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联考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项技能考查(每题2分,共10分)1.下面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A.娉.婷pīng忧戚.qì妖娆.ráo不曲不挠.n.áo.B.旁骛.w.ù亵渎.d.ú禅.师chán强聒.不舍guōC.惊骇.hài箴.言jiǎn恪.守kè矫.揉造作jiǎoD.广袤.m.ào.宽宥.y.òu.矗.立zhù耳濡.目染rú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正确..的一项()A.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B.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精彩的小屋挤得满满的,千钧一发....。.C.苏轼是一位喜欢附庸风雅....的大诗人,游庐山时,诗兴大发,写下《题西林壁》。D.小明来深圳打拼多年,终子申请到了安居房,当他从租住的农民房搬入新房时,颇有鸠占鹊...巢.的自豪3.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A.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深圳市语文考试的一项考查项目。B.董卿创办文化节目《朗读者》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文字魅力,展示生命内涵。C.在名著闻读中,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D.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宝安区各学校都对学生加强了道德与法制教育。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热爱课外阅读吧,走进那一片天地,愿你乐而忘返。②经典和佳作的语言,都是有力度有厚度,饱含思想感情,蕴藏文化内涵的。③在感悟语言美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增强自己语言的表现力。④我们要细细揣摩、玩味,从中领悟语言的趣味和美。⑤阅读课外名著,别忘了品味文章的语言。A.①②④③⑤B.⑤②④③①C.①②③⑤④D.⑤④②③①5.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A.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词,词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作者“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此词是思念父亲所作,其父苏辙与其弟苏洵和苏轼一起并称三苏。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一句的主干是“远近横着荒村”C.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其中“弄潮的好手”是一个动宾短语)D.“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这句话得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二、古诗文能力考查(10分)6.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10分,每空1分,错1字扣1分,)(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2)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3)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水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5)___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钧《商山早行》)(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7)《醉亭记》中最能体现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两句话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月入诗篇,古而有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的“_____________”借月来表现世事的无常:《商山早行》中温庭钧用“_____________”来体现早行之“早”;《月夜忆舍弟》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点明了对故乡的思念,正可谓:古今共望一轮月,其中心情几人知。三、阅读能力考查(本大题共3题,共33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9题,(9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7.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上下一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叹每有欲.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4)鲁直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翻译下列句子(4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夜雷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各自体现在哪里?并说说两人有何相同之处。(3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3题,(9分)通过阅读提升认知能力①随着世界第二十四个读书日到来,读书再次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议题。近年来,图书销售额不断攀升,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达894亿元,同比增长11.3%,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书正在被消费者带回家。但购买书籍或者拥有书籍本身,并不等于认真看了、消化吸收了。把书当成一种摆设,书里的世界自然也就擦肩而过。②诗意人生,不应该是空有其表的外壳,而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在,更要有“书卷多情似故人”的精神体验。为什么要读书?