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考——基于贵州省湄潭县的调查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46·第20卷第3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6月遵义市湄潭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达63.6%,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美誉。抗战期间,竺可桢校长率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七年,在这里培育成长了5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湄潭县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县,30年前,该县作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探索创造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改革制度,写进了中央文件,其经验在全国迅速推广,从而又闻名全国。[1]近年来,湄潭县大力实施大旅游、大扶贫战略行动,坚持以内容为王,文化为魂,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村为依托、节点景观为支撑的全景域山地旅游体系,茶海生态园和中国茶文化博览园成功申报4A级景区,这是湄潭的文化标记,展现出茶文化丰富的内涵。“茶海”“茶壶”“茶汤”“茶城”“茶村”五张名片魅力显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全县旅游综合收入增速近三年来均居遵义市第一位。2017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69.3%,提升了贫困地区的收稿日期:2017-09-23基金项目:贵州省2017年度社科规划课题“贵州旅游扶贫背景下农民创业绩效研究”(17GZYB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周璐,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研究。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考——基于贵州省湄潭县的调查分析周璐(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摘要:贵州省湄潭县大力实施大旅游、大扶贫战略行动,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村为依托、节点景观为支撑的全景域山地旅游体系,提升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该县要进一步激活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旅游品牌打造,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全景域旅游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湄潭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助力脱贫攻坚。关键词:乡村旅游;主要做法;脱贫攻坚;建议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583(2018)-0046-04OntheDevelopmentofRuralTourismtoHelpthePovertyAlleviation——Basedon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MeitanCountyofGuizhouProvinceZhouLu(SchoolofMarxismStudies,ZunyiNormalCollege,Zunyi563006,China)MeitanCountyvigorouslyimplementsthestrategicplanofComprehensiveTourismandpovertyalleviation,andfocusesonbuildingamountaintourismsystemsupportedbythecountycenterandrelyingonthelandscape.Itimprovesthehematopoieticfunc-tionofthepoorareasandincreasestheincomeofthefarmers.Thecountyshouldfurtheractivatetheendogenousdrivingforceoftour-ismdevelopment,strengthentourismbrandbuilding,enhanceproductcompetitiveness,implementpanoramictourismdevelopmentstrategy,andcontinuouslypromotetheblowoutgrowthofMeitan'stourismindustry,helpingtotacklepoverty.development;ruraltourism;mainpractices;povertyalleviationandhardwork;suggestions第20卷第3期2018年6月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ZunyiNormalUniversityVol.20,No.3Jun.2018·47·“造血功能”,旅游扶贫效果明显,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9845元,是2011年的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4元,是2011年的2.1倍。累计实现13017户46043人脱贫,5个贫困镇“减贫摘帽”、31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16.45%下降至1.79%。[2]湄潭县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十佳宜居县”等称号。2017年9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等领导同志到湄潭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湄潭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绩。一、主要做法及成效1.结合实际,制定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和政策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该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乡村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全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湄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制定了“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湄潭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湄潭县鼓励投资发展旅游服务业若干优惠办法》《湄潭县加快旅游服务行业发展若干奖扶办法》等一系列具有政策引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文件,用好用足有关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结合富有特色的茶产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深入推进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倾力抓好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2.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一是农旅、茶旅一体化发展,努力践行农旅融合发展方式,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加快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建成国家级现代农旅一体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入驻企业70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25家,完成农村土地流转16万亩,实现总投资37亿元。