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腐败问题的认识与研究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0041班马骏骁摘要: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对一个国家的政府具有这毁灭性的破坏作用。腐败问题自古有之,其本质的根源是“失去了制约的权力”。它是人们切齿痛恨的社会顽症,也是执政党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体制转轨的今天,腐败问题的现状令人堪忧。通过对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特征、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可探求解决腐败问题的合理途径。关键词:腐败产生原因危害治理正文:腐败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当代中国,腐败现象在广度上己经腐蚀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程度上已经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腐败不仅造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巨大经济损失,造成了及其恶劣的政治影响,还逐渐扩大,社会各界皆出现严重的腐败现象,而且还对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判断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冲击社会公平感、正义感受到了威胁,严重败坏了我国的国际声誉。腐败治理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的腐败问题越演越烈。腐败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江西省鹰潭市房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林建伟因受贿、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涉案267万余元,近日被鹰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并处没收财产6万元。重庆市检察院昨日透露,今年1至9月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渎职侵权案件139件161人。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9人(含厅级1人),占立案人数的18.01%。贵州省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局原局长宋建星利用职权,收受贿赂631.3437万元,日前被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受贿款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赃款没收上缴国库。这些案件都显示,腐败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顽疾。这些令人发指的腐败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与研究。一.腐败的定义我们可以定义腐败为:1.主体:拥有某种公共资源的人。这种公共资源包括政治权力、其它类型的公共权力以及其它社会组织中的权力。2.目的:以私利为目的。所谓私,不仅包括主体个人,还包括其家属、亲信和所在集团。3.违反规范:规范不仅包括刚性的法律法规,还包括职业准则,公认的社会准则和道德准则。4.交易行为:有以私利为目的、违反规范、以手中公共资源为筹码的客观交易行为。二、当代中国腐败的特点当代中国的腐败现象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国外的腐败现象有明显的差别。当代中国处于转型期,因而当代中国的腐败具有转型期的特征,与国外非转型社会的腐败不完全相同。第一、转型期社会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思想意识领域的多样化,这在客观上非常不利于遏制腐败。解放思想是启动改革开放的号角,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价值出现失范现象,社会思想多样化,国外思想大量流入,思想上、价值上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一方面从客观趋势来讲,社会变得更有活力,人的自主性显著增强,另一方面也给腐败的思想根源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享乐主义、金钱至上、政治麻木、急功近利等观念都有很大市场,而腐败的蔓延又进一步推动了这些不良观念的膨胀。第二,当代中国的腐败己经呈现出体制化的恶性态势。中国的腐败还没有完全体制化,但在某些领域、某些地区已经形成了腐败体制,而且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当代中国腐败呈现出以下极为令人担忧的趋势:①个体腐败与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②腐败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层和高层领导干部蔓延。③腐败行为己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散到了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当代中国的腐败有扩大化、弥散化、复杂化、网络化的趋势,体制化的苗头已经出现。总结上述两大特征,当代中国的腐败问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发达国家法治相对完备状态下的腐败局势不完全一样。因而我们必须拿出理论勇气和见识,扎扎实实努力,解决当代中国腐败的理论问题。三、腐败产生的危害腐败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风气三个方面对一个国家产生巨大的危害:1、在政治方面,腐败放映的是国家与私有部门之间的一种关系。首先,大多数国家都是政党执政,腐败会动摇政府合法性地位,使民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2007年发生在泰国的军事政变,也正是打着反对政府腐败旗帜,才获得了部分民众的认同。其次,腐败使得政府的工作效率极大的下降,如果腐败已经深入到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话,那甚至可能危及整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由于腐败存在,政府成员在工作时想的不是如何提高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而是在考虑如何通过工作使自身获取利益,在工作中必然不会从公共利益最大化出发,政府工作人员工作互相推诿,工作效率随之下降。腐败在本质上作为一种权力腐败,对我国的政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它是涣散党心、离间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的形象、降低党的威望的催化剂,严重破坏着党执政的政治基础。2、在经济方面,腐败会带来大量的外部性,严重妨碍或误导经济发展,使之偏离社会最优方向。腐败会扭曲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造成不正当竞争;严重影响国家税收,并阻碍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由于腐败造成收入分配合理,从而直接影响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国内还有学者认为,“腐败活动侵吞与虚耗了巨额资金,人为加剧了资金短缺状况,大量赃款外逃,阻碍和破坏了物质资本的形成和积累”。