我们上保险;怕周期长见效慢,就给一亩地500元补贴,贫困户还多补500元;怕采摘期缺劳力,就帮着联系采摘工,动员全市机关干部去帮忙摘;怕没地方晾晒,就扩建硬化场地、建冷库、在田间地头安装烘干设备,到了集中晾晒期,还把学校操场、机关单位的停车场都腾出来给农民晒黄花。党和政府还帮我们开拓市场、延伸产业链。我们现在是“不愁种、不愁摘、不愁晒、不愁卖,天灾来了也不愁”。农民就讲个“比、看、算”,有党组织给咱减负担、当保姆、解忧愁,当然愿意跟着干。这几年,我们云州区种植黄花的农户越来越多了。我带领全村108户村民,流转了500多亩土地,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平均每户一年能收入两到三万元。我以前是蹬着三轮车走村串户收黄花,现在,三轮车换成了依维柯,光我们村里就有30多台依维柯呢。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说上话。5月11日那天,我们正在锄草,没想到总书记走进了我们黄花地里头。更没想到的是,总书记对种地那么在行,说的都是庄稼人的内行话。总书记嘱咐大家:小黄花、大产业,要保护好、发展好,让它成为人民群众的“致富花”。现在,我们不光把黄花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