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主讲:李红岩第一章概述1、特种作业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2、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3、特种作业的范围危险物品作业;制冷作业;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登高架设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其他作业。4、对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要求《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5、《特种作业操作证》适用范围和有效期适用范围:全国通用。有效期:6年。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者,每3年进行1次复审,在复审期满前2个月向发证机关提出复审申请。第二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1、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及分类原则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的均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分类时,掌握“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行分类。2、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第1类爆炸品(2.4.6-三硝基甲苯属第1类危险化学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包括加压溶解的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金属钠是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有毒品(氰化钠属于无机剧毒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夜光粉、硝酸钍)。第8类腐蚀品。3、下列物品的安全管理不适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1)民用爆炸品;(2)放射性物品;(3)核能物质;(4)城镇燃气。4、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项(1)易燃气体:H2、C2H2、CO、液化石油气。(2)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N2、CO2、O2、压缩空气。(3)有毒气体:CI2、NH3、SO2。5、闪点及表示意义所谓闪点,即在规定条件下,可燃性液体加热到它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与火焰接触时,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表示易燃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闪点越低,燃爆危险性越大。6、易燃液体分项(1)低闪点液体:闪点<-18℃的液体(汽油-50℃、丙酮-20℃)。(2)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的液体(苯-11℃、乙醇12℃)。(3)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的液体(二甲苯25℃、氯苯28℃)。7、易燃液体警示词(1)低闪点易燃液体:“危险”。(2)中闪点易燃液体:“警告”。(3)高闪点易燃液体:“注意”。8、有毒品分项:(1)、剧毒品(2)、毒害品9、有毒品按危险有害物质的成份分类(1)刺激性气体;氯气、氨、氯化氢等。(2)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等。(3)有机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丙酮、苯胺、硝基苯等。(4)高分子化合物。(5)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铅、汞、锰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等。(6)农药:2.4-D丁酯乳油、二甲四氯。10、腐蚀品分项(1)酸性腐蚀品:盐酸、硝酸、硫酸等。(2)碱性腐蚀品:氢氧化钠、硫化钠等。(3)其它腐蚀品:次氯酸钠溶液、甲醛溶液等。11、危险化学品品名编号的表示意义危险化学品品名编号由五位数字组成,第一位数表示类别号,第二位数表示项别号,后三位数表示顺序号。汽油危险化学品品名编号:31001。3表示第3类危险化学品即易燃液体;1表示低闪点液体;001表示顺序号即第1号。12、爆炸品的特性(1)爆炸性;(2)敏感性;(3)不稳定性;(4)殉爆。1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特性(1)可压缩性;(2)膨胀性;(3)爆炸性;(4)易燃性;(5)助燃性;(6)毒害性;(7)窒息性。14、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1)易燃;(2)易爆;(3)膨胀;(4)压缩;(5)助燃;(6)毒害。15、易燃液体的特性(1)高度易燃性;(2)易爆性;(3)高度流动扩散性;(4)受热膨胀性;(5)忌氧化剂和酸;(6)毒性。16、易燃液体应存放和灌装要求易燃液体应避热存放,灌装时容器内应留有5%以上的空隙,不可灌满。17、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自燃物品多具有容易氧化、分解的性质,且燃点较低。在未发生自燃前,一般都经过缓慢的氧化过程,同时产生一定热量,当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积热使温度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时,便会自发地着火燃烧(黄磷、二乙基锌、连二亚硫酸钠)。18、燃烧指物质相互作用,同时伴有光和热的化学反应。19、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必要条件①可燃物;②氧化剂;③点火源。(2)燃烧的充分条件①一定的可燃物浓度;②一定的含氧量;③一定的着火源能量;④三要素相互作用。20、燃烧的特征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21、物质分类1、可燃物质2、难燃物质3、不燃物质22、氧化剂氧化剂指处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23、着(点)火源的转化因素(1)化合热;(2)明火;(3)电火花;(4)雷击;(5)光能。24、燃烧的类型(1)闪燃;(2)自燃;(3)点燃。25、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液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产生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少于5s)的现象称为闪燃。26、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要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27、燃烧反应过程包括两个过程:(1)、局部的剧烈反应,即发火过程;(2)、反应带向未反应部分的传播过程;28、燃烧的分类按着火方式:强制着火、自发着火。可燃物的状态:气相、液相、固相燃烧。燃烧控制因素:扩散燃烧、动力燃烧。动力燃烧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反应速度。29、火灾过程的特点(1)酝酿期:可燃物在热的作用下蒸发析出气体,出现没有火焰的阴燃阶段。(2)发展期:火苗窜起,火势迅速扩展。(3)全盛期:易燃物全面着火。