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2019年第9期(总第181期)130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的发展策略——以《偶像练习生》为例冯灼兰,叶原(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 要:目前国内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普遍存在内容创新不足、审美导向存在误区、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等问题。2018年引爆流量的《偶像练习生》也存在相应问题,但其在节目制作、粉丝权力强调、偶像人设等方面却呈现新的变化与创新。反思国内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不足,吸收借鉴《偶像练习生》的成功之处,未来我国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应注重对练习生的培养,多渠道借助新媒体平台强化互动,精准定位受众抓住“她市场”,并注重优秀文化传播和正向价值观传递,引导造星机制从“娱乐化”转向“励志化”。关键词:练习生 偶像养成 综艺选秀 发展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是综艺选秀节目发展至今在新媒体背景下策划制作的依照“偶像养成”为核心目标的全新节目形式,是以唱歌、舞蹈和表演等为表现内容,以舞台演绎为表现形式,以比赛为竞争手段,以明星打造为目的,以练习生制度为节目模式,进行选拔、培养全能艺人,并纪录、展示其过程的节目类型。[1]自2015年底,国内掀起“偶像选秀热”以来,国内大型视频平台纷纷推出偶像类综艺选秀节目,并在较短时间内造星无数。2018年,《偶像练习生》这档热度空前的综艺选秀节目的出现更是吸引了全民关注,引起了网络大规模、长时间的热议。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已然站在了行业的风口,该类节目播出的火爆程度,再次给予综艺节目向偶像市场进军以巨大的信心。一、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一)同质化严重,创新意识匮乏纵观近年的综艺市场可以发现,一旦某类综艺节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热度后,其他视频平台便如法炮制,相继推出类似的综艺节目。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也不例外。2018年,《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高举着偶像成团应援棒成为了绝对爆款,开启了偶像养成综艺元年。然而,当蔡徐坤依然频上热搜,火箭少女101还活跃在各个综艺节目的舞台时,各大视频网站便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偶像养成。2019年,仅第一季度播出的同类型偶像选秀综艺便有3档,其中《青春有你》(《偶像练习生》第二季)在整体赛制规则上和第一季差别不大,但终究没能成为与第一季媲美的新爆款。作为同类型节目的第二季,势必会被拿来与第一季作比较。前者在较大程度上是因新鲜而被观众接受、喜爱和包容,而对于后者,观众更多的是带着评判比较的心理去审视它。当节目丧失新鲜感后,观众和粉丝的期待也越来越难被满足。因此,后者要想超越甚至与前者持平都非易事。(二)内容不够精彩,通过后期剪辑博取关注与影视剧相比,综艺节目的最大不同在于节目组对现场的捕捉和幕后花絮的处理。后期剪辑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节目生产过程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通过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衔接连贯、含义明确、风格鲜明的作品。[2]而剪辑中对素材的不同取舍,往往会导致节目发展走向不同的效果。比赛和竞技是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看点。为强化这些因素,不少节目制作方通过剪辑手法放大摩擦和矛盾点,以起到吸引眼球、博取关注的效果。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节目带来高关注度,但不能成为节目发展的主要路径,也非长久之计。同时,通过后期的刻意剪辑在内容上也难以突出“养成”的中心,没有体现养成过程反而使节目开始走向低俗化。如果只是一味地制造话题,消耗艺人,而非将内容创作放在第一位,观众终不会买帐。因此,不论是什么形式的综艺节目,在尊重选手的基础上可进行适度的剪辑,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节目内容本身,如此才能迎合观众的需要。(三)审美标准单一,审美导向存在误区在日韩文化的影响下,以白、瘦、小V脸为美的审美潮流席卷各综艺选秀节目,使得原本多元化的审美标准日趋单一。