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水到哪里去了水的三种形态:固态(冰),液体(水)、气态(水蒸气)。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变成水蒸汽跑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发)煮食物冒得白汽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6、现象:两只杯子中的水都减少,塑料薄膜上有小水珠。结论:水变成水蒸气到空气中。7、现象:塑料盒上方有小水珠。结论: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凝结成小水珠。8、蒸发的影响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蒸发的办法:(加热、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9、常见的蒸发现象有:(衣服晾干了)、(湿的手干了)、(水洼干了)、(湿布擦黑板变干了)。二、水沸腾了1、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2、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工具是(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3、实验:观察水加热过程中现象现象:加热过程中:温度上升,有(气泡)产生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气泡破裂);水面之上有(白汽)。将套有挤压过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鼓起来了)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加)。5、蒸发和沸腾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心)三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三、水结冰了1、如果一直让水温下降,水会(结冰)。2、实验:记录水结冰过程中各种变化。加食盐目的:制造更低的温度。现象: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温度是0℃。水完全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标记处高。结论: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加3、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不同点:水:液体无固定形态、会流动冰:固体、有固定形态、不会流动4、水在温度下降到(0)℃时就会结冰,冰还是水,固态的水。5、水结冰后变化:(体积增加,不会流动,有固定形态,固体)。四、冰融化了1、给冰加热,冰(融化)了。2、观察冰变成水的实验:实验现象:水面比标记处低,说明冰变成水,体积减少。3、冰,水、水蒸气三者之间是相互(转化)的。4、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温度上升,吸收热量)。5、冰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积减少,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液体。6、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7、加快冰融化的方法:(晒太阳)、(用手捂)、(风吹)、(放在热水附近)、(把冰块敲碎)。8、冰在融化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会长时间保持在(0)℃,知道完全融化成水。五、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能溶解在水里物质有哪些:(小苏打)、(食用碱)、(味精)、(红糖)、(食盐)、(醋)。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3、水为什么要一样多呢?(保证单一变量)4、50毫升水中溶解7份食盐,3份小苏打。5、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不相同,(食盐)溶解能力更(强)。同样多的水食盐溶解的(多),小苏打溶解的(少)。6、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时,要一份一份加入?为了准确验证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大小。7、纯净水中如果溶解了一些(有害物质),水就被污染了。六、加快溶解1、问题: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现象:热水中食盐溶解快,冷水中慢、结论:加热加快溶解。2、问题: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现象:搅拌的食盐溶解快,不搅拌的食盐溶解慢。结论:搅拌加快溶解。3、问题:探索颗粒大小与溶解快慢的关系。现象:颗粒大的溶解慢,颗粒小的溶解快。结论:研磨加快溶解。4、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温度、搅拌、颗粒大小5、加快水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研碎。七、混合与分离1、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在一起):自来水、空气、牛奶2、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灯帽盖灭),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3、食盐和沙用(加水过滤)的方法分离,水在分离过程中起(溶解)作用。4、食盐和水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分离后水(蒸发)掉了。5、用(滤纸或滤布)进行过滤。1、大部分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橡皮泥、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相同之处:都还是原来的物质。3、把纸折成纸飞机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第二单元:空气主要知识点总结2.1感受空气1.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2.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等特征。3.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会流动;头和沙是固本,有固定的形状;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空气和石块、水(固体、液体和气体)相比,相同特征是,都占据-定空间,有质量等。4.空气的特征有:容易泄露,很轻,可使袋子鼓起来,但摸起来很软......特别一点是可压缩。5.传递空气,必须把它装进密闭的容器中。6.生活中和空气有关的物品有气球、皮球、轮胎等。7.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8.空气作用: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燃烧,形成风......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2.空气和水、石头--样都能占据空涧。(小结:空气占据空间。)理由:第一次,杯底的纸团没变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内的空间,导致水无法进入杯内。第二次,杯底的纸团被完全浸湿了,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第三次,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3.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用小石子吧瓶子里的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2.3压缩空气1.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2.空气占据的空间可(容易)被压缩,也容易被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3.发现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被压缩的越厉害弹性越强;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扩张,被扩张的空气有回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由此也会产生一股力量。4.空气为什么容易被压缩呢?原来,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是很容歇变的,因此很容易被压缩。在压缩过程中,微粒的大小和数量保持不变。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比较,质量不变,空气空气微粒的间隔变小了。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比较,质量不变,空气空气微粒的间隔变大了。5.空气压缩枪是利用空气能被压缩的原理制作的。利用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还制造了充气轮胎、充城堡、气坐垫等。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2.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如台风、洪水、干旱。4.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温度计有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气温计又叫寒暑表。5.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让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温度计的单位时摄氏度(℃)。6.气象预报一般会报一天24小时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气象学家一般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进行测量观察记录。7.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10mm以下为小雨,10-25mm为中雨,25-50mm为大雨。8.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测风袋等知道风的方向和大小,即风速和风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来描述风向。简易的风速为3个等级(0无风、1微风、2大风),气象学家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弯,6级举伞步难艰,7级迎风走不动,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少见)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量。9.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浮在空气中形成了云。云根据形状和高度分为三种:大团堆积的云叫积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叫层云,纤维、羽毛状的云叫卷云。云量的多少与天气有关,把云看作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就是晴天,云量超过四分之一但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就是阴天。10.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1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的一些规律。12.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制作天气预报有5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13.我们一般通过天气预报来了解天气的变化情况。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有天气状况、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