一位网友的回答有意思: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厉害了”,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头闪现的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诚如所言,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书籍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也不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而要成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日用品。③“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说到底,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我们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一个人不可能终身都依靠某种一成不变的本领,也不可能只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而应该不断让自己具有“算法”所不具备的想象力、判断力与认知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伴随真正的阅读,我们才能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完成自我刷新。④换句话说,通过阅读,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应对未来。如今,线上市场依然火热,实体书店逐渐回暖,一些图书馆成为城市地标……这意味着,“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的夙愿正在加快实现。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与群众需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做法仍然在制约阅读率和阅读量的提升。例如,有的农村书屋平日里大门紧锁、无人问津;有的学校图书馆建了、图书买了,但不向学生开放。换个角度看,让这些闲置的图书“动起来”“活起来”,就能成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推动力。⑤一位作家说道,“如果有一天,我独自漂流在茫茫大海上,我会选择一本书为伴”。相信这种陪伴,一定是透过纸张的心灵对话、超脱言语的灵魂共鸣。不妨在这个书香四溢的季节,打开一本书,遇见一个新的世界和自己。(《人民日报》2019年04月23日05,有则改)10.阅读全文,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11.选文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12.在作者看来,通过阅读提升认知能力有什么意义?(2分)13.你的学校正在建设书香校园,请结合文意内容,联系实际,请你提出一条具体可行的建议。(2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5分)清风沉醉朱以撒①到绿源山庄没见到老郑,他太太说去山里劳动了,过一会儿就回来。老郑对劳动的倾心,亲友皆知,每日都要劳动方才身心快乐。自从包下这二三千亩山地,他的劳动量大大增加了。窗外如波如云的海南黄花梨叶片,随着清风摇曳着,伸手可以触及。淡淡的香味似有若无,在清明中散发开来。一个人满眼葱茏,满耳声长声短的鸟鸣——正是暮春之初,山中最好的时节。②老郑的乐趣,说起来让人惊奇——他的乐趣就是种树。老郑已经不是一般的种树者,他对树种品质的讲究,也会使他的劳动更有价值,很诗意,有美感。他一天到晚在山上,和雇来的几位村民斩荆榛,烧野草,挖树坑,开始了一座山的崭新里程。他的劳动更具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色彩,镐头、铁锹、砍刀、竹杠,日出作,日入息,尽全身之力。③当老郑站在我面前时,全然是一个山野劳作者的形象,也只有这样,他的劳动才真实不虚。④老郑识得许多草木,以为每一棵树每一茎草都有如一个人,是活脱脱的生命,是可以琢磨..的。老郑是一位植物爱好者,有时会于林中坐定,面对一棵树看上半天,从流畅伸展的枝条,到舒放大方的叶片,一直看到它深处的美,或雄健或清雅,或以气胜或以韵长,都使他深味一番。当旭日东升,每一棵树都会在开张中散发出自己的香味,清淡的,飘忽的,似有若无的。一个人陶醉于一棵树,一片树林,是相看不厌的,特别是品相端庄者,挺拔光洁,无一疤痕,枝杈果断恰如其分,可以让人想起玉树临风,喻一切美好。夕阳西下时,鸟雀归巢,林间渐渐深沉,他行走在回来的路上,林荫夹道,晚风送爽,心中着实快慰。我曾在山区生活十年,阅尽山中草木,却无老郑这般情深,我常会看到老郑谈起树木时那飞扬的神情,眸子里闪动着奇异的光亮。⑤老郑在南方之南待了好长一段时间。他住下来研究土质、气候、温度、湿度,并开始育苗。他对树有一种敏感,其中玄奥难以对外人道,只能春鸭饮水,冷暖自知。海南降香黄檀、印度檀香紫檀、檀香、沉香、红酸枝、金丝楠木,树名上闪动着名贵的光芒。名木生长何其缓慢,像印度檀香紫檀、红酸枝,每次走过去,都好像纹丝不动,看不出变化。当一棵黄花梨能做成一张八仙桌,且面上是两块独板,几百年就过去了。有时看一棵树有海碗口粗,但里面可以做木料的那个树芯不过一个食指粗细。当老郑融入青翠之中,他的背影就是一棵洁净的黄花梨或是一棵沉实的紫檀。⑥老郑说一起去看一棵古樟树——他对周围的树了如指掌,即使不在他的地盘,他爱所有的树。樟树巨大无朋,想当年周围还有许多树,只不过渐渐消失了。一棵树老到没有同伴,它的沧桑感就出来了,很古拙很质朴,使整个村子浮游着郁勃之气。如同老人,老树也是让人敬畏的,绝大多数的树无从生长到此时。老郑理应无数次来此看树,看树时可以想很多问题。他种下的树在多年间已大有起色,生长总是一日一程的,顺其自然,至于今后如何,毋须多想。在人情往来中,老郑最喜爱赠送他人黄花梨树苗,他希望大家多种树,日后长成老树、古树,会越见美感。⑦在老郑绿叶掩映的山庄住了一宿,静谧无声亦无尘。一个人,由于热爱劳动,渐渐使一座山有了诗意,足以栖息安心。老郑的劳动观和其他人可能有点区别,时至今日,大部分人会想到实验室里、流水线上、电脑屏幕前的工作,老郑沉醉的是脚踏实地、有泥土味、有汗水的劳动。在劳动中,他看到了大地深处的力量和润泽,看到了每一棵树都在追慕阳光。(《光明日报》2019年09月20日13版,有删改)14.这篇文章以“清风沉醉“为题有何妙处,(3分)15.通读全文,第③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16.回答下列问题。(5分)(1)说说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老郑识得许多草木,以为每一棵树每一茎草都有如一个人,是活脱脱的生命,是可以琢磨..的。(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析第⑤段面线句。(2分)当老郑融入青翠之中,他的背影就是一棵洁净的黄花梨或是一棵沉实的紫檀。17.结合文中具体事例,分析作者笔下“老郑”的性格特点。(2分)18.说说你如何理解第⑦段划线句“在劳动中,他看到了大地深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