种植优质水稻18.5万亩、蔬菜20万亩、辣椒20万亩,新建精品水果基地1.1万亩;绿色生态种养4万亩。2017年,收购烟叶12.3万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均居全省第一;现有60万亩生态茶园,茶叶产量6.2万吨、产值42.7亿元,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2]成为茶产业全省第一县、全国第二县;出产“湄潭翠芽”“遵义红”等驰名优质产品;“湄潭翠芽”品牌价值提升到102.2亿元;“遵义红”去年十九大被选为会议用茶。二是工旅一体化发展富有特色。在工业园区和企业配套旅游设施,加工展销旅游商品,将工业园区打造成绿色园区、旅游景区。三是文旅一体相得益彰。保护挖掘茶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建成象山茶植物博览园、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等茶文化景区景点,修缮展陈“湄潭浙江大学旧址”系列文物,保护红军长征旧址,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强县建设。3.推进“三变”改革,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该县依托“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入市,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效推动了旅游业发展。例如,金花村大青沟村民组依山傍水,有山林2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80%,原来种植传统农作物水稻、玉米、烤烟,农民收入低,2014年人均收入只有8400元。2015年3月,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成立七彩部落旅游管理公司,构建“公司+股份合作社+股民”的联合经营模式,村民组73户274人分别以生态资源、资产、资金方式入股,抱团发展乡村旅游,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在绿水青山中,种植了生态茶园600多亩,修建了木质栈道、观光车道、景观步道,活动广场、旅游公厕,添置了娱乐设施,将改建好的黔北民居涂抹得五颜六色,别致的建筑、浪漫的情怀,完美演绎了七彩部落的时尚韵味。这样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就像童话世界,充满诗意而又富有斑斓色彩,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享受淳朴的乡村气息,品尝可口的农家风味,确实把心留在了这个地方。当年“七彩部落”旅游综合收入1200多万元,占该村民组总收入的85%以上;2016年,人均收入16430元;2017年,综合收入3060万元,人均收入迅速增加到36200元,是2014年的4倍多。在青青的山包上,一大块醒目的宣传画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几位快乐的年轻人和“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几个漂亮的艺术字,洋溢着村民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4.新型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生态文明茶城”周璐·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考·48·第20卷第3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6月取得新成果湄潭县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城镇化率达45.6%。一是以城镇带动为引擎,以“中国文明茶城”创建为总抓手,构建产城景融合、县镇村一体的具有湄潭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使城镇成为重要的旅游聚散地和目的地,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县。二是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依山傍水、自然村寨、村庄集镇”三种新村模式。累计新(改)建黔北民居69369户,新(改)建率达66.8%。新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206个,[2]成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三是依托新农村示范点,实施提档升级工程,配套旅游设施,保护人文自然景观,建设旅居人家,推进产村景融合,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荣获“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来到湄潭旅游,让人们欣喜地看到,一条条清澈的河流,一处处清香的果园,一片片绿色的茶园,一座座青绿葱茏的山包,一户户富有特色的黔北民居,完美融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陶醉了人们心灵。5.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加强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按照《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建设与服务标准》《湄潭县“农家乐”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对全县休闲农庄、茶庄、乡村旅舍、农家乐进行等级评定和规范管理,对达到建设标准的涉旅经营户进行资金奖励。每年组织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还组织他们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取长补短。组织开展乡村旅游餐饮、客房技能大赛,促进技能交流,加强技术合作,开发新颖菜品,增强茶乡特色。6.完善配套设施,做好优质服务一是做好“吃”的文章。建设桃花江美食流域、绕城农家乐美食环线及县城特色餐饮街,高标准打造一批餐馆、茶庄、酒吧,开发特色美食,开办美食节活动,打造出“吃在湄潭”的饮食文化品牌。二是改善“住”的条件。建成圣地、天壶、仙谷山等一批星级酒店、乡村宾馆、家庭旅店,全县共有接待单位286家、床位7527张。[2]三是推进“行”的畅通。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砼)路、村村通客运”目标。旅游公路加快建设,完善木栈道、自行车道、观光车道、停车场、自驾车营地、公厕等基础设施,着力构建“快进慢游”体系。四是打造“游”的主题。努力建设旅游景区、景点,重点打造茶文化休闲观光、乡村生态旅游观光线路,精心设计一日游、多日游、四季游、自驾游,着力丰富旅游内容。五是做足“购”的特色。大力开发茶、米、酒、根雕等系列旅游商品,提高附加值,建成一批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商业街、土特产专卖店,举办旅游商品展销活动,繁荣旅游商品市场。六是完善“娱”的功能。建成一批影视院、健身中心、演唱场所,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茶事茶艺等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让游客乐在其中。二、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大多都是新开发建设,功能还不配套,景区垃圾收集系统、旅游标识系统和厕所等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有的景点仅为通村公路,路窄弯急,通行能力有限。2.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优质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设计还不优,加之周边的旅游市场活跃度不高,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旅游商品品种少,档次低,附加值不高。3.文化内涵挖掘力度有待加强乡村旅游仍简单地停留在观光、避暑上,对地域文化和乡村文化挖掘不够,发展中应当注意茶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元素的运用,提高文化内涵。4.旅游从业人员的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