(4)衰灭期:可燃物质减少,火势逐渐衰落,终至熄灭。30、防火的基本要求:严格控制火源监视酝酿期特征采用耐火材料阻止火焰的蔓延阻止火灾可能性发展的规模组织训练消防队伍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31、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1)消除着(点)火源;(2)控制可燃物;(3)隔绝空气;(4)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32、火灾的分类(1)A类火灾:指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等。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3)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4)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5)E类火灾。电气设备火灾。33、灭火的基本方法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过程中维持物质燃烧的条件,只要失去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会停止。但由于在灭火时,燃烧已经开始,控制火源已经没有意义,主要是消除另外两个条件,即可燃物和助燃物。34、通常采用以下四种方法:1、窒息灭火法此法即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使燃烧物质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在火场上运用窒息法灭火时,可采用石棉布、浸湿的棉被、帆布、沙土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将水蒸气、惰性气体通入燃烧区域内;在万不得已而条件又许可的情况下,也可采取用水淹没的方法灭火。用水灭火一定要先切断火场电源,以防触电事故窒息灭火法适用于扑救燃烧部位空间较小,容易堵塞或封闭的房间、生产及储运设备内发生的火灾。灭火后,要严防因过早打开封闭的房间或设备,新鲜空气流入,导致死灰复燃。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2、冷却灭火法将水、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来终止燃烧。也可用灭火剂喷洒在火场附近未燃的可燃物上起冷却作用,防止其受辐射热影响升温而起火。3、隔离灭火法将燃烧物质与附近未燃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质而停止。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隔离灭火法采用的具体措施有:将可燃、易燃、易爆物质和氧化剂从燃烧区移出至安全地点;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用泡沫覆盖已着火的可燃液体表面,把燃烧区与可燃液体表面隔开,阻止可燃蒸气进入燃烧区。4、化学抑制灭火法用含氟、氯、溴的化学灭火剂喷向火焰,让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从而抑制燃烧过程,使火迅速熄灭。目前常用的1211、1201、1301都属于起抑制燃烧反应作用的灭火剂。干粉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也是化学抑制作用。5、其他灭火方法:利用沙、土等。35、常用灭火剂的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1、水灭火原理冷却、窒息。有些火灾不适宜用水扑救,如过氧化物、轻金属、高温黏稠的可燃液体、遇水燃烧物质(如电石CaC2)等火灾,以及其它用水扑救会使对象遭受严重破坏的火灾。2、泡沫灭火剂灭火原理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冷却、窒息。泡沫灭火剂(化学泡沫和空气泡沫)是通过化学反应或机械方法与水混合产生灭火泡沫的药剂。其灭火原理是,泡沫比重远小于一般可燃、易燃液体比重,因此它可以漂浮于液体表面,形成覆盖层。对于固体可燃物可粘附于表面,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阻断火焰热辐射以及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的蒸发。同时,泡沫析出,液体蒸发又可使燃烧温度下降,其水蒸气又能降低燃烧物附近的氧气含量。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适用于开采、提炼加工、储存运输、装卸和使用甲、乙、丙类液体的场所。不适用于船舶、海上石油平台以及储存液化烃的场所。中、高倍数适用于汽油、煤油、柴油、工业苯等B类火灾,木材、纸张、橡胶、纺织品等A类火灾,封闭带电设备场所的火灾,液化石油气流淌火灾。抗溶泡沫灭火器还可以扑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体火灾。泡沫灭火剂不适宜扑救忌水化学物品、电气和C、D类火灾。3、干粉灭火剂灭火原理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易于流动的细微固体粉末(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磷酸铵盐等)。它是靠加压气体(液态二氧化碳或氮气)的压力将干粉从喷嘴喷出,形成一股加压气体的雾状粉流,当干粉与火焰接触便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而把火扑灭。干粉灭火剂适用于扑救石油及其制品、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由于干粉有5万V以上的电绝缘性能,因此也能扑救带电设备火灾。4、卤代烷灭火剂的灭火原理卤代烷灭火原理主要是通过氟、氯和溴等卤素氢化物的化学催化作用和化学净化作用大量捕捉、消耗火焰中的自由基,抑制燃烧的链式反应,迅速将火焰扑灭。适用范围:电气、油类、有机溶剂、精密仪器、天然气、文物档案等火灾。不适宜扑救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和能在惰性介质中自身供氧燃烧物质火灾。5、二氧化碳灭火原理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是应用稀释氧浓度、窒息燃烧和冷却等物理机理。二氧化碳灭火剂适用于扑救600V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但它不能扑救金属钾、钠、镁、铝火灾,因为二氧化碳与这类物质能起化学反应,加剧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方法:①使用者应站在上风处喷射,以防中毒窒息;②灭火器要接近火源,否则效果不好;③使用时手不要接触喷嘴,以免冻伤。6、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干粉、CO2、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CO2、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CO2、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A、B、C类和带电火灾应选用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36、《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50444-2008(1)灭火器的维修期限①水基型灭火器:出厂期满3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1年。②干粉灭火器:出厂期满5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2年。③洁净气体灭火器:出厂期满5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2年。④二氧化碳灭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