模式化的网眼透视装、粉底、眼线、韩式花美男妆容,令练习生们缺乏个性,以致《青春有你》首期上线后,“青春有你令你脸盲”便很快登上热搜。缺乏审美根基的偶像培养机制,会让偶像养成越来越接近于流水线的工业生产。偶像本应是粉丝心中具有神秘力量的象征,但当偶像越来越被程式化,神秘力量不再神秘,偶像就成为了“消耗品”,而非令人珍视的“艺术品”。毋庸置疑,节目的审美导向会对青少年及年轻受众的审美产生影响,偶像选秀类综艺节目应对其尺度加以把握。日韩在偶像养成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由于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一、受众群体不一样,故不能一味地囫囵接受,而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加以“本土化”。例如男性中性化可以作为一种审美现象存在,但应该结合中国人自身的人体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让整体妆容造型都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倾向。(四)急于求成,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偶像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造星公司的培养,更需要被塑造者个人的坚持和努力。韩国之所以能不断孕育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偶像团体,正源于练习生长期的坚守和训练。在韩国的造星模式中,两年一般是最短的训练周期,131东南传播2019年第9期(总第181期)2019年第九期多则七八年,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偶像的质量。而目前国内的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的播出周期一般为三个月,前期策划和宣传不超过一年,整体相对仓促,急于求成。若节目播出后收视率欠佳,则该档节目便不会再有下一季。节目、公司、练习生、市场都希望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风险中将“人”变现。练习生希望公司能为自己带来机会,公司寄托于通过节目提高曝光,节目认为市场需要偶像养成类节目。在这种情势下打造出来的节目往往只是跟风逐利,缺乏内涵和吸引力,最终导致节目的收视率不佳,更枉谈多季制作和长期的利润回报了。二、《偶像练习生》的变化与创新(一)全民化身“制作人” 在“偶像选秀热”掀起之前,我国的综艺选秀节目大多以评委作为节目主导,而观众作为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更大程度地只是作为节目的旁观者,如2004年的《超级女声》和2010年广被熟知的《中国好声音》。然而,在今天的偶像文化中,偶像崇拜在逐渐转变为偶像养成,偶像就像粉丝的一件作品,通过亲自参与“养成”,粉丝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偶像养成综艺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在赛制上即符合当下的偶像文化趋势,提出了“全民制作人”的创新理念:粉丝作为“制作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决策,通过网络途径为自己心仪的偶像投票、打榜,全程参与“养成”自己的偶像。对观众而言,为选手投票的过程,也是创造偶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观众获得了“养成感”和情感满足,而这种情感也会对偶像产生一定的反作用,转化为偶像成长的动力。从市场经济来看,把最终出道男团成员的决定权交给粉丝市场,符合市场潮流,网络投票机制也更加契合当下互联网数据时代的市场需求。对节目来说,强化粉丝的主动权与全民制作人概念,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到节目的后台互动中,从而确保受众获得高度的互动体验。节目借此可维持观众的忠诚度,并进一步把观众转化为用户,将用户培养成粉丝,这对于一档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来说,无疑具有极强的创新意义和商业价值。(二)多平台多渠道联合造势移动互联时代,无论是传统造星机制还是网络造星机制,都不再是中心点和粉丝之间简单的传播及接收机制,而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中心点与粉丝之间相互依存的交互机制。[3]《偶像练习生》在节目播出期间,依托互联网的各种平台,开通各种渠道,为粉丝打造多种互动方式,增加用户粘性。通过播放平台、音乐平台造势。《偶像练习生》节目播出期间,在爱奇艺播放平台开通了“为你读信”合辑与直拍频道,由偶像读取部分粉丝的亲笔书信,在互动的同时,激发粉丝的参与热情。以外,节目依靠爱奇艺泡泡社区中的明星来了、泡泡UP榜、话题、打榜、投票、我拍、应援、月刊等特色功能,开展粉丝公益、独家探班、偶像见面会、圈主沙龙等丰富的线下活动,显著增强节目的互动与“粘性”。