3,社会风气方面,腐败现象对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判断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冲击,社会公平感、正义感受到了威胁。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学校腐败、舆论腐败……腐败几乎是无处不在。因而,出现了两种值得深思的观念:其一,见怪不怪。反正腐败到处都是,今天抓了明天还有,对其采取默然的态度,进而产生政治冷漠,对党和政府的反腐败和其它工作都采取消极态度。其二,能腐败也是本事,不腐败只因为没机会。腐败成为一种迅速牟利的手段,其价值上的负面性被回避。这两种观念和态度在人民群众中有一定影响,两者都是当代中国腐败问题引起的心理变化。四、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腐败的一般成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当代中国的腐败也不例外。1、权力。权力是腐败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腐败是权力的异化,有权力就存在权力异化的可能性。眼光如果放得远一些,从根本上说,腐败将与权力相始终,直至权力消亡、政治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说,腐败不只是当代问题,也不只是中国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任何有权力存在的地方都可能发生的问题。因而,反腐败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不容低估,必须常抓不懈。2、经济。有经济就会有交易,而且市场经济中交易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交易的本义在于交易双方互惠互利。就从市场经济的本性而言,权钱交易对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和宏观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而,权力不可以拿来交易,属于“非卖品”。寻租理论在这个方面颇具解释力,己经获得广泛的认可。寻租理论认为,腐败的根源在于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和干预。寻租就是权钱交易。3、法律。法治不够完备使腐败有空可钻。尤其在现代社会,技术条件日新月异,腐败犯罪的手段层出不穷,立法者不是巫师,无法预测所有未来发生的情况。因而很多法律是在社会出现某些典型或普遍的问题之后才跟进的。客观上,腐败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先于相关法律的出台是不可避免的。4、道德。道德自律性的薄弱是腐败行为之所以发生的主观原因。个人的道德自律是抵御腐败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腐败是一种逐利行为,从交易的角度而言,对自己是完全划算的。但这种趋利之心能够被道德感压制,腐败行为就不会发生。人有自利之心在道德上并不是错误的,但放任自利之心而不顾道德就是错误的。个人道德感的薄弱与社会整体道德感的滑坡相关联。五、腐败的治理对策1、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有许多贪官都抱定这样一条定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因此,作为领导干部,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理论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政治素养。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思想上主动地杜绝腐败思想,以弘扬正气。可尝试在各地区、部门和全国设立道德委员会,赋予其一定的约束和影响的权力,使其评价与官员的选拔、任用和奖惩挂钩,等等。2、加强制度建设。邓小平指出,反腐倡廉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制度好了,可以使坏人不能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一些领导干部对他人严,对自己宽,执行制度不能一视同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使违法泛滥,法不责众,甚至使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成为违法犯罪的保护伞。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制度和纪律,同时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不搞下不为例,抓住一个,惩处一个,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避免幸心理和法不责众的现象发生。3、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完善监督机制,权力高度集中而又缺乏监督的集权体制,会最大程度地激发掌权者内心的腐败欲望,使握有权柄的人几乎为所欲为。虽然我们常常讲人民监督、舆论监督、上下监督、司法监督,而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遏制腐败的一方良药。政府机关只有公开除机密以外的文件,接受社会的监督,使每个敢于冒被惩治风险的贪官污吏时刻处于严密的社会和舆论监督之下,才能有效地遏止腐败。4、建立健全法治。过去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处理腐败问题:一种是进行专案查处,另一种是发动严打运动。回过头去看,这两种办法并不是很有效的。今后应当把反腐斗争纳入法治的轨道。法治的最起码的要求,是实现反腐的法制化。这就是说,不是用个别的措施对腐败案件作专题处理,而是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否则很难避免少数纪检干部疲于奔命地到处救火的被动局面。就是说,宪法和法律至上,一切团体和个人都服从法律和作为法律制定依据的宪法。建立法治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强调依法行政和建立法治,但观念上的惰性仍旧是我们必须克服的首要障碍。5、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肃贪反腐不能仅仅依靠国家权力机关的自我约束,说到底,还要靠人民大众行使他们当家作主的权利,对政府进行监督。也就是说,归根到底要靠民主的政治制度,黄炎培和几位民主人士访问延安,谈到治国方略。当时黄炎培向毛主席提出:大凡一个团体、一个政党,初起之时都是艰难困苦、聚精会神,因而生气勃勃;而一旦环境好转,便惰性发作,人亡政息。真所谓“其兴也縨焉”,“其亡也忽焉”。黄炎培希望共产党能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主席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当然,建设民主政治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将是今后要着力达到的一个长远目标。但是无论如何,这方面的实质性推进才是遏制腐败蔓延的根本保证。总结:中国的腐败问题由于特殊的实际情况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在研究腐败问题的时候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解决好腐败问题。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腐败也有了其自身的发展,我们在解决腐败问题的时候要与时俱进,用时代的眼光看待腐败问题。腐败的智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治理腐败问题是,我们做好打持久仗的准备,与腐败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