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稳定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社会稳定问题社会稳定,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充分利用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科学地认识社会稳定一、正确理解社会稳定的基本内涵马克思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0页)社会稳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稳固、安定、和谐的状态,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人类活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一)社会稳定具有历史性。社会稳定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区别;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稳定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社会稳定的这种历史性特点,决定了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充分考虑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必须充分考虑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基本国情。(二)社会稳定具有综合性。由于社会结构自身的复杂性,社会稳定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正常以及人心安定等。这几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政治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核心;经济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秩序正常是政治稳定和经济稳定的必要条件;人心安定是社会稳定的综合反映。社会稳定的这种综合性特点,要求我们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必须总揽全局,充分认识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正常、人心安定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善于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稳定问题。(三)社会稳定具有动态性。人类社会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的社会是不存在的。恩格斯指出:“平衡与运动是分不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89页)真正的社会稳定,是在不断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不断克服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基础上的稳定,是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态平衡中实现的稳定。没有完全静止、绝对的、“一潭死水”式的社会稳定。社会稳定的这种动态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动态的稳定观念,以动态的眼光、动态的理念看稳定,用动态的思路、动态的手段、动态的平衡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在动态环境中实现社会大局的稳定。社会稳定的历史性、综合性和动态性,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稳定观的基本内容。从这一社会稳定观出发,我们今天所要维护的社会稳定,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动态的稳定,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稳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稳定,是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稳定。如果要用几句话来描述我们的社会稳定状态,那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党的执政基础日益巩固,包括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巩固,群众基础不断扩大,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党和政府有效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规范有效实施;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秩序正常;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社会风气健康、向上。二、深刻理解维护和确保社会稳定的特殊重要性(一)社会稳定则国家兴旺,社会动荡则国家衰亡,这是治乱兴衰的客观规律,也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从国际上看,总体和平、缓和、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仍然是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维护社会稳定始终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各种矛盾加剧,社会动荡不安,直接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中国历史上看,社会稳定对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盛世,如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虽然其特征不完全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盛世,都与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分不开。同样可以肯定地说,这些盛世王朝的衰落,也大都是从社会动荡开始的。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乾隆以后的清朝,也因因循守旧、闭关锁国、内外交困,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导致社会动荡而日趋风雨飘摇。警钟常鸣,常备不懈。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对此作出过精辟的论述,至今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作用。比如,“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系辞下》)又如,“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再如,“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新唐书・魏征传》)这些思想,对执政者均有普遍的借鉴意义。(二)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社会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和确保社会稳定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建国初期,针对全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各种敌对势力仍在伺机颠覆我新生人民政权的现实,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组织清剿国民党残余势力、镇压反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效稳定了建国初期的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总结维护和确保社会稳定的规律、方法。直到今天,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纲领性著作,对于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维护社会稳定。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一个目标,就是要有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不安定,政治动乱,就不可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都谈不上。治理国家,这是一个大道理,要管许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许有道理,但是没有这个大道理就不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4页)“我们不能容忍动乱,我们的目的就要稳定,稳定才能搞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1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并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实践表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同样十分重视维护社会稳定。2003年11月,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维护和确保社会稳定,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客观、准确地看待我国当前社会稳定面临的形势当前,我国面临的社会稳定形势,可以用“大局稳定,问题不少”这八个字来概括。一、社会大局稳定,总的形势很好。(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国家政局保持了持续稳定。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多年,我国的政局保持了长期稳定,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很好地贯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党和政府有效地管理整个国家和社会事务。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二)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尽管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突发事件增多等困难和挑战,我国经济仍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7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9.1%,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三)社会秩序运转正常,各项重大改革措施进展顺利,各种重大活动都拥有比较可靠的安全保障。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境外政权更迭频繁,恐怖主义事件时有发生,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的国际大气候下,我国始终保持了社会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拥有较强的安全感。从国家统计局2003年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来看,在10万名被抽查的群众中,认为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占91.2%,比2002年上升7.1个百分点。(四)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心思稳、人心思安。保持社会稳定,说到底取决于群众的稳定,人心的安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比如,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211亿元,2003年则达到了103618亿元,增长了491倍;1978年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分别为6.7平方米和8.1平方米,2003年则分别达到了23.7平方米和27.2平方米,增长了近2.5倍和2.4倍;从1978年到2003年,我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2900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1%左右。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二、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一)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给我国社会稳定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单极与多极之争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世界主要力量重新分化和利益调整进程加快,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可低估。经济全球化不仅使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对全球的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着重大影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外部经济环境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在总体受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现实挑战和巨大风险。这种挑战和风险,将会直接或间接折射到社会稳定工作中。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对社会稳定带来直接冲击。(二)从国内看,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4000美元之间,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关口”。一方面,如果在战略和政策上把握得当,经济可以迅速起飞;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通常是结构变动最剧烈、各种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社会动荡、经济停滞。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人均GDP4000美元,也就是说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整个社会逐步从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转变。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够平衡。这些都大大拓宽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内涵和外延,给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具体来说,影响我国当前社会稳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境内外敌对势力、“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仍在对我进行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第二,在国际国内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民族、宗教领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第三,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趋活跃的影响,我国面临的反恐怖斗争形势不容乐观。第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维护社会稳定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