而网易云音乐作为《偶像练习生》节目的官方音乐平台,在第一时间发布及收录节目主题曲、参赛曲目音源,创建相应歌单分类,让粉丝能够第一时间收听偶像音乐作品、回顾舞台现场,在歌曲评论区,粉丝通过发表评论、展开交流达成情感共鸣。利用广告平台加强宣传。你我贷作为《偶像练习生》的首席特约赞助商,和粉丝互动频繁。不仅送门票,还通过发起投票成功引流,粉丝在平台票选的前五者即可获得由品牌提供的户外广告牌宣传,此模式直接为App新增了159万的用户量。农夫山泉从《偶像练习生》引起热潮开始,就通过与节目赛制的紧密连接,在天猫旗舰店开辟营销新路径。凡在官方旗舰店购买一箱农夫山泉维他命水或天然水,大众就能获得48次额外的投票权利。刚一推行,旗舰店就被粉丝们所“攻占”。此模式不仅促成了农夫山泉维他命水线上销售额的10倍增长,也让粉丝有了更多渠道为偶像打call。利用社交平台扩大影响。微博作为可以实时与用户进行信息分享、传播的平台,因其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成为了现今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运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一档节目是否具有热度、话题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显示平台。为了与粉丝建立共同话题,扩大宣传效果,《偶像练习生》节目官微从偶像直拍、个人采访片段、幕后花絮到节目周边和福利,全方位加强宣传与互动。爱奇艺宣推团队自节目开播便在社交网络上搭建了包括粉丝后援会、安利站等多类型互动平台,与粉丝建立密切互动。(三)偶像“人设”独特在娱乐业高度发展的今天,每个偶像拥有自己独特的“人设”。偶像的外形、性格、经历都是“人设”的重要因素,在偶像本身、文化市场、经纪公司、粉丝群体、大众传媒的互动下,逐渐构建出关于某偶像的基本公众形象设定。独特的人设能让观众更快速地记住偶像,为持续关注偶像的动态打下基础。女性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男性偶像、如何呈现才能满足观众胃口,这些都由经纪公司和节目组经过试探和摸索,借助观众喜好定位对偶像进行精准人设,将偶像包装成现代女性在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一类男性群体——年纪轻、外型甜美、举止体贴、性格可爱,这些恰恰击中了女性观众的痒点,大大激发粉丝经济。《偶像练习生》也不例外,节目中能被观众记住的选手,几乎都存在自己的人设,比如“吃货”尤长靖、“小奶狗”陈立农、“不靠姐姐”范丞丞、“暖心妈妈”朱正廷、“富贵男孩”贾斯丁……包括《创造101》在内的其他偶像养成节目,选手们大多在节目中也都有着自己的人设,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被网友喻为“锦鲤”的杨超越。此外,《偶像练习生》由国内优良的综艺节目制作团队打造,无论是镜头采集、画面比例,还是服装造型、道具甚至是舞美灯光均表现得相当突出。如《偶像练习生》第七期中使用极地冰川元素的《小半》,舞台动用巨型冰川道具、极地星空背景,仿佛云海的干冰烟幕。节目中每组选手的表演舞台都在变化,使得表演更具记忆点,在强化节目风格的同时,也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节目在同类市场的竞争力。三、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的发展策略(一)注重对练习生的培养偶像养成类节目成功的基础在于人才的储备。当人才储备达到一定的数量,节目才有可能挑选出最具潜力的新人,为其设置舞台,供粉丝们挑选。目前国内由于缺乏对练习生的培养与储备机制,节目中的练习生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表演近似于校园联欢晚会,偶像魅力近乎奢谈。《偶像练习生》的成功,除了节目形式的新颖、团队制作的精良外,练习生们自身的素质也是吸粉的关键。蔡徐坤、陈立农、范丞丞等练习生的才艺展示与舞台表现可圈可点,引爆流量。反观2019年播出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有的练习生因觉得服装有阻碍,在表演过程中脱衣服;有的在评委给出单独展示的机会后无法连贯演唱一首歌曲;有的组别集体走调,在尴尬中唱东南传播2019年第9期(总第181期)132完全曲。很难想象这样基础单薄的选手可以在几个月中速成为全民偶像。较高的才艺、有亮点的性格、独特的标签,才能够成为真正有粉丝号召力的偶像,也是在同质化愈加严重的偶像养成节目中独占鳌头的关键。因此,偶像养成类节目若想拥有持久的生命力,练习生的培养必不可少。在练习生的选拔与培养模式上,湖南卫视的《一年级》节目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该节目聚焦表演专业学生的真实状态,融合社会热点,直视成长痛点,让旁听生(社会招募)与科班生(专项培养)同班学习,一同接受行业大师的指导,在过程中完成从“素人”到“明星”的自我专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